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大槐树下开始 » 第九章、移民令

第九章、移民令

    陈初九回来的第一晚。

    全家所有人全都没有睡,都在不停地回忆往事和畅想未来。

    清早,老太太、陈张氏和陈雪出来给众人准备早餐的时候,便看到陈良正坐在院子帐篷中和那些叔叔大爷们高谈阔论,时不时发出阵阵的笑声。

    “你这孩子,光听见你笑了,爷爷叔叔们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你也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非得缠着讲故事”母亲做好饭之后来到帐篷前叫着陈良说道。

    “侄儿媳妇,我们都精神着呢,这娃子我们都喜欢,现在愿意和我们这些大老粗聊天的人太少了,没事没事的”古老头为陈良开脱道。

    “没打扰到您们休息就好,各位叔伯还有兄弟,早饭弄好了,赶紧来吃吧”。

    “好,这就来,走了陈良,去吃早饭,吃完了带你学骑马”古老头拍着陈良的肩膀说道。

    吃完早饭还没有待到陈良他们去学骑马,众人就被爷爷陈初九叫到了一起,在院子帐篷中,陈初九居中而坐,众人见其坐定,列好队伍上前参拜:“标下等拜见百户大人!”

    “免礼,都起来吧!坐”虽然之前说了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客气,但是几十年养成的军中规矩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陈初九还是安心的受了这次参拜。

    “众位兄弟,咱们既然都已经退出军伍,以后就不必按军中规矩拜见了,我已经让庆山去寻无主的空屋了,到时候咱们修缮修缮便可以住了,以后要想娶亲的老头子我帮你们张罗,不想娶亲的有我的儿孙给你们养老送终。总之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陈初九说道。

    “多谢百户大人!”众人连忙道谢。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量,咱们都是久在军中,现在让你们放下刀枪拿起锄头估计大伙也都受不了,正好现在朝廷要移民,我儿庆山谋了一个千人管队的差事,另外还可以组织一支五十人的乡勇队护卫这一千移民百姓的安全,我想正好咱们的手艺可以派上用场,不知大伙有什么想法!”陈初九扫视一圈后询问道。

    “那太好了!说真的要是让我拿起锄头去种地我还真不见得会,尤其事老彭,从小就是放马的,锄头咋使他都不见得知道。”老古头立马答应下来。

    “谁说我不会使锄头的,不就是往地上刨两下嘛”

    “那你分得清那些是草,那些是庄稼嘛?”

    “额这个……我也赞成咱们入乡勇队。”一下把老彭给问住了,他还真不知道,你要问他拿些草马儿能吃,那些长膘快他倒是门清,庄稼嘛还是算了吧。

    众人也纷纷表态愿意加入进来,陈初九很是高兴:“这样才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个乡勇队也没啥危险,顶多就是有个毛贼野兽啥的,兄弟们还能挣分钱粮,以后还要讨个婆姨,不能一直坐吃山空。”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陈庆山也不用为了招不够人而发愁了,有自己二十来个人作班底,又有陈初九那三四千两银子作后盾,现在他们的资本不是一般的雄厚。等到任命一下来顷刻间就可以招满人,而且还是战力爆表的乡勇队,别说遇到个把毛贼,就是正规的军队,同等人数下都不见得能从这些老兵油子手里占到便宜。

    他们的住处非常好找,别看陈初九退役致仕了,但是退役时提的副千户头衔,对于一个村长来说那就是天一般大的,二话没说就把村边上的一处荒废的宅院给了他们,这家人当年儿子都被抓壮丁走了,到老无儿可依,死后葬礼还是村里大伙帮着办的。已经荒废有些年头了。

    因为靠近村外,院子倒是挺大,简单搭个草棚就够安置世纪匹战马,常年无人居住,也没有人维护,院子里杂草丛生都有将近半人高了,屋子也确实是有些破败了,屋顶漏了几个打洞,几根檩条也折断了,好在大梁没有问题,简单维修一下就能住人。

    收拾这房子的时候,村里还有人说,这个房子常年没人住,里边经常闹鬼,半夜里总是传出怪响声,但这帮军汉毫不在乎,甚至说有鬼怪出来也给它剁个细碎。

    人多力量大,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校园收拾出来,撒上一些硫磺,点上艾草熏一熏蛇虫鼠蚁,苍蝇蚊子什么的,基本上就可以住人了。

