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众生之先 » 第二卷 梦为马 第3章

第二卷 梦为马 第3章

    聪明和智慧的不同,中土人用两个字完美的进行了诠释。他们在聪明前面加了个“小”字,在智慧前面冠上了个“大”字。

    聪明人是反应快,应变快的人,这种本能让聪明人更快适应环境,更快找到方法。“快”是聪明人的特点和本质。

    有智慧的人则是“深”,见解深刻,谋局深远。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慢而不快,犹如弈棋,走一步看五步,务必各种变化了然于心。

    聪明人难免会摔跟头,越聪明,跑得越快,摔的跟头越多,常常鼻青脸肿,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则不然,能把事情想得通透,自然会躲过诸多陷阱,达成目标。

    被大头博士夸作“有大智慧的人”,刚入少年的黎旸其实只是显露了一个智者的潜力。要当天下最优秀的骗子,要开立山门,要窥见“道”之上的风景,他的格局和看问题的角度是一般的聪明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因为这一点,大头博士才说他有智慧,而且是有大智慧。

    但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就一定比只是小聪明的人更好吗?其实未必。

    史书上血泪斑斑,人类社会巨大的灾难往往不是小聪明的人带来的,反而是那些拥有很高智慧的人带来的,这就是一个历史上的铁律:智者的想法大,布局自然大,带来的变化也就巨大,受影响的人也就越多,但灾难又何尝不是变化的一种可能的结果呢?

    哪怕是后世,大构想带来的大灾难难道还少吗?

    黎旸没时间去想这些,他很忙,香饽饽一样被排着队的各位爷爷抢来抢去,拉着他到自己那里,让黎旸看看自己做的事比大头做的“狗屎”的事能不能强一点。

    一点儿就行。

    众人都是方士。在外面人人喊打喊杀的方士,好不容易能“窝”在了“疯人谷”里做自己的研究,探究世界的本质、灵魂的真相,谁愿意瞎耽误工夫,一天到晚围着“狗屎”打转?

    看完各位爷爷的项目,黎旸就想起了爷爷告诉自己的一句话:人们做的事里,八成多都是狗屎,可笑的是世人还不舍得放弃。

    他不知道这些绝顶聪明的爷爷们都是怎么想的,非得想些能吓死人的课题去研究,这不是逼着你们自己上吊吗?

    跟自己这么过不去,没道理嘛。

    不过,他却明白了自己的爷爷为什么笑得合不拢嘴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爷爷个个都是够老够宝。他们对灵魂的见解之深,手段之奇,称得上匪夷所思,颠覆了很多黎旸的认知。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让他尽情汲取营养,甚至是求着他汲取,这份天大的机缘除了被灌了迷魂汤的疯人谷里的疯子能给,还能去哪儿求去?

    只是此时的黎旸有个小小的烦恼,挺幸福的那种,就是这些方士爷爷的见解常常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矛盾的,这让黎旸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旦跟错了人,学错了东西,问题倒也不是很大,还能该吃吃该喝喝,就是得有人喂。

    为了能自己吃饭喝水,自己拉屎撒尿,黎旸和爷爷聊了自己遇到的小麻烦。

    苏幕雨笑吟吟地看着他,问道:“你想怎么办?”

    “爷爷,我不是身体和别人不一样吗,那就得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知易行难啊,这条路不好找。”

    苏幕雨告诉黎旸,其实他已经跟大头博士等人说了黎旸的情况,准备为黎旸制订一套简单浅显的入门功法,再根据黎旸的修炼情况做出诸多调整。这套方案的好处就是一切可控,相对安全,不足之处就是慢,会慢到令人发指,估计光入门阶段的引气就得两三年,但这样总比不能修炼强上一大截。好在现在黎旸还小,今后修炼的日子还长着呢,总会找到适合他自己的修炼方法。

    修炼是件非常特殊的事,根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修炼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理解不同,想法各异,每个人的修炼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师徒,是同门,也是这样,弟子的修炼也会和师傅存在着差异。因此一般来讲,高明的师傅对弟子的指导手段主要是启发,让弟子根据自己的领悟修习。

    所谓能代代相传的师门心法、功法,讲述的是原理和纲要,并不涉及具体的修炼方式,更不可能严格到丝毫不容更改。真要这样,岂非削足适履?

