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大槐树下开始 » 第二十章、见燕王

第二十章、见燕王

    此时恰值头晌午,燕王朱棣和王妃徐妙云正准备用午饭,从洪武十三年,朱棣二十一岁就藩出镇北平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这些年除了训练训练燕地卫军真的没啥事做,虽然朱元璋是让自己的儿子们就藩各地镇守,也不代表不约束,这些王爷手里没有当地治理之权,官员都是朝廷直接任免,就连王府的内官也都是朝廷安排的,平日里朱棣也就是读读书、练练武再就是和姚广孝大和尚谈谈经。

    今天上午读了一上午的书,中午休息一下陪着王妃一起吃饭,两口子还没有开动就听外边有人禀报:“启禀殿下,宫门外来了八个人,是原魏国公府侍卫副千户陈定安,求见殿下和王妃,说给殿下送些野物来。”

    “陈大叔来了?”徐妙云一脸惊喜的说道。

    “都叫进来吧!就到这里见他!”朱棣看着妻子惊喜的表情直接开口。

    “陈定安?妙云是不是前些天写信给你,让孤帮着给黄璞求情的那个陈定安?”朱棣回忆着。

    “正是他!陈大叔可是看着我长大的,你莫要对他使脾气啊!”徐妙云叮嘱道。

    “知道放心吧!他也算是给我帮了不小的忙呢!”平日里北平府的政务都是朝廷委派的官员管理,自己能插手的地方很少,陈定安的求情信让自己在北平府衙高层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人。

    正好自己也想见见这个陈定安。

    不多时就见邱玉林领着陈初九等人来到大殿之外,徐妙云可算见到了自己娘家人,也不顾王妃的形象,匆匆走出大殿,站在台阶之上。

    陈初九赶紧小跑几步,拜倒在地:“标下陈定安拜见燕王殿下,拜见王妃大小姐!您万福金安!”

    “赶紧起来吧!一家人不必客气,你可是看着我长大的!”徐妙云伸手虚扶开口说道。

    朱棣也笑着说:“免礼起来吧!”

    “多谢燕王殿下、王妃!标下跟随村子一起移民到涿州永定河畔,闲来无事进山打猎,猎到了一只花豹两只猞猁孙,特来献给殿下和大小姐。”称呼一变立马将他们和燕王的关系拉近起来。

    “哦是吗?我来看看,陈千户有心了!”朱棣当然不可能跟着叫陈大叔,干脆以以前的官职称呼。

    说着拉着徐妙云一起走了下来,看看内侍用架子搭着过来的豹子和猞猁,着三只猛兽都是身体壮硕,皮毛鲜亮,不得了的是射杀的时候箭矢都是从猛兽的眼睛射进去,一击毙命的。

    朱棣不由得夸赞一声:“陈千户当真是好武艺,好箭法!”

    “殿下过奖了,这箭不是标下射的,是标下的兄弟白进所射,他在军中的时候就很善射,有百步穿杨之能!”陈初九指着队伍中的白进说道。

    朱棣不由得起了爱才之心,走上前去,伸手捏了捏白进手臂,又在胸口锤了两拳:“好壮士!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长者赐不敢辞!殿下您赏什么我要什么!”白进完全的是武人性格,有话就直说。

    “哈哈哈,好!来人赏银百两,再去库里拿一张良弓来!”朱棣哈哈大笑。

    之后朱棣又转头对陈初九说:“这猎物不错,本王喜欢,我收下了正好给王妃做个皮裘!天到晌午都用过午饭了吗?”

    “回王爷,还没吃呢!”

    “那正好!走陪着我和王妃一起用膳,都进来吧!”招手领着众人往殿内走去,自有内侍去膳房安排准备饭食。

    趁着内侍准备的时间,陈初九也给燕王介绍起眼前众人:“殿下,这是两个不争气的孙子陈兴、陈良;这是骆一丁、邬文远、岳庆升、张九成,他们原来也都是帅爷帐下亲兵,退伍后没地方去,一起跟着标下回家定居。”

