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秦州血祸 » 第三十一章 小看了韩良驹

第三十一章 小看了韩良驹

    “时间到,比试开始!”黄易朗声道

    檀香燃尽,苏晨睁开眼,韩良驹在对面看着他,比试还未开始,嘴角却已经露出了胜利者的笑意。

    大帐左右已经摆好了两幅桌椅,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座首的位子上,巨门祭司冲黄易点了点头,后者转过身,首先看向了韩良驹,

    “你选定的题目是什么?”

    “行军。”韩良驹恭声道

    听到这个选题,在场没有任何人觉得意外。

    所谓“行军”,讲的是如何在野外宿营以及观察敌情。韩良驹有带兵经验,这个题目对他来说有大量实践可供参考,难度不大。

    黄易点点头,目光转向苏晨,“你的题目呢?”

    “谋攻。”苏晨回答。

    听到他的选择,营中将领顿时小声议论起来,连一直闭目养神的巨门祭司都睁开了眼睛。

    所谓“谋攻”,讲的是如何以智谋取胜,即摒弃武力,采用各种手段迫使敌方投降。

    相比“行军”这种内容相对浅显的题目,“谋攻”的难度要大不少,众人没想到苏晨明明已经处于劣势,居然还要在题目上给自己增加难度。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苏晨脸上平静如水,心里却无奈叹息。

    他也想选简单的,而是他背过的有关军事的文章,只有这一篇。

    孙子兵法不比短篇诗词,哪怕前世是一个文科生,他也只背过其中的“谋攻篇”。说起来,还得感谢他当年高中的语文老师,毕竟这只是课外选读,别的班都当时都不要求背诵。

    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老师,学生给您磕头了!

    “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黄易朗声道,“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你们好生把握。”

    与激烈的武试相比,文试远没有前者那般扣人心弦,黄易宣布比试开始之后,两位当事人谁都没有立即下笔,而是各自都陷入了思索之中。

    两个小时的时间,连想带写,不过是刚刚够用,必须一开始就想好文章结构,否则写到一半卡文了,根本没时间推到重来。

    苏韩二人迟迟不落笔,众人逐渐陷入了枯燥的等待,好在在场军官定力极佳,没见谁脸上生出焦躁之意。

    约莫过了两炷香的时间,终于,韩良驹率先动笔了。

    在他落笔的刹那,所有人伸长了脖子,但无奈韩良驹的桌子太远,根本看不清他写了什么。

    落下第一笔之后,韩良驹手中的笔就没停过,显然是已经胸有成竹。他在军中接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加上这几年积累了不少行军作战的经验,一份以“行军”为题的策论,对他而言自然不在话下。

    一口气写完了一段,他放下手里的笔,乘着活动手腕的空档,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苏晨。

    苏晨仍旧没有动笔,此刻正双目紧闭,眉宇时而舒展,时而紧蹙。

    “哼,装神弄鬼!”韩良驹冷笑了一声,不再理会对手,埋头继续写自己的文章。

    众人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营帐里没有半点声音,只有韩良驹写完一页要换纸的时候,才会响起纸张翻动的声响。

    这种静谧到极致的氛围,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直到巨门祭司从座位上起身才终于被打破。

    他径直走到韩良驹桌前,捻起一张已经写满的信纸,大致看了几眼,片刻后,微微点了点头。

    巨门祭司小小的一个动作,却让韩良驹眼中绽放出欣喜的光芒,跟在古铁锤身后的韩松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看完这边,古铁锤转身走向了对面的书桌,看着桌上空白的纸张,没说什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后,淡淡道:“都别干坐着了,想看就去看吧。”

    祭司大人发话,座下的将领们再也按捺不住好奇,纷纷起身凑到了韩良驹桌前。

    “你们俩不去?”古铁锤看着在他左右的韩松和黄易。

    “属下不懂兵法,就不凑这个热闹了。”黄易摇了摇头。

    韩松沉吟了片刻,朝古铁锤行了一礼,转身往韩良驹的方向走去。

    此刻,韩良驹的桌前已经围满了人,眼见韩松过来,众人纷纷让出了一条路。

    “父亲。”韩良驹放下了手里的笔。

    “你写你的,喊我做什么!”韩松语气严肃,韩良驹缩了缩脖子,乖乖拿起笔,继续埋头书写。

    从桌上捻起一张信纸,韩松只是大略扫了几眼,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

    以韩良驹今天这篇文章的水平,就算放在黑湮军全体年轻军官中,也是拿得出手的。

    满意的点点头,他正要把信纸放回桌上,余光扫到旁边的叶樱,她此时正满脸焦急的看着苏晨。

    “叶校尉。”韩松笑了笑,把手上的信纸递了过去,“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如何?”

    叶樱正在关注苏晨的情况,听到声音,扭过头,先是有几分不耐,但沉默片刻后,还是接过了对方递来的纸。

    趁着苏晨还没动笔,先看看对手的文章也好。

    “行军之义,好高而恶下,重阳而避阴,择干而弃湿,军无百病,则战必胜之。”

    开篇第一句,直接说明行军的要点:驻扎营地要在高处而不是洼地,要挑阳面而不是阴面,要选干燥的地方而不是潮湿的地方,只有军中不传染疾病,战士健康,才能打胜仗。

    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没有什么新意,也谈不上文采飞扬,但胜在内容扎实,一看就知道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而且整张纸上字迹工整,段落清晰,哪怕不看内容,都知道写文章的人不是新手。

    叶樱眼眸微凝,顺着又往下扫了几眼。

    “凡山岭驻军……”

    “凡平原驻军……”

    “凡江河驻军……”

    每一段,都是在某种地形条件下的驻军细则,看到后面,叶樱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

    她发现,自己有些小看韩良驹了。

    人在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连带着否定对方的能力,可整篇看下来,行军的要义该写到的都写到了,甚至从头至尾,连一处笔误都没有,显然韩良驹在下笔之前,已经构思得相当详细。

    论领兵打仗,叶樱相信韩良驹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如果只论纸上功夫,叶樱自问,这篇兵法策论换她来写,恐怕不会比韩良驹好多少。

    “叶校尉?”韩松轻咳一声,“你觉得如何?”

    “在场有这么多行家,卑职哪有资格评论。”叶樱没有发表意见,忍住心中的焦虑,很自然的将纸传给了旁边的人。

    枯坐了这么久,终于看到比试之人写就的内容,一众军官们显得兴致勃勃,纷纷传阅韩良驹的文章,从众人的反馈来看,大多都是咱赏。

    得到肯定,韩良驹顿时喜上眉梢,腰板都挺直了几分,可当他目光扫过叶樱的时候,原本欣喜的目光中,骤然又涌现出了一丝阴霾。

    此刻的叶樱,正看着苏晨的方向,只给他留下了一个背影。

    “苏晨哥哥,你到底在干嘛?”叶樱皱着眉头,脸上尽是焦急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