    所以师门功法就像字帖,每个人都会临摹,大家会形成相同的风格,但最后每个人写出来的字仍然各有千秋。

    苏幕雨找到大头博士等人,就是想大家一起给黎旸“会诊”,至于拿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再开出有效的药方子,那是下几步的事,急不得。

    听到爷爷的答复,黎旸眼珠转了转,没吭声。

    老江头扛着竹竿子,手里拎着根柳条儿,柳条上串着四五条肥鱼,嘴里伊利咿呀地哼着小调,顺着一条淙淙的小山涧从山下走了上来。

    走到一棵树的跟前,抬着脑袋说了句:“下来吧,逆着风,一里外都能闻见你放屁的臭味儿。”

    顺着话音儿,黎旸抱着树干出溜下来,站在老江头的跟前,双手竖起拇指:“江爷爷,你这鼻子比那个啥都灵。”

    老江头听黎旸这么说,也不为忤,笑呵呵地回道:“这算啥,黎少爷你不知道,我老江的本事可大着呢。”

    “知道知道,我听老黄说过你的事,连你们年轻的时候偷看女人在河里洗澡,你走不动道的事他都跟我说过。”

    老江头撇撇嘴,“这个老王八就会胡说,是我偷看了女人洗澡,回头讲给他听了,他听完之后眼睛也直了,磕膝盖儿也直了。走不了道的是他不是我,呵呵,那份出息!”

    黎旸笑了,老江头与老黄相互之间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把戏一路上可没少演,都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事情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可你相信了谁都是错的,很有可能是第三个人讲给他俩听,他俩都是哈喇子直流,扶着墙离开的。

    “江爷爷,今天这鱼肥呀,配上您的手艺,我得吃两条才过瘾。”黎旸老早就盯着柳枝上的鱼了,吧唧着嘴说道。

    “哎呦,黎少爷,这鱼再好吃,你也只能吃一条,阴性太大。”

    “哦哦。”

    “这鱼不好钓,我可没少费心思,我是看海妹那丫头病歪歪的,给她炖汤调调味口。”

    “哦哦,那就紧着她。”

    “你们都是好人,瞧得起我们这些老卒,说话都客客气气的。我和老黄是识好歹的人,就寻思着走之前尽尽自己的心。”

    “江爷爷,跟你商量个事儿呗。”黎旸拿过鱼竿扛在自己肩上,顺着小路往谷地走,他们临时的家就在那里。

    “有啥事黎少爷就吩咐,只要我和老黄能做到的绝不说二话。”

    “江爷爷你能不能多留一段日子,我是这么想的……”

    两天以后,老江从山下带来了十几号人,拿着各种工具,在谷地“叮叮当当”地盖起了房子。

    起初苏幕雨以为黎旸嫌弃临时住的小茅棚简陋,想着既然要在谷中住上几年,盖两座房子也好,免受雨雪之苦。可他看到房子盖了有六七间之多,就有点纳闷,不明白黎旸想拿剩余的房子做什么用。

    山上树多、石头多、土多,房子盖的飞快,几间房子没几天就纷纷上梁了,居然还是前后两进。然后就是土石围墙,粉刷上漆,收拾的有模有样。

    陆续老江又买来了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菜刀面板。苏幕雨就更奇怪了,等到他看到泥猴一样的黎旸拿着自己写的木牌子,笑眯眯地挂在门楣上,还自得地左瞅右瞅频频点头,苏幕雨终于以手扶额。

    木牌子上两个字:食堂。

    黎旸你这是点心铺子的掌柜当不成,要开个饭铺子过瘾?你的“道”要从一间饭铺子开始?

