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真没想背叛地球啊 » 第一章 金三角,翼龙齿

第一章 金三角,翼龙齿

    最近,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不起眼的东南亚地区,就在上周,东南亚金三角地区发现了完整的恐龙化石!

    这个原本人人喊打的世界贩毒者的摇篮瞬间成了香饽饽,世界各国的古颈椎动物及考古专家齐聚金三角。

    张国富作为我国少有的古生物专家也被派了过去。

    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翼龙化石,翼龙又名翼手龙。

    说它是恐龙其实不准确,它只不过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甚至和恐龙相比,它和蜥蜴、鳄鱼这些爬行动物的血缘关系更加亲近。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会飞的颈椎动物。

    当然,这个结论后面会被推翻。

    这次发现可以说意义重大,因为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完整的翼龙化石。而且又是体型最大的哈特兹哥翼龙。翼展超过12米,完全像一个小型飞机。

    上一次发现翼龙化石还是二战时期,而且还缺胳膊少腿的。

    这一次各国科学家都很兴奋,大家分工明确,小心翼翼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化石挖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和挖红薯不一样,为了不损坏化石,有时要把化石和周围的岩石一起挖出来。另外,顺着地层的堆积面挖也是一个窍门。

    工具可以用鹤嘴形挖化石用锤子或用锤子敲打凿子。此外,还需准备一些收拾整理化石用的旧报纸和塑料袋。

    勘察地层需要地图、皮尺。勘察地层分布情况需要磁铁或测斜仪(方位磁铁和水平仪)。如果上述工具都已备齐,就可以动手挖掘化石了。

    张国富负责的部分是翼龙头部,由于翼龙脖子很长像鸵鸟一样绕来绕去。所以这部分是最难挖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脖子挖断!

    显然国富同志完成的很出色!每一块脖骨都相连!每一颗牙齿都完好无损!

    给翼龙牙齿轻轻的洗刷之后,那略微弯曲的犬齿(如果可以这样叫的话)就像一把冒着寒光的匕首让人不寒而栗!即使经过了两亿年,依然能想象出翼龙捕食时候的凶残!

    然而就在张国富拿着牙刷继续清洗头骨时,突然停止了动作,眼睛瞪的老大。。。

    这翼龙的头骨竟然有两个很明显的圆孔,一个在头骨左下方,一个在头骨右上方。

    张国富眉头紧皱,他对翼龙骨骼的了解甚至超过人类骨骼。

    这两个圆孔上下相通,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枪击造成的。

    张国富微微摇了摇头,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

    也是,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翼龙生存于三叠纪到白垩纪,也就是2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别说人类,就是猿猴都还不知道在哪呢。

    但是保险起见,各国专家们还是因此开了一个会。

    大家都在讨论在哪种情况下才能出现这样一个子弹孔?哦不对,是圆孔。

    简陋的军用帐篷里,各国专家代表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不过谈论来谈论去,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专家依然不愿相信它是子弹造成的。

    尤其俄罗斯专家伊万诺夫斯基,他对于这个圆孔不以为然。“我觉得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该死的圆孔没有任何意义,子弹?这多么荒谬!”

    “我认同,大自然就是那么鬼斧神工。六边形的雪花不也是很美妙。”英国的秃头专家史蒂夫抖了抖烟斗继续说到:“这个圆孔完全是概率问题,说不定这个倒霉蛋在急速降落的时候插在了一根树枝上。”

    “树枝?你要知道这家伙的骨头硬度能达到1000公斤的力极限!”法国佬弗兰克说到。

    正当大家讨论的热活的时候,泰国年轻专家托尼昆拿着一大叠材料走了进来。

    “嗨,昆,有什么发现没有?”法国佬问道。

    “没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和预想的一样。通过对化石碳14的检测,这只翼龙生前存在于2.1到2.3亿年前的三叠纪。”

    “所以,鬼才信在那个年代会有什么枪击案!”史蒂夫说完往椅子上后一靠猛吸了一大口烟。

    “就算有枪击案,也是枪击恐爪龙,这翼龙的肉该有多难吃。估计也就比蝙蝠好吃一些!”巴西专家维金斯说的话引的大家哄堂大笑。

    “但是这圆孔实实在在的躺在这,总是有原因的,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研究一下。”唯一的中国专家张国富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这样吧,这个事情先到此为止,骨骼化石近期会被送到曼谷实验室。包括地层的土壤等等,到时候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加精确的数据。”

    临时主持会议的德国专家施罗德宣布会议解散,他也是这个领域目前最权威的专家。

    “但是我在想,这个大家伙怎么运出去?”喜欢开玩笑的史蒂夫笑着问到。“这里可是原始森林!”

    “这就不用大家费心了。”

    结果到了第二天大家惊呆了,泰国政府直接出动了直升机米-171,这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军用直升机。

    “哦!我的天啊,看来大家对我们考古界越来越重视了!”几位科学家都感叹到!

    随着初期挖掘工作的结束,除少量专家回到曼谷继续研究外,大部分也都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国家。

    张国富也沿着滇缅公路回到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