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合魂之刘永 » 第十六章我要人才

第十六章我要人才

    诸葛尚虽然杀人不在话下,但是遇到变态,他自然也是应付不了的。

    “你开个价吧,让我听听”。

    “什么,千岁你要让臣做什么…”。

    诸葛尚心有余悸。

    “我府上欠缺一名郎中令,正五品,比你那不入流的参事强了太多。你想想,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孤不好男风,请你不要再瑟瑟发抖了,还有你踩到我的脚了,还很疼”。

    诸葛尚还在迷茫中,刘永丝毫没有给他缓过来神的时间,说了声告辞走了。

    “郎中令,正五品,我刚十八岁,我的爹爹,我有官职了,比你还高,你才是从六品,刘永千岁,鲁王大人,那个女子,她究竟是谁,你把她赐给我,我会答应的,我都会答应你的,求你了”。诸葛尚喃喃自语。

    “哪个女子”?房门开了,诸葛尚扭头一看,鲁王刘永并没有走一脸贱笑靠在门口。

    “我只是随口说说”!诸葛尚被人看透了心事。

    “好吧,就当你答应了,明早辰时早会授职”。

    “早会不是寅时末”!

    “不睡好觉,没力气工作,鲁王府除了老福头都不起早,我那,只有单号训练的时候起早,别来太早,门不开”。

    “还有把你留下的原因我已经八百里加急往都城回信去了”。

    “走了”。

    刘永把门关上,叫上张奎、安江往回走。

    诸葛尚连忙跑到门口,开门东瞧西看,就怕刘永从那个不知名的地方钻出来。确认刘永真的走了,他才回到桌前坐下看着煤油灯,望着出了神。

    “主公何时派人去的,八百里加急”。

    “这到都城也没有八百里”?

    “主公………”。

    “安江,昨天张奎说你打不过他,他揍你就是个玩”。

    “你这人渣,张奎,回去练武操场比个高下”。

    “主公,我没说”。

    天黑了,集市还没有散。回去的路上,三人的路上吵吵闹闹,刘永在山下与张奎、安江分别,自己回到山上,走到王府的门前碰到了门口坐在半块驿站木匾上的杨甜,小丫头小脚摇呀摇。

    “王爷哥哥,你说,心里有了一个人,在放进去一个人,怎么办,我好迷茫呀”!

    “我也不懂,只是另一个我爱上一个和我相仿的女子,可是那人距离我千山万水,所以我认为,感情的事情很难说,希望在和她再见一面”。

    “刘氏姐妹和安大哥和张大哥为什么在山下住了”。

    “他们在山下能够替我协调各方关系,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大家都在牟足了劲儿干,当发展平稳了,矛盾就产生了,他们是替我分担了压力,赵亮也作为了“暗桩”这个世界,我只求自保”。

    “有了心上人,告诉哥哥,哥哥把他押回来,与你拜堂成亲”。

    “才不要呐,王爷哥哥太粗鲁了,那位公子文静的很”!

    “呦,诈出来了”。

    “王爷哥哥,你最坏了,打你”。

    杨甜和刘永打打闹闹在一起。

    “他还是个孩子,是否对他太过严格了”。

    正房上,在屋顶上坐着的刘福有些疼爱的看着刘永在上窜下跳的身影。月光照在晾衣杆上,那杆头老长老长的。

    成都都城内,行宫别苑皇帝刘备正在看着刘禅和几个小太监斗虫。

    “父皇,董侍中手有点长,我提拔的人都被打击,上好的人才,白瞎了,一定给他治个罪”。

    “禅儿,永儿倒是提及此人,还有那两个不太听话罗宪和姜维”。

    “哦,公寿说了什么,父皇,我倒是想他想得紧,可是旅途遥远,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我那苦命的弟弟”。

    “禅儿,听到你说心疼永儿,朕甚是欣慰,听说现在天天在山上跑来跑去挖大坑,还找下人摆地摊,砌大石墙,有把子力气有时耕田,还和我那两个贤侄“打架”。我那两个贤侄怕打伤他,竟然认输了。甚是顽劣,他能及你万一,父皇就安心了,父皇老了不中用了,你继大统之后,一定要善待你的弟弟们”。

