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真的只是个钳工 » 第十三章 修车

第十三章 修车

    秦淮如并不擅长开车。

    她本来就是接替工亡的贾东旭,被特招进厂的。家里没男人,又有三孩一佬需要她照顾,所以她的心思并不在工作上,操作车床的技术很一般。

    车间领导都了解她的情况,对她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就把最差的一台车床配给她。车床修好了她就干活,修不好就歇着,反正她一辈子大概率也就是个一级工,只干最简单的活儿就好。

    秦淮茹带他看的,是一台进口车床。只不过它是一台在解放前,不知道是京中哪家厂子的老板从美国进口的,斯托克斯车床。公私合营以后,京属企业之间相互调配,落到了轧钢厂。

    虽然是进口车床,但由于跟美国闹掰的时间比苏联更早,所以它的保养和维护就更成问题了。这么多年过去,这台车床的状态非常差,内部有大量的零件都被临时性的替换了。可以说,早就处于“修一修,凑合能转几下”的状态了。

    这也是它虽然是进口车床,却沦为“粗车”的原因。

    如今的它,已经被当成是钳工用来练手的教具了。随便拆,早些报废,还能早些打报告购买新设备。

    服务队的维修钳工,在学徒阶段,都在它身上刷过不少经验。

    斯托克斯车床是老美非常经典的设备,底子不错,如果修好了,上限会非常高。这引起了王小来浓厚的兴趣。

    他就喜欢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小来,你看,怎么样?能修吗?”秦淮茹问。

    能修吗?太能了,他是有金手指的,时间充足的话,手搓工业母机都不是问题。

    这个濒临报废的进口车床,实在是勾引得王小来技痒难耐。

    “这个可以拆吗?用不用跟主任们说一声?”王小来跃跃欲试。

    秦淮茹帮他打消顾虑:“没事。这个你放心,主任巴不得它彻底坏掉,他好打报告换新的呢。服务队只要来了新学徒,有时候我干得好好的,他们就直接把我推到一边,说拆就拆了。”

    赏心悦目的俏寡妇,此时已经完全吸引不了王小来。他贪婪地围绕车床仔细端详,在脑中分析它的结构和原理,搭建维修的思路。

    王小来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忘我了。一整天,除了中午被秦淮茹扰醒去食堂吃饭,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解这道难得的复杂题目了。乐此不疲。

    到了下班时刻,终于拆得差不多了。

    王小来对秦淮茹说:“秦姐,您先回去吧。帮我给柱子哥带个话,不用等我吃饭了。我想加个班儿。”

    “哎呀,小来,姐姐我不着急的。你悠着点儿修啊。先下班儿,明天咱再继续?不过明天姐姐可不在旁边守着了啊,难怪您这技术这么好,这股子钻研劲儿,太狠了。一刻都不带歇的。早知道你是这样,我就去找别人聊天儿去了。”秦淮茹半开玩笑,半捧人。

    王小来心中有自己的计划,怎么会受秦淮茹的影响?

    “没事儿,我就加个班儿,趁热打铁。我怕中间一耽搁,就忘了拆的这一大堆零件哪儿是哪儿了。”

    维修机床的事情,实在是必须动用金手指,才能搞定。

    一方面是手动钳工是有极限的,王小来希望借修机床的机会,探索一下原子级精度的零件,能拼出一台怎样的机床?

    另一方面,则是一些重要的部件,需要用到特殊的钢材,要用原子级的微操,重整钢材的晶体结构,并且渗入某些额外的元素才能满足要求。

    只要是动用金手指的操作,都是见不得人的。只能在没其他人的时候进行。

    夜里加班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等到明天早上,所有零件都装配好了,维修的过程也就无从追溯了。即使将来有好事者把车床拆开,发现了某些零件都材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国内,那也可以推脱为进口车床上拆下来的原厂件儿。

    因此,王小来不顾劝说,执意要加班。

    郝主任和郭副主任听说此事,联袂而来。

    郭副主任道:“上午下班来巡查的时候就看见你在拆了,以为你就是想练个手,拆个大概,看清楚里面之后,就会装回去。没想到你拆的这么彻底。这要是连夜装回去,不得干到半夜啊?”

