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脑使用手册 » 认同

认同

    安全感,安全边际的设置,让我们有了归属权,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是一种对于外部的认同。

    而来自于,对内的,自我的认同,也在同一时间,逐渐成型。

    而另一点,也是始于情绪的成形,情绪对于意识的内源性动机,在意识层上,也逐渐的形成(意识层的)驱动和动力。

    这便是,自我的,认同感。

    同样的,认同感,如果向外,就是一种归属和安全的设限。我们在给外部的世界,由物理的客观世界,开始贴上主观的认知标签。

    而对于外物,一旦在意识上贴上了安全感和情绪的标签,就意味着,一个外物的归属。意识遍开始确立,组建自己外部的秩序。(秩序的建立和归属不同,秩序建立于通道的记忆上,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偏好)

    (这里,将开始由通道记忆的引导,从主动还是被动,客观还是主观,规则还是直觉,等等方向。开始建立,自我的,秩序规则。并开始逐渐划分成形出具体性格人格)

    (自我认同,建立规则秩序(向内),外物归属(认同),安全边际(向外)。这种种,结合起来,就是一种由客观认知,向主观认知建立的过程。)

    而对内,对自己的认同。而近一步,则是引发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情绪的肯定,判断预期的肯定,由一种自我的意识束缚,到自我的意识上,一个具体想法的实现。

    而自我满足的肯定,自尊的肯定,到实现自我的肯定。也会有一种情绪,到心理,到思想的推进。

    认同感,本身的机制,就是源于多巴胺和内啡肽的情绪机制下,所构建出的复杂意识。由记忆和意识的强度建立和出发,在意识的概念化习得后,逐渐向实现预期,实现目标演化。

    多巴胺和内啡肽,本身就有保证和维持意识功能的作用。也正是这样,作为一种助推剂,成为一种对意识链的动机和动力。

    也正像是多巴胺和内啡肽,依靠兴奋,愉悦,和对应的调节通道。认同感,也有着由自身的满足感和愉悦情绪而发,经过对自身的肯定意识,到影响并形成对应的记忆和记忆通道。

    或许有点抽象,那么试想这样的一个发展模型:

    基础模型:

    食用美味,获得快乐,记住并希望再次得到美味。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叠加形成模型:

    得到美味,获得快乐,记忆获得过程中的某个引发因素(因素,包括显意识的具体事物,潜意识的整个获得过程的通道)

    也可以以此通道,通过概念学习,开始演化

    达成某个对应的反馈,获得强化,渴望再次达成。(当直接的美味,变成了一个迁移变化后的记忆,可能,引发愉悦的,就不需要再是美味,而是一个刺激。比如辣椒,但并不受制于同类物体,比如制作川菜。但又不受制于一个事物,比如一个动作过程或者趋向,比如对刺激运动的追求。这个因素,经过神经网络的习得,会出现多种变化和改变,方向不定,形式不定,或者会演变为一个心理约束,比如食素吃了一顿无味的沙拉也能获得快乐和心理满足)

    自我认同,便是在达成某个对应的快感反馈,获得满足,形成动机的运作原理。

    当然,能引发原始满足感的,不仅是美味。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文字等等天赋。包括本能,感知,情感,思想,等等方向。

    足够的满足感,记忆,自我认同

    能想到什么?

    快乐,自我肯定,塑造

    各种兴趣,好奇心,癖好,小动作,选择的习惯和偏好,习惯的切入方式…………

    (不过又看到了神经链接的一个运作规律:反馈,强化,记忆)

    不过反过来,似乎又看到了另一面。

    如果通过认同感,可以塑造自我约束,那失去认同感,对于情绪和内心的发泄和释放,会演变为一种对自我约束的突破,一种失序状态。

    比如咒骂,发脾气,甚至丢砸东西,打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