    皇帝刘备说完话,刘禅和几个小黄门听罢纳头便拜,刘禅跪爬几步抓住刘备的裤靴,颤抖着哽咽着:

    “父皇不能离我而去,如果能替父皇受伤受痛,孩儿早夭于父,也心甘情愿,父皇”。

    “好孩子,快起来,地太凉,父皇断不会离你而去”。

    刘备俯下身子,搂抱着刘禅。

    “永儿提及几个人要去种地开荒,可是这几人都是新壮贤能,连丞相都很认可,去干农活有些失了才能”。

    “公寿莫不是短了粮草,父皇给他送去,可不要将我手足饿着,我等寝食难安,父皇”。

    “禅儿,有你这份心就够了,来呀,传我旨意,着司徒许靖马上启程封赐”。

    “白茅所包的青土。朕承嗣业,继统汉室大业,赐你建置藩国,受封东土,国土覆盖龟山、蒙山之境,世代成为国之屏障。受封的鲁地,归入圣人仁治之道,其风俗教化纯朴。人们注重修养,世代相传美德。吾儿刘永要尽心地遵礼守法,安抚臣民,恭正地按照礼仪履行祭祀职责。切切以此为训为戒,将屯田校尉罗宪与姜维一同发至鲁王封地,家属宗族同往”。

    小黄门正在念着,刘永坐着快要睡着了,听到罗宪和姜维的名字没了睡意。

    “人在哪里?快快说来”。

    “鲁王千岁,不要撕扯奴的衣服,今天还有要事回去,下次让你耍玩也不迟”!

    刘永放开了小太监的衣袖,刚回来复命的赵亮看到小太监的“娇美神态”脸色发青。

    “他二人回乡整顿家小一同迁移必然是慢了一些,两天光景就到,听说千岁种地需要人手,这也是太心急了”。

    “可是急煞我也,现在正是二番作物耕种,安江拿我珍藏的琉璃磁珠十颗,赏”!

    安江出门去,不多时拿出一席绸布裹着的锦盒一打眼便看出来价值不菲。

    安江手托锦盒,小心翼翼打开红布,一开盒,确是玲珑剔透的玉球。

    安江合盖奉上。

    小黄门都呆住了,“王爷千岁,可折杀小奴了,小奴不才可使不得呀”。

    “侍中大人的参事可是红人,以后得互相扶持,参事大人姓字名谁,交个朋友”!

    “小人孟顾,愿为千岁效犬马之劳”。小太监也不在客气,在安江手中接过托盘,躬身行礼告辞,后退着出了门。

    “主公值得收买吗,他就是个太监”。

    “要想安定这是必须要做的,记住咱们叫“弱势群体”,朝廷里没有派系和咱们一伙的”。

    刘永对着赵亮说道:

    “蒙山在哪里?你可知道”?

    “独角山附近,要是和蒙山合围互为犄角之势,则我国又添了两县之地”。

    “对了,咱们正式册封蕃国了,孤甚欣慰,面积也有一千里左右了。安江传孤旨意,鲁王府公干人员耀升半级。辰时开朝会,九品以上参与”。

    安江领旨下去了。

    “师范,劳烦你去再选二百人编入部曲,地盘大了,人太少了”。

    诸葛尚从山下的台阶往山上走,看着石砌台阶从地到顶,石砌的房屋高大坚固,行至半山腰朝开阔地望去,这半山腰的村里的所有生活用品几乎都是石头打造的。石头的石头的屋子、石头的墙壁、石头的道路,整个村子就似一整块大青石上,寨中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井然有序。高棚大屋,非常的宏伟,几乎都是以石头建筑为主,将石头利用到了极致,房屋内外有石头池塘,石头水槽,石头狮子等等,别具一番风味。

    半山腰有个水池,村民们在接着水,这个泉眼不停的送出水来,这在光秃秃的山上,简直是个奇迹。这山非常像一个天然水塔,而泉眼就像水塔的一个出水口一样。由于山下水资源丰富,可以不停补充水分,所以泉眼可以一直出水。

    再往山上走,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天造地设之境”。山上的鲁王府等等建筑群,背靠悬崖,飞檐翘角,几公里的建筑群。非常的奇幻壮观。石砌高墙包围的超大院落,每当人走近,不免要引首翘望,院内聚集着高低错落的,高大的白土灰两角做的造型好似一群高昂的马头,高的离谱。

