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宋大有问题 » 第五章 智真禅师

第五章 智真禅师

    “佶儿,可知为何父皇要为你修改行程,将大相国寺由第一站改为最后一站”神宗考验道。

    “可是因为大相国寺就位于京城而且人声鼎沸,若是儿臣第一站便到了此处,难免会将行程泄露出去,一则不便之后的行程,二来皇祖母若是知闻了便少了惊喜,多亏父皇为儿臣纠察出来,不然难免出现纰漏。”赵佶回答道,但同时心中想着的是“父皇啊,皇儿能不知道第一站不能选择大相国寺嘛,但要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深信不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推导出来,如此才能让你信任啊。”

    但神宗接下来的话确实让赵佶吃了个惊“不错,但不止如此,为父还要在你回京之日,以大相国寺作为最后一站,举行祈福大典,为母后庆生。”赵佶是真没想到,神宗会做到这步,不过也能理解,神宗都想为高家修宅邸,办个祈福大典也没什么。

    “父皇,皇祖母那里怎么解释孩儿不在啊。”赵佶疑惑道。

    “此事简单,为父就说最近你有仙缘到了去到道观清修去了,不能被旁人打扰。”

    “对了佶儿,你是怎么听闻周同这陕西的任侠的?”

    “皇儿的粘杆处啊,他们给儿臣打听各种有趣的奇闻异事,有周大侠惩强扶弱,还有一个叫欧阳春的也是一届豪侠可惜儿臣寻不到,对还有一个黑炭头智破奇案,一个才子连上各大花船引得各位名j”赵佶还没说完,神宗就打断道“给你打听都是这种见闻,都是些乱七八糟的。”

    神宗有些不悦的批评道。

    “父皇,儿臣之前向您讨要的包拯与苏轼就是那黑炭头与风流才子啊,这不证明了皇儿的奴仆还是有些用处吗。”

    “我之前还以为你上进了关注了些能为国效力的人才,没想到还是因为杂事你才知晓啊。你应该多关注些家国大事。”神宗脸色严肃地说道。

    “父皇,儿臣一直不喜在意这些政事,儿臣不想像父皇,各位大臣和皇叔们那样为国操劳,儿臣只想和母妃父皇与皇祖母一直在一起。”赵佶委屈道。

    “罢了,为父不该对你苛求过多,你喜好玩乐是你的天性。”看到赵佶委屈的表情,想到之前赵佶的幼时便是一直喜好玩乐,而且赵佶此时才十几岁本就是贪玩的年纪能想到为母后祈福已经是异于同龄的幼童了,神宗的怒火也就消下去了,随即安慰道。

    过了一会看到赵佶恢复了平静,神宗也就岔开了话题“你出宫的随行人之后务必不能张扬行事不要故意犯险,还有那个张姓教头已经调了过来护卫你周身,早去早归,为父在京城等你回来。”

    “皇儿知晓,那皇儿就趁着这天色正好就直接出发了。”赵佶对着神宗回应道。

    殿内,神宗目送赵佶离开既放下了一分担忧又升起了一分,放下的是赵佶没有表现出不该有的野心,在宫内打探消息可不是什么好事,而赵佶用来搜寻这些市井杂谈总算是让神宗安下心来,但担忧的是赵佶不在意这天下大事,反而喜欢声色犬马,身为皇子这终究是不好的。

    出了殿门,赵佶后背出了一身冷汗,幸亏开启了易色之法,神宗询问之时,赵佶可不敢保证能骗过他,还好没有详细询问,不然在宫内搞小动作被神宗发现,别说想染指权利了,自由行动可能都做不到了。

    京城外三里处。

    “光祖我现在算是正式离开了京城啊,到了这个世间,本王今日才算是真正的看这个世界啊!”赵佶颇为感慨的说道。

    “殿下身为天潢贵胄,居于京城便知天下事,一举一动都可搅动天下风云,殿下本就是这世上的耀眼明珠,居于世界中心。”周同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亲眼看看怎么能真正的认识世界呢,这天下之事是全都送往皇宫,但正确与否又有谁知呢,皇宫终究太小了。”赵佶有些感慨的说道。

    “殿下英明,卑下愚钝了。”周同有所思道。

    “殿下,咱们第一站是直奔五台山而去还是要多多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体会民生疾苦。”魏忠贤适时地插嘴道。

    赵佶心想“要不你会说话呢,不干正事到你这就是体恤民情了。”

    “不了,直奔五台山吧”

    “遵命殿下”魏忠贤应声道。

    数日后,五台山下。

    “殿下,要不要直接封禁山路?”周同在询问道

    “如此太过突兀,这样魏忠贤你只管上山,就对知客僧说你家主人有事要和主持商议。”赵佶对魏忠贤吩咐道。

    文殊寺内,魏忠贤刚和知客僧说我家两个字,知客僧便说道“阁下,小僧此处不便交谈请随小僧到客房稍作等待。”

    接着知客僧便带着魏忠贤到了客房。

    不一会就看见文殊寺的方丈赶了过来。

    “贫僧是这文殊寺的方丈,不知阁下到此有何贵干?”

