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历尽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 第九章 一路杏花到大同

第九章 一路杏花到大同

    三月,雨润田野,泥暖草生,柳丝婀娜,莺飞燕回。

    迎面的风一场比一场熏暖。

    从大同到太原的路上,你会遇见一种“盛放”。

    这种“盛放”只在国道两旁的山上、沟底,那是杏花开了。齐刷刷的,开得如雪,开得香如海,开得欢天喜地。

    南梅北杏。此时的北方是杏花的天下。

    罗隐的《杏花》诗里也说:“暖气潜吹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一路上,杏花开得如火如荼。

    或三三两两,勾肩搭背偎依在溪桥、河边,孤芳自赏;或一簇簇散落在山坡上、田垄里,如仙女下凡;或挤着国道蜿蜒几十里,让人在“常恨春归无觅处”时,又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或躲在农人的房前屋后,遮了半个窗户,香了人家。

    杏花,是入得诗的。

    写杏花的诗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出自宋代赵佶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洁白的花瓣好似裁剪好的丝绸,轻轻柔柔的,花瓣上涂抹起淡淡的胭脂,白里渲染着红;杏花仙子衣袂飘飘,清香随风四溢,那韵致让天上蕊珠宫的仙女也悄然生息。

    正因为杏花太美,羞煞了百花,所以落了个孤独。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刘仙伦的《一剪梅》,可真把杏花那种身在顶峰的孤独写尽了。多孤独啊!山绕孤村,水绕孤村。高手都是这样的,孤独,寂寞,无奈,无解。

    杏花虽小,却也有仙家风骨。你看:

    溪头一径入青崖,处处仙居隔杏花。

    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算来叶绍翁的一句无意之举,却给杏花惹来千古骂名。

    一路杏花,一路如诗如画

    春寒料峭中一枝报春红杏,好端端的竟被后人演绎出“红杏出墙”这么个暧昧的词语。恐怕杏花有知,大概也会哭笑不得吧!

    其实,杏花也叫及第花。

    《曲江红杏》诗中云: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及第花”这个名字,从此也就成了杏花的“雅名”。

    杏花更是可以入画的。

    我喜欢画杏花,把兰、菊、杏花和梅花称为“闲草四雅”。杏花开时,从山里采摘几支回来,斜插在茶洗里,临水照花。置于书桌上,赏心悦目,满心欢喜。观赏之余,则写之,画之。

    古代画家多喜画杏花,连贵为天子的乾隆也不例外。一幅《杏花图》落墨尽是报春第一支,着三数杏花在雨雪浸润的枝杈上展露笑颜,绛云稀稀疏疏,绝不输梅花的曼妙姿采,正如“动人春色不须多”。

    我之所以喜欢杏花,只因它的生性淡泊,不阿于世。

    与桃花的妖冶,梨花的热闹不同,杏花安静了许多,更像是个花中隐士,在崇山峻岭中,山野之间,岩石之上,都是它的栖身之地,自顾自的在枝头默默绽放。

    一路上盛开的杏花,处红尘而独守一份清宁,冷艳而又不失优雅,娇媚而又不囿于红尘。不光有了一种寄情之美,还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高度。

    杏花如雪,却又生性淡薄;老枝生蕊,却又透骨生香。其实我们赏花,终究赏的是一份心境,一种品格。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