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彼岸无声 »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罗琳纪年归零,地球延续纪年启。

    地球延续纪年,元年,第九地球月(该纪年以动态公转周期计,对应地球原始文明纪年XXXX年七月)。

    大西洋中心,自北向南,与美洲大陆架平行隆起一条绵延11700公里、高及27500米的双向托挤山脉。

    地球延续纪年,第47年。

    地球坠落轨道切入金星绕日轨道球层,两极冰盖完全融解,地表开始急剧升温。

    地球延续纪年,第49年。

    地球大气层抛出飘逸层,在轨拖出红色曳迹。地球开始进入板块活跃周期。岱蓟不连续面规律性潮汐效用崩溃,地底岩浆随板块运动湃溢。

    地球延续纪年,第57年。

    地球变异轨道贴近金星绕日轨道,地球势力范围顶层在近金点与金星势力范围顶层对应面发生弱相摄动,双星相继发生轨道震颤。地表液态水蒸发殆尽。

    地球延续纪年,第97年。

    地球绕日轨道呈动态超拉伸形态,并进入类周期彗星状态。地球变异轨道近水点距离水星轨道球层37000000公里,远日点在金星轨道球层之外,距离金星轨道25000000公里。地球在变异轨道拉出一条弥散状非闭合红色气体云环带,并受恒星势能向外周驱散,呈彩色发散状星云态。此半螺旋带状星云对外行星圈行星受光量产生微弱影响,并持续引发木星大气层异动,至木星最大气旋向赤道上移进入拉伸形态。

    光照影响使土星大气层产生层次性沉淀,并产生势力范围动态弹性收缩效应,土星环外层发生环绕物质逸离现象。此标准时空进程中,一艘地球文明纪年时期末段的人造飞船呈无动力惯性飞行状态切入土星光环带带中平面,并拉出一道17000公里长的切痕。

    飞船防护罩最终在连续撞击中与船体脱离,飞船母体落入厚达3500公里的内围星环深处,并在其中解体。防护罩完好飞出星环,划出一道十二万公里的积分弧线落入中部第三星环带。

    飞船残骸区域距离防护罩坠落区域七万公里,主残骸和较大碎片将在一个环土运行周期之后进入顺向随机翻滚状态,与星环内物理存在体运行状态保持一致。主残骸是一段飞船驾驶舱连同三分之二部分船体,驾驶舱里飘浮着一件宇航服,内中装着一具人类宇航员干尸;干尸宇航员在残骸中无声飘浮、无规律翻滚碰撞,被动改变姿态。

    那道切痕将是人类文明留给这个星系最后的纪念,直到开启新的宇宙纪年。

    地球延续纪年,第101年。

    地球地壳深层渊源纯水剧烈升温,遍布地球表面的高压白色蒸汽自地壳各处裂口向宇宙喷射,逐渐在超拉伸轨道形成非发散状纽带形气体星云。外行星圈行星受光量再受影响,连锁反应加剧。木星最大气旋移至赤道,并拉伸成逆向揉搓型对流。一股神秘空间干扰力经过太阳和木星之间,使木星势力范围穹面迎日方向产生微小弹性塌缩凹面,木星轨道连锁发生极细微震荡。土星外层光环全方向逸散。天王星引力范围内出现两条远离行星母体的模糊形态反向旋臂,旋臂物质总体双向运行对母星势力范围产生震荡性影响,并继续造成细微空间扰动。海王星赤道两侧形成较大逆向气旋,气旋颜色趋暗;较深蓝色漫及赤道两侧整体低纬度区域;行星整体光学效果在高纬度区域开始趋变为蓝绿色相,并逐渐呈现清晰蓝绿色顺纬条纹,而且开始呈现较多大区块白斑。

    地球延续纪年,第179年。

    地球大气层沉降至稳定运行态,大气逸散层基本消失,大西山脉至高点突破云层510米,这是地球表面唯一看得到刺眼的恒星在云海上方漆黑纯净的天空中、沿怪异轨迹滑行、升落的地方。地球轨道近日点与水星轨道球层相距9520000公里,水星受地球势力摄动减速,跌入坠落轨道。地球远日点轨道返回阶段与金星轨道重叠,并与金星发生引力纠缠。

    地球延续纪年,第244年。

    地球与金星形成绕日螺旋双子星系,并加速进入坠落轨道。水星在27410000公里轨道高度解体,抛出完整行星内核。暴露在太空环境中的行星内核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微观运行系统辐射逸离,同时造成大规模能量释放,高能高速增效性粒子辐射造成双子星大气层强烈放电现象,使双星大气层上层呈现短暂彩光纹层。木星轨道发生轻微震荡。

    地球延续纪年,第247年。

    水星内核坠入恒星表面,其余碎片被恒星继续撕碎,在距离恒星表面2400000公里上空形成一段弧状高温气态物质带,并呈向外辐射状态。

    行星内核呈高速高能态坠落并击破恒星动态壳层,致恒星内部物质自撞击点向外部宇宙空间持续喷射,形成亮度高于耀斑的带状半珥,并在恒星自转中逐渐拉长呈带环状拖曳形态。

    地球延续纪年,第301年。

    双子星异形螺旋轨道触及恒星带状半珥曳尾抛射物质区域,双星大气层被密集高能粒子抛射流剥离,迎日面地表温度迅速攀升,背日面高温地表迅速冷却,短时期内,地球光照面与背光面温差拉大至1140˚C,金星光照面与背光面温差拉大至950˚C。地球内部高温物质辐射流突破其表层向太空猛烈喷射,遍布地壳的间歇喷射流峰值高达11750公里。

