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中土 » 第三十章 五老逼宫

第三十章 五老逼宫

    昧抬起了头,嘴角微微抽动,凄然说道:“父亲过世了,母亲尚在陶地。”

    听到倍伐过世的消息,刚要起身的鸿风忽地一晃,便往下倒。

    一旁的女娽连忙将她抱住。

    “夫人,夫人。”

    “奶奶,奶奶。”

    鸿风双眼紧闭,昧和女娽不停地呼唤着。

    女娽正要使人去喊帝君青阳,鸿风悠悠醒转,她的头无力地向后仰着,失神的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棚顶,半天才回过神来,看着床边的昧问道:“那你母亲有虞氏呢?你怎么来的濮邑?”

    昧指了指等在门外的汉子,答道:“母亲说留在陶地有性命之忧,让我跟着有江氏的条大人来投奔帝君,她自己还在陶地。”

    鸿风听到说昧留在陶地竟会有性命之忧,料想其中必有大的变故,于是扬声说道:“条大人请进来说话,陶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条应声而入,便将在西土了解到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来,西土的陶地一直是有虞氏人当家,当年倍伐从东土入陶地之后,有虞氏人便想靠倍伐帝君之子的身份来抬高本族,平视有帝子苍林加持的西土大族伊耆氏。

    怎奈伊耆氏占有盐池,这一巨大的天然优势倍伐也没奈何,这些年来,有虞氏并没有显著的发展壮大,因此倍伐虽为大君却没有机会培植起自己的力量。倍伐的儿子昧性格懦弱,难以服众。倍伐刚刚病死,有虞氏长老们就推举出了自己人当上了陶地的大君。新的大君担心昧将来争权,欲对其不利,倍伐夫人便带着昧离开了有虞氏人,南下躲到了烈山氏。

    有虞氏夫人在这里遇到了东归的条,了解到有江氏正好在王屋山的东面,便托条送昧回东土投奔爷爷帝君青阳。想到路途遥远,怕路上成为拖累,夫人自己便没有跟随,而是回了陶地。

    就在昧和条见到大夫人鸿风的时候,濮邑的帝君正殿里,另一场觐见大会正在举行。

    在场的有帝君青阳、轩辕氏大君缗、有辛氏大君乾荒、高阳氏大君颛顼、和来自伊耆氏、陈锋氏、有葛氏的长老们,以及另外十几个小部族的代表,再加上羲、和氏的乘、隹二人,有辛氏的东叔,和八恺之一的龙降等人,一时间大殿里挤得满满当当,好不热闹。

    “各位来到濮邑,一路辛苦了。这粮食解了濮邑的燃眉之急,本君和少昊氏人感谢大家!”青阳环顾屋中众人,诚恳地说道。

    “帝君大人客气了,助粮之事乃高阳君所倡,大巫左彻一手促成。”轩辕氏大君缗微微欠身,谦虚地说道。

    一旁的颛顼也连忙道:“惭愧,小子只是提议,事情全靠诸位大人慷慨相助,轩辕氏更是既出粮又出人,这才促成了此事啊!”

    青阳虽感意外,可开春以来濮地已经断粮,缙云氏那边又一直没有消息,此次轩辕氏运粮来的确是雪中送炭,他是心中感激的。青阳特意向大君缗再次谢道:“本君和少昊氏人受轩辕氏大恩,将来必当回报。”

    大君缗客客气气道:“帝君大人不要这么说,我们轩辕氏出粮出力是真,可是有辛氏、伊耆氏、陈锋氏、和有葛氏他们也都帮了大忙,其实大家是想到一起去了的。”

    “是啊。”

    “缗大君说的是啊!”

    有辛氏、伊耆氏、陈锋氏、和有葛氏的长老们纷纷附和着说道。

    青阳连忙说道:“如此,本君感谢大家。”

    这时,伊耆氏长老扬声说道:“少昊氏连连受灾,这也是天意,非人力可以抗拒,只有靠大家同力相助才是办法啊!说到天意,现在人们都在谈论立春时的五星会聚奇观,帝君大人想必也已经看到了吧?”

    青阳对五星会已有耳闻,立春之日的朔时,他在濮邑就清晰地看到了五星依次排列在壁、危两宿之间的黄道之上,于是点头说道:“确是难得一遇的奇观。”

    大君缗接着说道:“大星齐聚,闪耀东南,天地奇观,吉利大人!在轩辕之丘,这些天那真是万民登台,共赏胜景。大巫说,这是上天明示,大德确立于东南啊!”

    青阳听到此处,心中一惊,只听有辛氏大君乾荒接着说道:“人们都在传说,闪耀东南所指的就是统御淮泗的高阳之地,天降洪水助颛顼灭共工氏,承继了水德呢!”

    “真的是这样!”

    “对啊!”

    “这样说来非常契合呀!”

