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秦州血祸 » 第三十一章 后人脑中一句话,前人辛苦两千年

第三十一章 后人脑中一句话,前人辛苦两千年

    “老天爷,倒数第三段到底是啥,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求您老给个提示吧!”

    此刻的苏晨,眉头已经皱成了八字,衣衫下的拳头也紧紧握了起来。他突然发现,“谋攻篇”里有一段他记不起来了,而且越是用力想,就越是想不起来。

    兵法策论,通篇是一个完整的结构,错漏一句半句还行,如果直接漏掉整整一段,上下文必定衔接不起来。

    不行,实在想不起来了,难不成……得靠自己编?

    想屁吃呢!苏晨立刻将这个想法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在孙子兵法里自己编一段,还要和原文天衣无缝,他要有这个能耐,那还和还和韩良驹比什么?直接展露能力,在黑湮军当个主将都绰绰有余了。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三……三……”

    不行,还是想不起来!

    苏晨懊恼的拍了拍脑袋,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被所有人看在眼里,除了叶樱,其余人纷纷露出异样的神色,而韩家父子,更是冷笑连连。

    首座之位上,看到苏晨的举动,古铁锤一言不发的闭上了眼睛,似乎对这场比试已经失去了兴趣。

    对于众人的反应,苏晨根本没有察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因为用脑过度,他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好歹是个修行者啊,修行者不是体力和脑力都超出常人吗?

    平常随便一串数字,听一遍就能记住,怎么这个倒数第三段就是想不起来呢?难道因为这是前一世背的东西,所以这一世的记忆力覆盖不到?

    苏晨越想脑子越乱,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纷纷闪过,心绪愈发难以平静。

    修行者,修行…………

    一片混沌中,他仿佛溺水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修行者”三个字在脑海中的一闪而过,他隐约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这三个字里。

    修行者为什么比普通人脑力更好?或者说,修行者的脑子和普通人有什么差别?

    识海,对,识海!

    想到这里,苏晨松开了紧握的双手,深呼吸,让心跳的频率逐渐降低,半晌后,一道缥缈的气息从他身上绵延开来。

    “玄力?”人群中有人出声,众人的目光纷纷望向了苏晨。

    “这是比写文章,他调动玄力有什么用?”

    “他不会是期待着打通某条筋脉,突然开窍吧?”

    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座首的古铁锤睁开双眼,视线从苏晨身上扫过,一丝疑惑悄然从眼底闪过。

    作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周围嘲笑声,苏晨愣是半点都没听到。

    随着心神入定,一片澄清的水域在他脑海中缓缓浮现了出来。随着专注的程度越来越深,那片水域就变得愈发宽广,过了半晌,最初浅浅的一片水洼,竟然延伸成了近百米宽的水潭。

    澄清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清风拂过,水面上缓缓浮现出四道涟漪。

    澄澈的水面,乃是人精神世界幻化出的识海,四道涟漪,代表如今的苏晨已经达到了玄力四品的水准。

    水面上,无形的气息正不断向识海汇聚而去,这些气息正是被修行之人称为“玄力”的力量。识海中的水都是由一丝丝玄力液化而来,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日积月累,识海不断拓宽,修行之人的玄力便会随之精进。

    此刻苏晨的意识,已经来到了识海之上,看着澄清到没有一丝杂质的水面,他幻想着自己正浸泡在水中,身体正逐渐下沉。

    渐渐的,一丝清凉开始在身体表面蔓延开来,仿佛真的有水打湿了皮肤,苏晨感觉自己仿佛漂浮在一片空灵的介质中,所有的感官都变得空前敏锐。

    高中,语文课堂……

    记忆中的画面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浮现,每一张画面都崭新无比,那些被遗忘的字句,仿佛就在眼前一般清晰可见。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糜军……”

    阻断的记忆如火山喷涌,一瞬间,倒数第三段的内容全部记起来了!苏晨依旧闭着眼睛,但口中已经默念起“谋攻篇”中的内容。

    “他在干什么?”苏晨的举动引起了人群的注意。

    “好像在念叨什么。”

    “念什么?”

    “嗯……听不清。”

    人群正义论着,苏晨突然猛的睁开眼,没有任何迟疑,一把抄起了桌上的毛笔。

    看到他终于动笔,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立刻涌了过去。

    等了这么久,大家的好奇心都蓄积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写成什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大家只是想赶紧看看他究竟要写什么。

    第一个跑到苏晨面前的是叶樱,她紧张的看着桌上的纸张,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用兵的原则,要让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才是上策。

    叶樱眨了眨眼睛,第一句话没毛病。

    苏晨下笔如风,继续写道,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营为上,破营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看到这里,叶樱眼神微微一亮。

    这几句的意思都和第一句差不多。不管敌人是一个“军”、一个“营”还是一个“伍”,让敌人不战而降才是上策。但前后几句连在一起,妙就妙在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气势,让文章的文采顿时增色不少。

    除了叶樱,旁边的将领们也是神色微变。

    内容太短,暂时还不好做评判,但起码能证明这个罪民在写兵法策论时,并不是一点章法都没有。

    众人正等着他继续写下去,苏晨却突然停下了笔。

    “怎么不写了?”有人催促道。

    没理会那人,苏晨看着自己写就的内容,皱起了眉头。

    字太丑了,是要被老师扣卷面分的。看着杂乱的卷面,学生时代的恐惧不禁涌上心头。

    管不了这么多了,毛笔字太难,罪民营里又没机会练书法,能写成这样都不错了。

    苏晨双目一凝,抛开杂念,提笔写下了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晨桌前,一众军官愣在了原地。

    “不战而屈人之兵……”军官们,尤其是擅长写作的文职官员,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眼中竟然开始有精芒闪动。

    看到将领们的反应,苏晨显得有些惊讶。

    前一世,虽然没多少人正经看过孙子兵法,可但凡上过学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所以他没想到,这句话居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但很快,他的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前世的语文课堂上,每一篇课文,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正是接触了太多的经典,反而让他无意识的忽略了经典的分量。

    后人脑中一句话,前人辛苦两千年,他一学期背诵过的名句,在真实的历史长河之中,前后跨越了恐怕千年都不止。

    前一世,随着教育的普及,是个人都能说出三两条名句,渐渐的,在很多人眼中,这些名句似乎已经成了烂大街的口头禅。

    但仔细想想,

    孔孟之前,世间哪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老庄之前,世间哪有“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孙武之前,世间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

    纵然有人领悟到了相似的意境,可除了这些先贤,谁能在一片混沌之中,将一闪而过的灵感用笔墨固定下来,变成千百年后所有人都能读懂的至简大道?

    想到这里,苏晨终于理解了一众将领们脸上的震惊。不是他们没见过世面,而是自己太狂了,狂得没边,把老祖宗的智慧都当成理所当然了。

    今天这场比试,他拿出的可是兵圣孙武的名篇,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话,震撼这满营军官,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想到这里,苏晨深吸了一口气,目露清光,字虽然还是那个字,但落笔之间,周身散发的气息却变得愈发稳重起来。

    一瞬间,苏晨身上突然多出了一种气势,一种睥睨在场所有人的额气势。

    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齐国乐安人……苏晨脑海中回忆着孙子的生平,眼中的清光愈发强盛。

    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孙武,这么意淫的事情他干不出来,此刻的他,只是想用这篇“谋攻”向在场的所有军官,特别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巨门祭司证明,黑湮军是有些本事,但你们有什么好狂的?

    与自己前一世的那位华夏兵圣相比,你们,根本都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