    木星赤道两侧中纬度区域形成两处逆向正多边形多色气旋,气旋臂内侧放电现象加剧,木星轨道震颤增强,自转轴倾角进入细微摆荡状态;木星大气层顶部产生水球效应,并出现大气逸离现象。

    土星外部星环持续逸散,主体多层星环出现规律性细微横向波动,赤道附近下方低纬度区域形成大型椭圆异色气旋。

    天王星外层轨道卫星脱离绕行轨道向外层宇宙空间逸离。绕天王星内层轨道卫星轨道平衡势能失效,并进入坠落轨道;行星赤道大气层细微外向拉伸,两极大气层细微内向收缩。

    海王星赤道两侧中高纬度区域出现白色平行纬度闭合条纹,低纬度区域整体呈较深蓝色;赤道两侧气旋向行合并,形成逆向揉搓型差速对流;行星标准时空等天文单位单向横波状轨道发生细微不等天文单位横向波荡。

    太阳系小行星裹壳层发生细微空间扰动。

    地球延续纪年,第373年。

    双子星异形螺旋轨道跌入恒星喷射物质带。金星解体,母恒星巨大的引力将行星内核扯出行星碎片区并拖拽出高能射流旋臂,行星内核发出强烈高能粒子辐射并在本星系造成短时半球形掩光,180个原始文明纪年标准地球日后,地球解体并坠入高能喷射物质旋臂,本星系再次发生短时半球形掩光,掩光重叠角63˚,本星系亮度增强70%。

    本星系原始内行星圈新生小行星带光照度再次增强,行星残骸在持续高能粒子辐射中不断升温,小行星带中部密集区域内两处能量释放中心强互作用力增强并开始围绕两点质心旋转,伴之亮度增大,双质点能量释放大于来自恒星方向的获受能量,并呈积分态增强,亮度持续增大。小行星带投影有效遮掩区超出木星轨道,并延及土星势力范围顶层部分区域。

    木星轨道持续震荡,自转倾角摆荡幅度加大;木星大气层水球效应加大并波及赤道上方中高纬度区域;大气逸离现象加剧,并形成较暗彗发状抛逸物质带。木星轨道开始出现等天文单位单向横波震荡。

    土星外部星环持续逸散,主体多层星环横向波动加剧,环层内物质发生微量区域性不定向随机抛射。赤道下方低纬度区域大型气旋出现流体状紊变,椭圆气旋运行势能保持崩溃。

    天王星内层轨道卫星陆续坠入母星大气层,大质量卫星击穿母星表面壳层,撞击点发出高能喷射流,高能喷射物质穿破母星大气层至35400公里高处宇宙空间。母星赤道大气层拉伸势能加大,两极大气层持续收缩并呈全经线收缩态。模糊形态反向旋臂加速向母星势力范围外部方向推移。

    海王星内层轨道卫星陆续坠入母星大气层,连续撞击势能至母星产生轨道共震,等天文单位单向横波轨道震荡加剧并产生势能紊变。

    地球延续纪年,末年。

    双子星核相继坠入母恒星动态壳层并先后将之击穿。大量恒星内部物质高速喷向宇宙空间,终于形成明亮星云,如一层面纱将太阳遮住。

    木星跌入坠落轨道,拖曳着长长的尾迹。

    天王星像细胞分裂一样解体,形成两块拖拉着大量气体的巨大物体,围绕引力质心旋转,一同进入双螺旋变异轨道。

    再之后……,海王星跌入坠落轨道,最终切入天王双子体变异轨道,与之成为不稳定三体运行系统。

    母恒星表层温度降低,并开始向内部塌缩。

    之后,木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像一颗巨大无比的火球坠入恒星外层星云。木星在星云中爆炸解体,化做无数大大小小的火球继续冲向母星,直到距离母星表面5700000公里处纷纷燃烧殆尽。星核坠入恒星表面,引发恒星内部物质强烈喷发。

    高能粒子爆点燃了还在700000000公里之外的土星。它像黑暗宇宙中的一只火把,为三星照亮回归之路。

    之后,土星星核坠入母星。太阳表面壳层崩溃,内部物质爆发性喷射。太阳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无可挽回地进入全面塌缩状态。

    塌缩中的母星产生更强大的引力,将三星系统拉成一条直线,吹散三星核外物质,将骤然明亮的三颗小太阳拖向暗红无比的恒星塌缩面;

    最后爆亮的一瞬间,黑暗从那一个点膨胀开来,追赶着光的速度……

    银河远去纪年,某年。

    银河某旋臂中形成旋涡状星盘。

    一个螺旋双子星系以一个不可测度的变异轨道泊入某颗恒星的引力范围临界层……

    之后,仙女星系越过银河系,向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