    从这天开始,陈良也跟着这群军汉搬到了这个院子,他实在太喜欢和这群人待在一起了,白天跟着他们学习骑马,学习武艺,等到晚上了听着他们讲故事,为此陈良还特意去买了笔墨纸砚,将那些趣事全都记录下来,当然大部分用的都是简体字,就这些年他学的那几个繁体字归拢归拢都不到一箩筐,他现在记录的东西让读书人一看就是错字满篇。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军汉的惊讶,要知道读书人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少的,更何况是一个愿意和他们这些粗汉混在一起的读书人,羊群中混进了一只骆驼想不引起注意都难,这些人都快把陈良夸上天也宠上天了。

    这样快乐的日子过了十来天,朝廷的移民告示来了,随之一起来的还有陈庆山的任命书,陈庆山负责临近他们紧邻的几个村子两百多户一千余口人的管理、护卫,允许组织五十人的乡勇。

    告示上公布:朝廷在山西实施移民之策,给予每户迁移者钞二十锭,田地每人五亩,免除三年赋税,到迁移地后凡开垦之荒地皆不计入征税范围,如当地官府私加征收赋税治罪,迁移百姓过程中懒惰治政者治罪,百姓被选中移民私逃者治罪,迁移时间定在秋收之后由管队组织,凭借移民证照在广济寺旁大槐树下集合登记出发,最迟时间不得超过九月初十,违者治罪。

    朝廷的诏令一层层传达下来真的会变味道,原本是找没有田地或者人多地少的百姓移民,到了地方就变成了强行指派,那些不愿意离开故土有有钱的自然可以送钱免除,没钱没势的只能听凭发落。最后就变成了整村整村的迁移,他们留下的土地也会被那些留下来的富户给瓜分干净。

    这时候陈庆山家已经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了,官府给了任命,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了,接下来就是按要求落实下来,先把队伍组织起来,然后在移民过程中逐步建立威望,这样到了地方,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移民势必会让陈庆山接着留任,留任那就要给官给吏。

    ……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接到官府的任命文书,送走差役,转天陈庆山便让人去请负责的几个村子的村长、族老来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为了显示郑重,陈庆山还特意将村中戏台收拾出来,准备上长桌板凳,各色糕点瓜果。

    几个村子的管事很快就都来到了陈刘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在村子中央的戏台上一字排开的桌椅,陈庆山、陈初九和陈刘村的村长、族老一起站在戏台前的广场上迎接众人,他们身后还站着十几名精壮的武士,看着那份气势就让人心中一颤。

    如果是平时扯闲篇或者做点小买卖上的事情陈庆山还能驾驭,真的到了上千移民安排这种场面上的事情,他还真的有点麻爪,虽然之前已经向自己老爹请教了临到跟前还是心里没底。

    听着旁边老爹嘀咕道:“没出息的东西,这么多人给你撑腰呢,怕啥?”

    自己给自己鼓了鼓劲,笑着迎上前去:“各位村长,乡老,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啊!我是陈庆山,受官府委派负责陈刘村、李家沟、张村和桃林村的移民事务,诸位请!”

    落座之后,先是大家相互认识一下,然后陈庆山想众人展示了移民告示和盖有州县大印的乡勇队成立文书和自己的任命。

    移民工作还是安排给各村村长组织自己村子的人,大家在捆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让大家能够顺顺利利的到新地方,这得到了所有人的一直赞同。

    接下来就是乡勇队了,本来陈庆山还想的招人这事必然很困难,粮饷自筹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可是陈庆山估计错了,各村村长族老哪个不是鬼精鬼精的,即便只是处理一个村的事务那要考虑的事情也要比普通村民长远不少。

    在他们眼中乡勇队这样在移民路上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没有自己村的参与怎么行了,不然到时候还不得让人欺负死啊,于是四个村子八个老头为了那五十个名额差点没打起来,粮饷自备都要派人加入只要求陈庆山手下的小队长自己村要占名额。最后还是陈庆山以管队的名义拍板答应众人要求,每村出十人,剩余十人由自己的手下补齐。

    陈庆山也没有对众人隐瞒,自己爹陈初九刚从朝廷上致仕回家,带回来的人以前都是军中勇士,正好也可以作为乡勇队的教习。

    对于这么安排众人也都算是满意的,接下来就是秋收,准备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