    鲁王府在最前面,如果门口没有那半个写着驿站的匾,让人不能想象,这个房子是重新修筑,而不是扒掉重建。

    很多人都在等着鲁王府开门,真如刘永所说,来早了进不来门。

    诸葛尚谁都不认识,所以围着鲁王府附近打着转,观察着四周,连接鲁王府旁边的是军事建筑。功能是守卫和居住。穿着牙门将甲衣的人在附近的石屋中进进出出,也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以军事要塞为主,其实在外界却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因为各个院落是串联的,只要踏进任何一个院落,就可以进出任何宿舍、密室、通道、隧道,驻军可以进出。因为它看起来和私宅一样古堡,但里面却是满满的。一进门,就仿佛进入了迷宫。同样的合院与合院聚集在一起。大合院被小院包围。下窑和下窑有暗门。互通就像楼中楼。

    门前参会人员没有摆谱的,应该都是需要参与到朝堂当中的政治事务,但是衣着品级一般都在八品以上。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他们的品级进行分列队,在左边为清一色的武官在右边为着各色的文官,而门口的侍卫刚刚才到,貌似鲁王府不需要值守夜班,门口林林总总二百人左右而身后还有山下陆陆续续往上走的与会人员。人就要站在外面。

    诸葛尚看着交头接耳的官员们这种感觉还敢还很奇妙,这也是在都城以外的一个“小朝廷”了。除了在早会的时间确实有点晚了,一切跟都城也差不多不过这正是这里的优点

    一般来说,早朝开始的时间在凌晨寅、卯时,但这并不是说大臣们在凌晨寅、卯时之前达到皇宫门口就可以了。天还黑着大臣们就要从家里走到皇宫,就算是最近的大臣离都无成,也得需要半个时辰,而蜀汉皇帝刘备是一个辛勤的人,所以早会他都参加,如果离都城离得远,他们午夜时刻就得起床,准备出行了。

    感叹到如果按照正常的作息习惯,昨天因思念那个女孩,亥时才睡,恐怕躺下也翻来覆去没有睡好。

    看来这个鲁王刘永还真是有点意思。

    又等了一会儿,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三人,为首一人正是刘永后两人,左手边一人诸葛尚认识,此人是司徒许靖,右手边是从五品服饰的武将,正是昨天跟随鲁王刘永那两个人中,其中一个。

    刘永打哈气。

    “许爷爷,宣旨吧”。

    “千岁大人,微臣不敢”。

    许司徒快到七旬了,身子骨还是很硬朗,拿出了圣旨,正了正身。宣读了皇帝刘备对刘永的封赏之后,被鲁王府的新晋侍女接下去侍候去了。

    “不用排队了,大家围过来,要不太远,听不清楚”。

    三百多人闻声都围了过来。

    “各位大人们也都知道了,原先开宗立府没有凭证,现在父皇刘备已经把方圆千里封赐与我建立蕃国,拱卫都城”。

    “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成为蜀汉诸侯国按祖制,每人升迁半级”。

    诸葛尚在外三圈听到后,很是开心,我又升官了。继续听着!

    “赵大磨在不”!

    “这那”!赵大磨挤了进来。

    “马上和安江带人去把其余封地内的情况摸个清楚,给我绘制和地图沙盘,规划局的事,你自己的事,我不多说了”。

    “臣,领命”!看着有些楞楞的赵大磨。

    “快去”。刘永伸手要打。

    赵大磨连忙告罪,带了三十多人走了。

    “各家长老取完俸禄,回家等着分配任务”。

    又走了三、四十人。

    “兵丁领完俸禄,放假一天,自行安排”。

    又走了一百多人。

    各商务管事马上统计封地内其余各地农商信息和接驳有关适宜。

    又走了一片人。

    只有诸葛尚和其余的二、三十人。

    刘永看到了诸葛尚眼睛一亮。

    “呦,你来了”。

    那表情像极了什么楼里的老鸨子看到了将要出阁的雏儿。

    诸葛尚看到刘永像吃人肉的表情,打了一个冷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