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 20.淮河

20.淮河

    濠州守将郭廷谓派往金陵朝廷的使者回来了,他从金陵带回来的消息并不好,使者一脸沮丧地报告:

    “将军,朝廷因为此前的几路军队救援淮南都被打败,据我观察现在已丧失信心,没有军队前来救援了,请将军定夺。”

    郭廷谓听后没有说话,他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内心激烈的斗争。

    他知道,如果南唐朝廷无法派兵前来援救,濠州肯定守不住了,与其被抓住自取其辱,还不如主动投降,早早博取功名。

    第二天,他让亲兵叫来了录事参军李延邹,郭廷谓告诉他说现在形势危急,朝廷没有援军,想活命只有投降,请他赶紧起草降表。

    李延邹一听要投降,坚决不干,郭廷谓逼迫他写,他大骂道:“大丈夫要忠于南唐国主,你要做叛徒,我绝不给叛徒写降表,今日宁可一死!”

    郭廷谓一怒之下真的杀死李延邹,不要降表了,直接献城投降。

    柴荣当然求之不得,濠州城中还有上万军士、上万斛军粮,统统都归了柴荣。

    几天后(十二月十八日),郭廷谓前往周军大帐拜见周世宗。周世宗说:“朕南下征伐以来,江南众将相继战败逃亡,只有你能切断我军的涡口浮桥,击破定远寨,你的战功已足够报答南唐了!”随后任命郭廷谓担任毫州防御使。

    而对于打败仗的周军将领,柴荣也展现了强硬的一面,一律问责处置。

    李继勋因此前在寿州城南失败,再由河阳节度使贬为右卫大将军。

    武宁节度武行德因此前在定远县被郭廷谓打败,被贬为左卫上将军。

    ……

    周军继续沿着淮河向下游进兵,957年十二月,右龙武将军王汉璋攻克海州(江苏连云港市),周军又乘胜围攻楚州城(淮安市)。

    但南唐的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很忠贞,就像寿州的刘仁瞻一样,他动员城内军士和居民死守,周军攻打了好几天,还没攻下来。

    周世宗柴荣亲自率军到达,阵前指挥攻打楚州城,赵匡胤在楚州城北昼夜不卸盔甲,冒着炮石弓箭指挥军士攻城。

    军士用盾牌护身潜到城墙下,凿开缺口埋下火药,只听到一声巨响,城墙炸开了缺口,周军从缺口涌入城内。

    楚州防御使张彦卿、都监郑昭业誓死不降,带领军士在城内展开巷战,但由于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既没有退缩也不投降,一条街一条街的争夺,刀和剑等兵器都用完了。

    张彦卿仰天长叹:“难道老天真要灭我南唐吗,我南唐何罪之有?”说完,自杀而死。

    都监郑昭业大喝一声:“近我者死。”他用刀接连砍死几个靠近自己的敌军,最终精疲力竭,被周军围住,当场杀死,一千多名南唐军士也全部阵亡。

    后周军攻占了楚州城,但损失很大,周世宗也非常愤怒,放纵军士杀戮。军士大肆抢掠,城内军民死亡一万多人,房屋几乎全被烧毁。

    ……

    周世宗打算率领战船从淮水直接进入长江,但受到北神堰阻挡没法通过,于是计划开凿楚州西北的鹳水,连通淮水、长江的河道。

    派去查勘地形的人说地形条件不适合,周世宗不相信,他亲自查勘实际线路,并征发楚州民夫,十天就疏通了河道。

    随后,数百艘战船直接到达长江,南唐人在长江里见到周军的战船后,以为是神兵天降。

    ……

    周世宗柴荣的御驾从楚州出发,往南巡视到达扬州,此前再次被任命为扬州刺史的韩令坤出城迎接。

    柴荣见城内满目萧条,城中居民很少,就命令征发民夫在老城的东南另筑新城,作为扬州的治所,还派使者祭奠已死去的淮南之主杨行密、徐温等人的墓地。

    周军一路势如破竹,控鹤军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又率军攻占舒州(潜山县),擒获舒州刺史施仁望。

    此时的柴荣信心满满,958年三月一日,他在迎銮江口临江遥望,观察敌军阵地情况。

    在江心,柴荣依然可见南唐的数十艘舰船停泊在此,立即命赵匡胤带着战船前往攻击。

    赵匡胤带领一支水军,扯起船帆,擂起战鼓,立马冲往江心。敌船见周军的战船又来了,不敢迎战,望风而逃,赵匡胤直抵南岸,捣毁唐军留下的水军营栅。

    ……

    南唐的水军在长江入海口也留了后手,把几百艘战船停泊在古东㳍州(启东境内),扼守住入海口的水路,这也许是最终的退路。

    柴荣得知战报,派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带领步兵和骑兵,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带领水军,两路兵马水陆并进,沿江而下。

    三月十三日,慕容延钊等到达入海口附近,宋延渥带领战船沿长江口一字摆开,这里水势开阔,水面宽广,适合大规模作战。

    周军的水军势如破竹,先对着南唐战船一阵密集的箭雨射过去,随后扯起船帆,集体发起冲击。

    南唐战船处在下风,驶向岸边躲避,慕容延钊的步骑兵赶到,又是一阵狂射,南唐战船没处躲藏,又不愿意驶入茫茫大海,很多都竖起了白旗,东㳍州的南唐军大败。

    解决了南唐的水军,周世宗又派李重进率兵赶往重镇庐州(合肥市),伺机在陆地发动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