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九州第一谋士 » 第二十章 东郡太守,陈锦年

第二十章 东郡太守,陈锦年

    归海阁。

    东郡最东,临海而建。

    此地并非修行宗门,也非游玩观赏之处,而是一个人替自己设的府衙。

    此人,便是东郡太守,陈锦年。

    有人说“归海”的意思,是百川汇流,尽归于海。

    也有人说,此“海”非彼“海”。

    因为东海之上,有一位蓬莱岛主,疑似天下三大宗师之一。

    其名,虞秋海。

    这些当然都是民间说法。

    至于真相如何,谁又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

    阳平县令一口气跑了七楼,累得是满脸通红,气喘如牛。

    这就是他平日里很少愿意见陈锦年的原因之一。

    堂堂一郡太守,居然在这么偏僻的海边搭一座阁楼,还搭得这么高,别说别人上下不方便,你自个儿出个恭,是不是也要跑上半天?

    哦,青州九郡,就你陈太守有格调,有品位?

    天天望着那片海,也不知在望些什么。

    难道还真盼着那位蓬莱岛主,能跑过来见你一面?

    推门一进去,他立时又变了张脸。

    “嘿嘿,陈大人,下官叨扰了……”

    窗边有一锦衣男子,手持一书卷,默默看着窗外,那湛蓝晴空之下,是一片孤寂浩渺的无尽大海。

    阳平县令上前:“每次见大人,都是手不释卷,实在教下官钦佩!大人不愧是我大景擎天之玉柱,架海之津梁,有大人在……”

    锦衣男子打断他,淡淡问道:“什么事?”

    阳平县令收了收笑意,问:“大人可知,王玄龄的徒弟,下山了?”

    听得此言,锦衣男子转过身来。

    年纪不到五旬,仪表不凡,颇有几分书生之气,不知是不是看海看累了,瞧着有几分倦意,但眼底里的锋芒锐利,却是无论如何也藏不住的。

    此人便是陈锦年。

    东郡太守,武安侯赵宏渊的门生。

    阳平县令先前骂得有多嚣张,此时就有多怂包。

    从始至终,他都躬着背,连头抬起来一下都不敢。

    他将今日之事大致讲了一遍。

    主要意思,就是那个王玄龄的弟子小题大做,随便逮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敢跑到县衙门前问罪,这分明是在针对陈锦年,不把他这位东郡太守放在眼里。

    随后他自己分析几句,说这是在给镇南王府立投名状。

    若就此忍气吞声,不还以颜色,往后就会被镇南王府拿捏在手里。

    武安侯那边,也不好交代。

    陈锦年听完,半天没说话,似是在揣摩个中细节。

    良久,他莫名其妙说了句:“七年了,老师总算等到他下山了。”

    老师?

    武安侯?

    阳平县令不解,却也不敢多问。

    陈锦年走到案桌前,将手中书卷放下,端起茶杯,饮了两口。

    茶已经凉了。

    不过他似乎就好这口,还有些回味。

    阳平县令直奔主题:“大人,我看那小子,未必就如传闻中所言。此次他来我衙前闹事,手上无凭无证,被我正气凛然地骂了几句,他就灰溜溜地走了。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我们正好可以拿来做文章,给镇南王府一个下马威!也让其他几郡瞧瞧,这王玄龄的徒弟是个什么货色,别让他们动了其他心思。”

    陈锦年放下茶杯,问他:“你觉得王玄龄傻吗?”

    “王……他,他当然不傻……”

    “他既然不傻,为何愿意教一个徒弟,七年时间?”

    “这……”

    阳平县令立时答不上来了。

    陈锦年平静道:“他来你府前一闹,本就不是来问你罪责,你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还犯不着让他亲自跑这一趟。”

    阳平县令眉头一皱,明显有些不悦,但还是小心问道:“那他,到底想干嘛?”

    “他是来见我的。”

    “啊?”

    “顺便也想借我的口,跟老师报个信,他,王玄龄的徒弟,来青州了。”

    阳平县令彻底犯糊涂了。

    啥意思啊?

    陈锦年没跟他多解释,只淡淡说道:“回去收拾一下,找个地方,去过太平日子吧。”

    阳平县令又懵了一下。

    等反应过来,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人?!”

    陈锦年道:“他既然要在你阳平县放把火,那你也只能认了,命不好。”

    阳平县令不懂:“不是,我做什么了我?就算他是王玄龄徒弟,也不过是一介布衣,我好歹也是七品朝廷命官!他凭什么来罢我官?!”

    陈锦年问他:“你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够你杀头的?”

    阳平县令无力辩驳,但也不甘心:“就算……就算有那么几件,大人您也是知道的呀!他无凭无据的,只凭一张嘴,能奈我何?我们凭什么要怕他?!”

    陈锦年不动声色,眼底却闪过一丝杀意。

    很显然,“大人您也是知道的”、“我们”这样的话,已经犯了他的大忌。

    不过眼下并不是时机。

    只能安抚道:“我让你离开,是为你好,保你性命。等到他拿出证据,真的想对付你的时候,你想走也走不掉了。”

    阳平县令不服:“他能拿出什么证据?”

    陈锦年一笑,是被他给气笑的:“我问你,他在你府衙门前,是不是没有自报家门,说自己是王玄龄徒弟?”

    阳平县令想了想:“是……那又怎样?”

    陈锦年道:“若他自报了家门,说出自己是王玄龄弟子的身份,那些百姓还会怕你吗?王玄龄在天下人心中,是何等分量?百姓们一旦知道,有人能替他们做主,你的那些罪状,怕是十张状纸也写不完。”

    阳平县令不说话了。

    陈锦年又道:“当然,他不会这么做。人家要真的想对付你,多的是手段,根本不需要借助他师父的名声。”

    阳平县令还想挣扎一下:“那他……为何不用那些手段?既然要放火,为何不下死手,还要给我一线生机?”

    陈锦年心好累,无奈道:“我说了,他的目的,只是来见我。准确地说,是让我去见他一面。至于这把火放在哪里,烧谁家的后院,这都不重要。你只是命不好,正巧被他遇上,替他来向我传话的。”

    话已说到这份上,阳平县令再听不明白,就真的是傻子了。

    他最后问了一句:“如果我不辞官……会怎样?”

    陈锦年一字一句,教小孩子一样教他:“你,掉脑袋。我,治下无方,引火上身。这件事处理不好,老师也不会保我。而他,刚下太华山,就除掉了一个东郡太守!其他几郡太守怕了他,往后这青州,可就真的要变天了。”

    阳平县令花了好半天时间,才想明白,原来这只是人家随手下的一步棋。

    这第一步棋下哪里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对手怎么应对,能不能看懂他下这步棋的用意。

    在这盘棋里,自己俨然已是一颗弃子。

    知道真相的阳平县令,重重“唉”了一声,似乎是认命了。

    陈锦年也幽幽叹了口气。

    端起茶杯,喝了两口凉茶,最后吩咐道:“今夜回去收拾一下,先别走,明日随我去审案,审完之后,我自会护你远走他方。”

    “审案?审谁啊?”

    “……”

    “我明白了……审我,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