    小天才要请客,在他盖的那个叫“食堂”的地方。这个消息让整个疯人谷的人全来了,准备好好吃上一顿。

    黎旸被大家伙儿抢来抢去去看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去听种种匪夷所思的想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一家都没有吃的。

    对于一个个老方士们而言,时间太宝贵了,他们根本不会耗费功夫在整治吃食上,饿不死就行,何况全谷里也没有一个懂得做饭的。

    大家把他抢来,是想听他对自己研究的课题的想法和品评的,在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目光中,你好意思说自己饿?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啥?饿了?哎呦,那你多喝点水……啥?还饿?那我去找找家里还有啥吃的……

    要知道这些方士们虽然都住在山谷里,可为了自己的研究项目不被别人打扰,也不被人们窥探,每一家离得都不算近。黎旸有的时候一天要去好几家,每次回来都饿得眼冒金星。这个时候,老江一定会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让小黎旸备受感动。

    黎旸他们从尧城到这疯人谷,一路上少不了要在野外宿营,老江就是那个时候显露了他做饭的本事。也许是天生,也许是老家好吃会吃,反正老江做的饭菜虽然就是简简单单,可让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就连苏幕雨也是连连点头,要知道十来年前,苏幕雨贵为术尊,过的可是锦衣玉食的日子。

    上次小黎旸找到老江,就是和老江商量,让老江留下来帮自己开这个食堂。

    老江满口答应,虽然他不知道城守大人和这些人什么关系,可叮嘱自己和老黄时的郑重其事,买驴代步的殷勤,就知道城守和他们关系不一般。于是他让老黄回尧城复命,顺便把城守答应过的赏钱拿回来,他自己就下山雇人来盖食堂。

    不用上阵拼命,平平安安还有吃有喝,满足自己当厨子的愿望,还图个啥?

    老江头简直把黎旸当成了自己的小福星。

    然后这个小福星就给老江出了个小小的难题。

    黎旸说江爷爷咱们请客吃饭我是绝对相信你的手艺的,可咱没钱买肉买菜啊,这个小小的问题有可能坏了你当大厨的愿望啊。

    老江头为了自己下半生的幸福,想了想说,我这儿还有一点以前的拼命钱,咱们再凑一下,能省就省,应该差不多。

    黎旸还是忧心忡忡,还是不够啊,第一次请客很重要,咱们不能让他们挑出毛病啊。

    老江头笑了,黎少爷你不懂,咱老江有办法。

    黎旸的眼睛亮晶晶,全是仰慕的小星星。

    老江觉得如果自己藏一点私,都对不住黎少爷。

    老江说,请客吃饭也得江湖一点,咱们就请他们一顿“江湖饭”。

    黎旸说我就知道江爷爷有本事,能不能讲给我听听这里面的门道。

    老江笑着说,法不传六耳。

    黎旸说一定一定。

    老江说,人这辈子谁还不求个人办个事呢?那就得请客吃饭表表自己的心意呗。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大吃大喝啊,那穷人请客怎么办呢?就得用点小心思了。

    黎旸说江爷爷就是见多识广,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今天算是见识了。

    老江被黎旸称作家里人了,更不能袖手旁观,藏着掖着了,开始讲自己要做的“江湖菜”。

    老江说:光是绿菜叶子当然会让人笑话,起码得有韭黄,配上卤干豆子,省肉还好吃。高粱米洗干净兑两碗米熬粥,多放点水,显得多。

    老江又说:得有小辣椒,这东西按理说啥都能配,下饭就酒,够劲。咱还有豆腐,切成条,顶个充数,烧鱼炖汤这就是俩菜。

    老江还说:我去钓两条鱼,红烧费调料,咱们清蒸,野姜野葱一小把。野韭菜是好东西,尤其韭菜花做的酱料,我单独打好,豆瓣酱㧟两勺把潭里捞来的小鱼小虾扔锅里一过火,配点蒜蓉,不花钱,还新鲜。菜不够,钱也不够,就买几根带着肉的骨头,砍成小段和打来的山鸡一起烧,又进味儿又有嚼头。

    老江最后说:要紧的是得买几副腰子,这玩意不值钱,去骚改刀别啰嗦,锅里油烧热,腰子爆一下,翻花就行不能老,勾好芡,出锅前这么一淋,再撒上葱花,红配绿,啧啧,要多香有多香!怎么样?这顿饭鸡鸭鱼肉差不多齐了,气派的很,还花不了几个铜板,黎少爷你放不放心?

    黎旸叹道江爷爷你真的是宝。

    老江谦逊道:这算啥,现在咱们穷,就花些小心思。等今后黎少爷出息了,咱手里有了钱,龙肝凤髓老江也能弄出来。

    黎旸一下就觉得自己腰杆笔直。

    黎旸想了想,江爷爷你清蒸鱼只做一条,大一点,我有用。

    老江说好。

    腰杆笔直的黎旸一大早就站在“食堂”门口,满脸容地接客,时不时抽抽鼻子,闻着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儿,心里底气十足。

    不就是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修炼办法吗?多大点事儿!