    “小来。这台车床咱不急着用,慢慢装就是。忙了一整天,好好休息休息,千万别累坏身子。现在咱们车间的精细活儿,可都指着你呢。”郝兴良也不同意他加班。

    “郝主任。没关系,留我一个人在就行。我也不会留太晚,再干俩小时就回家。实在是有些思路不能断,睡一觉,万一接不上,后面可能就得多走好多弯路。”

    郭大撇子分管机加工工段,见郝主任完全不同意王小来加班修车床,他有意在这个话题上彰显一下自己对机加工的话语权。

    “郝主任,小来是咱们车间的人才,白班连夜班是肯定不行的。不过,如果只是在车间多留一两个小时,我觉得不是不可以。年轻人积极学习的态度还是值得鼓励的。您说呢?”

    在场四个人,秦淮茹没有发言权。剩下三人,两个同意加班,郝兴良也不好再坚持。顾虑道:

    “就算是加班,也要再安排一个人陪着。一个人干活不符合安全规定,万一出了危险都没人照应。”

    王小来一听,难道要安排秦淮茹留下陪他加班?

    空荡的车间里,只有他俩在加班,一起吃加班餐,一起熬夜,再一起回家……

    “主任,你放心。我会留下陪着小来的。”郭大撇子主动请缨。

    王小来:……

    至此,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王小来对加班修车的向往。

    二人去食堂吃过加班餐,回来以后,王小来就在郭大撇子的围观下,从拆出来的零件堆里,挑了几样,拿回自己的7号平台,装模作样的加工起来。

    加工过程很无聊,车工出身的郭大撇子也看不懂,见王小来干的活没什么危险性,就交待一声:如果他准备往机床上安装,就去调度室喊他。然后就丢下王小来一个人留在车间,自己去调度室找人聊天去了。

    机钳车间最近任务轻,只有白班。

    但炼钢轧钢的几个车间,执行的是四班三倒制,为了与之配合,他们有自己的食堂和澡堂。仓库、调度、运输等科室也都留有值夜班的人员。

    不过毕竟是夜晚,这几个车间的人,都贴心地自觉把不甚要紧的交互业务拖到第二天,等全厂都上班了再办。

    所以夜班虽然熬人,但其实还挺轻松。所以这些不同方面的值班人员,就喜欢聚集到调度室。吹牛、打牌,甚至喝小酒。只要不撞枪口上,就算是厂长从窗户外面路过,都会装作没看见。

    郭大撇子一走,王小来终于可以放手施为了。

    车床的加工精度,最基础的保障,就是地坪了。

    机加工工段的地坪,是这一批车床搬过来的时候打的,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按理说,合格的地坪,保护得当的话,时间越久,越是稳固。

    但是一方面,建国初期,国内打地坪的技术不成熟,粗车的定位,也让当时的地坪施工者对这里不够重视,所以一开始的地坪就没有用心打。

    另一方面,车间工人的素质较低,不注意维护地坪,油水的侵蚀,维修时暴力拆解。

    导致现在的地坪一塌糊涂。

    这些车床,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甚至有翘脚的。

    秦淮茹这台车床,就是底盘不稳,主轴转动的时候,整台设备的抖动特别严重。

    于是王小来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原子级的空间操作,改变车床下方的地面材质,让它变得表面能抗震,下层刚性稳定。

    然后再用意念变出所需的各种零件,再以随身空间为中继,让零件们凭空出现在车床上应该对应的位置。

    手都不用沾,车床就安装好了。

    正产的车床安装,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是对王小来而言,这并不算完。

    他给机床送上电,让主轴电机在不同的速度下空转。

    测出整个车床的自身固有频率,再通过对基座材质的调整,把固有频率修改到了主轴电机的转速范围之外。

    这样,它们就永远不会发生共振了。真正的机床设计要想成熟,做到这一步需要无数次的实验,基本上是以机床厂家收集用户的数据为主,然后在新一代产品上面做调整。

    金手指实在是太高效了。随测随调,不用大拆引入新的变量。

    最后,他又根据整体抖动最大的频率,再次调整了地坪,用振动和距离的相位差,最大程度地抵消了振动的峰值。

    稳的一匹。

    这才算是修好了穿越以来的第一台车床。

    完成了一项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王小来心里得意,有些自豪地绕着它仔细端详,像是看自己的孩子。

    “不知道明天秦淮茹开启这台车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一看时间,才过去半小时。

    现在去喊郭大撇子下班就太假了。磨蹭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