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诸子百家开始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讲完话何成龙就离开了俘虏营,要收服这些黄巾,可不是说几句话就行的,要潜移默化,让他们看到实处才行,这个只能靠时间慢慢磨了。

    回到军营过后,何成龙对关羽说道:“二弟,你没事带人多到俘虏营去转一转,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兵员挑选一下,趁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好好壮大一下自己的军队。”

    “大哥,这些都交给我了,你去哪里?”

    何成龙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反问道:“二弟,你觉得我们的势力怎么样?”

    “很强大,我看那个曹操,刘备什么的没一个比得上。”

    看到关羽如此自傲的回答,何成龙也是摇了摇头。

    “刘备且不说了,就说那曹操,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最高时官至太尉。”

    “你说像这样的人物,其下有多少千丝万缕的关系网,随便一招呼,招个万八千是很容易的事。”

    “然后你看我们,除了这一两千人马,还有什么,连认识字的都没几个。”

    关羽低下头默默的没作声,显得情绪有些低落,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人,很多事是他看不到的,毕竟还没到那个高度,而他现在离后世那个武圣关羽的级别还差得远。

    “二弟,你也不要想太多,我这次就是准备去访贤,相信我,以后我们的团队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别说,关羽的调节能力还是很强的,就这么一会又充满了干劲。

    “大哥,我也相信有这么一天的,不过你这次出去的话,把三弟带上吧,现在这么乱,很不安全。”

    对于关羽的提议,他没有同意,而且说道:“不用了,这里的事情挺多的,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在说了,我还有五十墨卫,在加上我的身手,在这片地方应该还是没什么危险。”

    关羽也见识过墨卫的强悍,五十人一起,自己都不是对手,要知道这可是历代巨子都会精挑细选,精心培养的人,以整个墨家之力都只有百人。

    ……

    这次何成龙的目标就是想提前挖曹老板在颖川的那些人才。

    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长期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这里也是三国时期两大人才摇篮之一,另一个是荆州,不过现在荆州的人才怕还都是小屁孩,甚至还没出生吧!

    第二天一大早,何成龙就悄悄的赶往颖川书院,为何要悄悄的,肯定是怕曹操刘备这些人会跟上来,毕竟自己现在非常惹人注目。

    经过整整一天的赶路,终于来到了书院门口。

    “来人,去敲门送上拜贴。”何成龙说道。

    “诺!”

    “砰砰砰!”

    不一会就有一下人开门,问道:“尔等何人,为何在此敲门,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看到如此骄傲的下去,何成龙也不跟他计较,直接说道:“我乃涿县县长何成龙,前来拜会慈明公,劳烦通报一声。”

    那下人看何成龙穿着其貌不扬,年龄也不是很大,没想到还是个县长,他也不敢怠慢,说了一句:“请稍等。”然后就跑了进去。

    至于为何说是拜访慈明公,那是因为慈明公荀爽乃荀家家主,也是颖川书院的院长,要是不先拜访他,那就是没礼貌,没规矩,这种人谁会跟他走。

    没过多久,就看到中门大开,里面一群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为即将花甲之年的老者,只听他说道:“成龙贤侄能来我们颖川书院,真是荣幸之至啊。”

    这下何成龙真是受宠若惊,这老者一看就知道是荀爽了,自己也没什么出众的地方,怎会得到他如此称赞,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想想也不可能,自己跟他又没什么交集,管他呢,既来之则安之。

    何成龙连忙拱手道:“慈明公居然亲自出来迎接,真是让我这个小人物不知所措啊!”

    荀爽看着何成龙笑了笑,搞得他不知所措。

    “成龙贤侄这次用计火烧长社,然后又力斩波才,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名满天下,最重要的是听说你居然力保被俘黄巾,这点更是难得可贵。”

    何成龙也是心里一惊,其他的就不说了,这黄巾事他都知道了,可见这些家族也不简单,真是不能小窥天下人。

    “慈明公过誉了,这些黄巾都不过是平民百姓出身,也是我大汉子民,这年头谁都不容易,杀了他们也没有任何意义。”

    “好了,贤侄,我们就别在门口谈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荀爽堵着门不让进,里面请吧!”

    “慈明公先请。”

    话说这书院里面的布局看上去也是有一番讲究的,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以及亭阁点缀,山墻起伏,飞檐翘角,构成生动景象,与自然景色取得有机结合,身处在其中都能让人不自然的放松下去,果真是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贤侄请坐。”

    “上茶!”

    不要以为这个时代没有茶,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

    不过等茶一端上来,何成龙就感觉有点喝不下去,这一碗茶里面洋葱和生姜什么都有,但是不喝感觉又像看不起人,就浅浅的尝了一口。

    “贤侄,怎么,这茶不好喝。”

    “挺好的,只是有点喝不习惯而已。”

    这也不是来品茶的,荀爽也没继续追问,而是直接说道:“不知贤侄这次来我书院是有何要事。”

    “慈明公乃当世大儒,学识渊博,作为晚辈,既然来到这里,理应前来拜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