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大槐树下开始 » 第十九章、冬日总动员

第十九章、冬日总动员

    分配完宅基地并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陈庆山之所以让所有村民集中起来提供饮食一起干活,除了因为人多力量大工作速度快,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按照陈良他们之前的计划,他想要村里兴建工坊,用于纺织、酿酒和生产香水等,凡是他记忆里能够生产出来的新玩意都想尝试一下,修建这些工坊,人少了拿不知道要盖到什么猴年马月了,倒不如借着给全村统一新盖房屋的机会一起盖了,而付出的只是管吃饱就行,自家拿出些银子买粮食也就是了。

    工人陈良现在也有了,那两百多流放的妇人就是最好的劳动力,不用交税不用给多少工钱,让他们吃饱穿暖,等以后想嫁人的给点嫁妆嫁出去,不愿意的就一直养着到老就可以了。尤其这些妇人里边还有不少官宦大户人家被发配的,官宦人家出来的见识和审美都很好,也会不少精美的刺绣样式,其中还有不少识字的,能够帮助经营管理。想想当真是大赚一笔了。

    分完宅基地之后,河西村这里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男丁分成三队,每队百余人,分别有几位乡老带领,拆房、伐木、盖砖窑。妇女儿童除了后勤就是放火烧荒为春耕做准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即便是八九岁的娃娃都被安排放牧牛羊。

    陈良活计也不轻松,他负责带着村中仅有的几个工匠和读书人开始规划村子布局,设计房屋样式、工坊规模,计算用料多少,工期多长等等事宜。

    拆村的速度实在不要太快,原本房屋就很破旧,先把房顶上的瓦片、顶棚、大梁卸下来,几个壮小伙子一较劲,一面墙轰然倒地,负责挑拣的人们蜂拥而上,将还能用的砖瓦木料挑选出来存放在一处,留下的黏土正好可以运出去作为建造砖窑的材料。

    砖窑是建在村东永定河畔,河滩附近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而且永定河带下了大量的泥沙,堆积了不少的黏土,地势开阔还方便取水正好适合制作砖坯。这里已经有上百人在土坡上挖坑建造砖窑了,现在工程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华北平原冬季的冻土深度基本上能达到半米左右,这个时候用锄头刨震得手都发麻,只能先用火烧,融化冻土再进行挖掘。

    村子西边和南边,各有一片树林,里边槐、柏、杨、柳、榆等各种树木也都有不少,专门挑选那种腰粗的大树,砍伐下来制作房梁、檩条和各种家具都行,砍倒的树木用牲口拉到外边就地处理,按照木匠的要求砍掉枝杈、再锯成合适的长短,简单处理不需要什么技术,有把子力气就行。这些木材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等到没什么水分了才能开始制作。现在的人们也没有太多的环境保护意识,放过那些小树,只是因为太细了没有啥用处。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有个十几天两口砖窑已经可以看出雏形了,村外木材也堆积如山,村里破房也拆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根据户册开始用白灰划线,界定各户宅基地,村中留出一横一纵两条主街,剩下的百姓家前的小街,每条线都划的清清楚楚。村子中间还规划处理村公所、祠堂、村庙、广场和纺织、酿酒工坊。方方正正条理分明如果按这个规划建成那绝对是大明模范村庄。

    除了这些准备工作,接下来还需要织布机,酿酒设备,大批高粱这些只要肯花钱还是可以买到的,但是技艺高超的工匠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来一大批的,陈良想到了燕王府,就央求着爷爷去北平一趟,作为及其看好和宠爱小孙子的陈初九,那自然无不答应,当日便带着十来骑入了燕山山中,说是要打些野物带给燕王和大小姐做礼物。

    他们十几个人在燕山中一钻就是十几天,等再次出来的时候,驮马骡子身上背着不少猎物,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回村子,距离还有几百步的时候,就有一群孩子欢笑着跑出来迎接,围着马匹不停的跑,好奇的看看猎物,又看着马上的骑士露出羡慕崇拜的眼神,临近的骑士弯腰伸手拉着孩子的胳膊一把拽上马背,引起孩子的一阵惊呼,接着就是肆意的笑声。

    有样学样,所有的孩子都被拽上马背,轻夹马腹,战马小跑起来,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纵马奔驰的快乐。

    回到村里,有人帮着将猎物卸下来,经过清点这次进山共猎到,一只花豹,两头野猪,两只猞猁孙,五只野鹿,野兔和山鸡比较多加起来得有三四十只。出来送礼正好也可以改善下村民的生活,省着点能吃好些天呢。好在现在是冬天,天寒地冻不用担心食物腐败。

    陈初九让人留下花豹和猞猁孙,这是打算送给燕王的,其余的让人们抬下去处置,这活人们更积极了,立马就有村里的屠夫指挥着大家,架锅烧水,烫皮刮毛。

    大块的肉在锅里煮着,肉香飘出去老远,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锅里翻滚的肉,这天午饭,所有人每人的碗里都能见到大块的肉,配着酱菜、馍馍,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肚皮溜圆。

    在家中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陈初九招呼上陈兴、陈良带上几个义子,驮着礼物直奔北平城。从这到北平,如果是驿站快马半个时辰能到,他们又不急,放开马匹让它们小跑着,累了就休息一下,即便这样一个多时辰也赶到了北平城下。

    陈良前世是去过很多次北京的,彼时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人口众多,交通四通八方,和眼前的这个北平城完全不搭调,眼前看到的是巍峨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显得雄伟古朴庄重,和之前见过的小城完全不一样,即便路过保定城的时候已经感觉震撼了,但是和这里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啊。

    走到近处三四丈高的城墙要仰着头才能看到顶,交完进城费,再穿过十几丈深的城门洞,经过瓮城才算是进入城内,迎面就是一条二十多米的主路,两边各种店铺林立,招牌幌子一个比一个好看,门口站着迎客的门子,各种吆喝声不断,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城中不让纵马奔驰,几人勒着缰绳让马匹漫步在京城的大街上,对于陈兴和陈良哥俩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眼睛完全不够看,越往里走人越多,路上的百姓的衣着都越来越好,果然成立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好的。

    一只走到旧时元皇宫范围才被兵士拦下来:“站住,此为王城,不要再往前了,赶紧回转!”

    陈初九翻身下马,向着站岗的军士说道:“劳烦差官通禀一声,原魏国公府侍卫副千户陈定安求见燕王殿下,王妃殿下!”说完将自己的身凭和一锭银子一起递了过去。

    那兵士看了几眼手里的凭证,又看了几眼陈初九,转身向着自己上官走去,低头和那人说了几句,那人起身走了过来伸手抱拳:“晚辈燕王卫军百户邱玉林见过前辈!”

    “哈哈,客气了客气了!老夫见过邱百户!”陈初九同样也笑着抱拳。

    “前辈你是想拜见燕王殿下?”邱玉林再次确认。

    “是啊!我们刚从山西移民到涿州,这不趁着冬天进山打了几只野物,想送来给燕王和王妃殿下。劳烦您给通禀一声。”陈初九解释道。

    “行!那你们在这里稍后,我去通禀一声,见与不见我都给您个回话!”

    “如此多谢邱百户了!”

    “不必客气,来人给哪壶热茶来!”王城门口肯定不可能给他们坐的地方,能给口水喝已经算是队几人特殊照顾了,安排完后邱玉林转身走向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