    一时间,在场的伊耆氏、陈锋氏、有葛氏和一众小氏族的代表们七嘴八舌地纷纷点头称是。

    青阳心觉不妙,抬眼看到颛顼也正望向自己这边,面色凝重,轻轻摇着头。

    颛顼此时一身是汗,他终于体会到大巫左彻的狠辣。自己求轩辕氏运粮帮助青阳,左彻一口答应并让五老和氏族代表们同来,说是一起慰问帝君,可实际上却是要向青阳逼宫劝退。自己一开始被蒙在鼓里,现在处境极为尴尬,面对帝君青阳已经是百口莫辩。

    真的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这可如何是好?颛顼盘算着各种可能的应对,可一时间毫无头绪。

    “嘿嘿,几位大人还有什么话,何妨直说!”青阳终于忍无可忍,冷着脸说道。

    在场众人的鼓噪之声随之一窒,那十几个小氏族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看着五老。

    伊耆氏长老昂首向前一步,扬声说道:“帝君大人,在下听说当初帝君大人初登帝位之时,有凤舞于广桑之野,为天降祥瑞。故而少昊氏以鸟纪官,建鸟师。凤鸟主南,属火德。自共工之乱起,先有空桑小颢,后有广桑清邑,再到这个濮地,都相继坏于洪水,水火相克,这是火德衰落啊!那共工氏康回曾自命水神,而高阳君以水大破之,声震四方。从北边的济水到南边的淮水,从东土的小颢到西边的崇地,无论是东土人、南土人、西土人、还是河洛人,都相信高阳君正是水德所在!高阳氏兴旺,万族归心,可见水德之盛!如今,天降明示,五星耀于东南,这已经再明白不过了,就是帝君您应该尊承天意,顺应人心,传位高阳君颛顼啊!”

    “此话随不中听,但天意不可违,在下附议。”轩辕氏大君缗朗声说道。

    “请帝君大人传位颛顼。”大君缗话音未落,有辛氏大君乾荒接着也明确表了态。

    “天意不可违,在下附议。”陈锋氏长老和有葛氏长老齐声说道。

    五老带了头,在场的其他人一下子也都踊跃了起来。

    “是啊,天意不可违呀!”

    “这是水克火,高阳代青阳啊!”

    “帝君应当顺应天意呀!”

    众人纷纷附议之声潮水般涌来,青阳感到整个人就快要被口水淹没,一时竟无言以对。他茫然地看着眼前这群人诚恳而亢奋的样子,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意识仿佛已经飘荡于大殿之外,正追寻着一曲似曾相识的琴声而去。

    那高远空灵的琴声似有似无,却无孔不入。

    微风拂面,大夫人鸿风的院中,午后的阳光下,几只麻雀静立在枝头。

    后屋门口的回廊上,女娽双手抚琴,轻轻唱着:

    泗与汶兮,方涣涣。

    蔓草零露,瀼瀼漙漙。

    有美人兮,清扬婉。

    与子邂逅,适我其愿。

    这琴正是当年青阳送给颛顼的朱襄之琴。

    鸿风裹着厚被子,安静地靠坐在门边。此刻,顺着女娽指尖流出的跳弹转合带给她的是融雪潺潺、嫩叶新发的外间春色,那飞扬清亮的歌声让她回到了当年桃花盛开的帝都。

    汶水涣涣,泗水漙漙,美人清婉,乐为心动。

    一时间,鸿风忘记了世间的烦忧,眼前全是当年初嫁青阳、建都小颢时的情景。流水带走光阴改变了太多的人和事,人生真是如同一场大梦。太昊之位、帝君之名转眼都会成为过眼的云烟,倍伐、般、和昧这些子嗣们也都自有他们的命数。凋落无期,运势不永,世事无常!莫若就这样放下,让心归于平静吧。

    鸿风闭上双眼,仰起了头。

    阳光不再刺眼,静静地照在脸上,只有温暖,感受到的全是舒缓和弥漫的光晕。

    “乾荒大君,东叔大人,请留步。小子有事相询。”

    出了青阳的大殿,颛顼便急忙叫住有辛氏的乾荒和东叔。

    “阿舅、东叔大人,这次五老齐来劝退帝君可是事先商量好的?”颛顼微微躬身施礼,低声问道。

    乾荒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点头说道:“确是如此,这是左彻大巫早就和大家商定之事。”

    颛顼听到乾荒亲口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急得脱口而出道:“阿舅,小子此次前来送粮,又有妇娽一同来看望病中的帝君夫人,大家如此这般逼迫帝君传位予我,让小子如何自处啊?”

    乾荒却好整以暇,颇为淡定地说道:“想当初高阳君审时度势,让位有辛,如今还唤我声阿舅,那我就直说了吧。劝说青阳帝君传位这事,可真不是左彻大巫一个人的主意,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是大势所趋啊!”

    见颛顼仍然愣怔不语,乾荒继续说道:“帝君之位,不光是一族煌煌自荣之名号,同时也是四方万族惴惴终日之责任啊!高阳君想到的是与帝君和夫人的情谊,可是长老们关心的却是各地各族的人心安定,普通人期待的是自家的安居乐业、子孙兴旺。本来大家都一心期待高阳君能顺应天意,承接帝号,没想到高阳君你自己反倒没有顾全大局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