    “这人多嘴杂不方便啊”魏忠贤扫视了一周说道。

    文殊寺的方丈便直接把周围的僧人安排出去了大半只留下几位能够议事的长老。

    看到人走的差不多了魏忠贤开口道“咱家名叫魏忠贤,是端王殿下手底下办事的,适逢太后娘娘的大寿,殿下来此处想为太后娘娘祈福,不知各位高僧意下如何啊。”

    住持思索片刻便道“为太后祈福是我文殊寺的福分,但不知小庙应当注意些什么?”

    “明日殿下要亲自到此,封山是首要的。”

    “理当如此,殿下千金之躯,万万不能发生意外,贫僧等下就宣布明日不接待外人。”

    “其次,殿下祈福想让太后娘娘感到意外之喜,所以消息不可泄露。”

    “这,贫僧会管教好寺僧的。”

    “最后殿下想要在这五台山黄青并存之处的各处寺庙都拜会一二,还请方丈将各个庙内的住持请来,为殿下祈福做好准备。”

    “贫僧等下就安排人去请来各寺的住持前来一叙。”

    “好,如此咱家便下山去了。”魏忠贤朝着方丈告辞道。

    待魏忠贤到了山下赵佶等人休息处,便讲了所发生的事情。

    “殿下怎会知道知客僧见到魏公公就会急忙通传,之前看到有人拜会方丈都需等待多时。”周同不解道。

    “你啊和我们一路同行这么多天,你习惯了一件事。”赵佶卖了个关子。

    “何事,属下确实不知?”

    “他没胡子啊。”赵佶揭晓了答案。

    周同似懂非懂“殿下,不留须的人虽少,但为何会使得知客僧如此行事呢?”

    “知客僧多由善于观察神色者担当,魏忠贤没有胡须,虽有可能是个人原因,但多是太监无须,而太监都出自皇宫,如此便是他行事匆忙之因。”

    第二天

    文殊寺内

    “拜见端王殿下”文殊寺的方丈领着僧人们向着赵佶行礼。

    “父皇在我出发之前就告诉我不要烦扰黎民百姓,各位虽为出家之人但也都是我大宋子民,不必时时行礼,为皇祖母祈福才是重要的。”

    “殿下仁慈。”方丈赞扬道。

    “何日何时适合祈福就有劳方丈和各位法师安排了。”赵佶接着对五台山的方丈和其他各寺的住持说道。

    “那殿下就现在此住下吧,小僧和各位住持商讨一下祈福事宜。”

    “好,本王有些乏了,就去休息了。”

    然后文殊寺的方丈就指派了一名小和尚带着赵佶去到房间休息了。

    当天晚上刚刚赵佶吩咐汪直去通知方丈过来。

    “殿下唤贫僧有何吩咐?”

    “是这样,本来在这寺庙之内不读上一读佛家经典岂不是很可惜,不知方丈可否为本王讲经。”赵佶对着方丈说道,但心里想的是“该立的人设我都立了,你到时不让我把人拐走可别怪我发飙喽。”

    “这是贫僧的荣幸。”接着一晚上方丈都为赵佶讲解经书。

    祈福的前几天每天赵佶都要求方丈讲经。

    到了祈福当日,一起顺利进行。

    到了晚上才结束,接下来几天赵佶又一一拜访了其他寺庙,手里都是各式的护身福。

    结束五台山祈福当天,赵佶又回到了文殊寺。

    “方丈啊,本王马上就要离开了,但你这也不能随行为本王讲经啊,本王甚是苦恼啊。”赵佶向着方丈抱怨道。

    方丈心想“得,您这还是想要点什么啊。”

    “殿下,心中有佛,处处都是佛经”

    “你这摆明不想出血啊,但是怎么可能啊”赵佶接着说道“本王毕竟初涉于此,没人为本王讲解还是多有不便啊,本王最近盘桓数日,听闻了寺内有一位智真禅师佛法精深,如使此人随行左右为本王讲经说法,本王对佛经理解必能更进一步啊,不知方丈可否认同?”

    “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拒绝。”方丈心里在滴血还不容易有一个可以继承文殊寺的僧人马上就被拐跑了,心里苦却说不出啊,这些天我就看出了你压根没听进去佛经,就想捞好处,哎还是没防住。

    “智真,来。”方丈冲着人群喊道。

    接着一个中年僧人走了出来,然后对赵佶行了个礼“小僧见过殿下。”

    “智真啊,端王殿下喜好钻研佛经但毕竟佛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是要有人解惑的,殿下今日就要离开了,但这样路上就没人为殿下讲经了,这样吧你就随行殿下左右。”方丈心中在滴血。

    “是方丈。”智真应声道。

    “智真法师路上就由你为本王解惑了。”赵佶笑着拍了拍手。

    “那本王就出发了。”赵佶对着众僧说道。

    “恭送殿下。”僧侣们齐声欢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