    接着又讲起移民一路上经历的各种奇闻趣事,陈初九的口才也是不错,听得燕王夫妇很是入迷,不时的还插上几句问一下细节的问题,三人聊的兴高采烈,再看其他人都是甩开腮帮子在那里猛吃。尤其是陈兴、陈良哥俩,满桌的美食看到目瞪口呆,陈兴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食物,而陈良惊讶的是满桌子上摆的好几样珍稀动物,他默默的掰着指头在数,如果放在后世这一桌子能换多少年。

    既然到了这,那就自然不用客气了,什么鹿脯、熊掌、鱼翅、烤鹌鹑、烤鸭、烤羊、烧鸽子应有尽有啊,这些人本身就不动宫廷规矩,何况是真的饿了,就完全不顾形象直接下手抓着吃了,看的边上伺候的内侍宫女不住的捂着嘴笑。

    陈初九正和燕王两口子聊的正欢,忽听得身后一阵呼哧呼哧的声音,转头一看这些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连忙咳嗽一声训斥道:“王爷驾前怎可这么无礼,还不都停下!”。众人猛得停住,连忙低头使劲咽嘴里的食物。

    陈初九正要请罪,朱棣笑着摆手:“唉,无妨无妨,他们这种吃相让本王想起随魏国公北征时候的军中日子,那时候甚是快活!”说完也丢掉了碗筷,抓起桌上的一只羊腿啃了起来,完全不顾形象。

    徐妙云也在旁边掩口轻笑着说:“陈叔叔,就让他们吃吧!王爷也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虽然这么说,但是大家还是收敛了一些,即便如此别人看起来还是非常的豪放。

    吃饱喝足之后,朱棣又问起移民安置的事情,地方是否安排到位,粮食衣被是否给的充足,陈初九也一一作答,趁这个时候也说出了陈良的计划,准备在村里修建几座工坊,想从北平城中请一些工匠回去。

    听完陈初九的计划以后,朱棣、徐妙云都赶紧甚是新奇,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想弄这么多的工坊:“这么大的胃口你们吃的下吗?织坊、秀坊、酿酒、制香先不说工匠,哪一样都需要大批进购原料,这么一大笔银子你们承受的住吗?”

    陈初九尴尬的挠了挠头:“回王爷、王妃,标下之前攒下了一些,退伍之时魏国公还赏了一些银子,加起来有三千多两吧,就是不知道够不够,先凑合着用,不够了再想办法,劳力我们那倒是不缺,就是缺工匠,我也是厚着脸皮想求王爷能够帮帮忙招揽一些回去。”

    “这事简单,马和咱们王府造作坊中是不是有不少这方面的工匠都闲着呢?”朱棣问道。

    他身后走出一人回到:“回殿下,眼下府中没有营造事务,只有一些修修补补和换季的针织活计在做,其他人空闲时间倒是有的。”

    “嗯,那就从造作坊里将初九所需要的工匠各调十名给他。俸禄从王府出!”朱棣直接安排。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马和应道。

    陈良趁这个时候也好奇的偷偷抬头看了一眼这个名垂青史的著名太监,只见其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双眼中闪烁着坚毅灵动的光芒,端是一个美男子,除了脸上还有一些稚嫩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太监,如果放到大街上肯定能迷倒不少女子。

    片刻马和就退出了大殿,陈良赶紧再次低下头,有听到王妃徐妙云柔声的说道:“这么些年才攒了那点养老的银子,可不能瞎花了,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万两的体己银子,你先拿去用吧!”

    “大小姐,这可不行,标下怎么能拿您的体己银子啊!”陈初九连忙拒绝。

    “拿着吧,算是我和王爷入股你的工坊,王爷不也还出了工匠嘛!等你赚了银子再还给我们!”王妃的声音总是那么轻柔,让人听着如沐春风。

    “多谢王爷、王妃千岁千千岁!我们一定好好干!”老头陈初九赶紧跪在地上重重的拜道。

    “起来吧!你们能过上好日子,我和王妃都会很高兴的”朱棣伸手虚扶。

    之后又聊了一些乡间的趣闻,众人才拜别退了出去。

    不过有两个人留下了,一个是白进,一个是陈兴,白进今年不过四十岁被陈初九举荐给朱棣做了王府弓箭教头,陈兴则是被收下做了王府侍卫。

    离开王府的时候,已经太阳西垂了,众人心中却是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