    陆陆续续的人到的差不多了,纷纷入座。连苏幕雨都坐在座位上,满脸惊奇地望了望厨房,再望望黎旸。

    黎旸拍了拍自己的小巴掌,将众人的视线集中到自己这里。

    “大头爷爷,黄毛爷爷,各位爷爷,我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看着眼圈发红的孩子,座位上的人都是一阵唏嘘。

    “各位爷爷都见过我的父母,也都帮助过他们……”

    黄毛插话道:“是子清和小莲帮了我们。”

    “嘘,别插嘴,听小黎旸说。”

    黄毛一瞪眼:“本来就是人家帮我们!”

    “你!”拦着黄毛的人觉得黄毛有病。

    黎旸态度诚恳,继续说道:“请各位爷爷今天来,是有两件事跟大家说,一是今天请大家吃饭,谢谢诸位对我父母的照顾,二是我看到各位爷爷平常都很忙,连做饭吃饭都没工夫。你们是天下之宝,这样怎么行呢?”

    座上的皓首博士们脸上都是一红,自己不是被天下追杀的异端吗?不是自己也不会做饭吗?

    不!黎旸说得对!自己是不被俗人们理解,是世人有错,自己没错。

    “所以,小子就想替各位爷爷解决这个困难,今后诸位一到饭点儿,就来这里吃饭,不用再饿着自己了,大家说好不好?”

    说话要是发自肺腑,真的暖心。

    “嘿嘿嘿嘿……”这怎么能说好呢?这孩子还是嫩了点,这明明是相当的好嘛!

    “不过呢……”黎旸拉了个长腔,弄得众人一阵心慌,这么好的事怎么还能有“不过呢”?

    苏幕雨环视了一眼在座的博士们,心里暗叹,你们呐还是太嫩了,老子跟这小混蛋斗了十来年,从今以后就轮到你们了,慢慢和他斗吧,呵呵,我很不看好你们呐。

    “不过呢……江爷爷得忙着给诸位做饭,他没工夫钓鱼,所以每天只能有一条鱼……”

    座上的博士们心里一宽,这孩子瞎客气,一条鱼就一条鱼呗,每个人少吃两口,多大的事。

    黎旸笑了笑,继续道:“都说鱼能补脑,为了给各位补脑,我觉得这条鱼得给最德高望重的人吃。那么怎么才是德高望重呢?我觉得应该有个辩论。每天一位主席,他提出自己最拿手的成果,其他的人可以反驳,提出自己的反驳理由。为了不耽误大家吃饭,辩论就定在一炷香的时间,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错不错,我觉得这样很好,反正我就是德高望重。”大头博士洋洋得意。

    “凭啥你德高望重,你的实验都失败了,我才是德高望重好不好?”

    “你得了吧,就你那点本事,说都不会话,听听我的项目:如何让神魂升级?这才高大上,我才是德高望重!”

    老江正好端着一条鱼从厨房走出,笑眯眯地站在黎旸身边,笑眯眯地听着众人争吵,笑眯眯地看着那么多六七十岁的老头为了自己手里这盘鱼打得一地鸡毛。

    要是知道这些人这么没见过市面,自己的“江湖菜”还能再减两道,唉,有点浪费了。

    苏幕雨呆坐座位上,这就能让这些敝帚自珍,将自己的研究视作生命,绝不允许旁人打听的老头子们,心甘情愿,不,是争着抢着把自己的拿手本事跟别人大谈特谈?还生怕别人不听?就为了一条鱼?!

    而且,这小子还能通过每天一场的“辩论”,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各种学说的优势、缺陷,这学得有多快?得躲过多少修炼路上的陷阱?

    苏幕雨看了看“食堂”两个字,怎么想怎么觉得一帮老头子就是一头头肥羊,而站在那儿呵呵傻笑的自己的孙子,怎么就像一个吃羊不吐骨头的狼崽子呢?

    难道圣贤书他都白读了?不过好像圣贤书里也没有说这么做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