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诸子百家开始 »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贤侄,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有什么事直接讲吧!”

    看到荀爽都开门见山了,何成龙也不在磨叽了,直接说道:“慈明公,我就直说了,现在天下局势您也看得到,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每每看到这些我心难安。”

    “我虽有心救助这些百姓,但奈何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颖川书院可是名声在外,人才济济,所以……”

    何成龙一说,荀爽就知道他的来意了。

    “这个是好事,我也支持,不过最后他们会不会跟你走,就看你自己了。”

    有一就赚一个,有两个就赚一双,书院这么多人,他就不相信凭借着超过进二千年的知识,一个人都搞不定。

    “多谢慈明公,“我相信慈明公的眼光,所收之人定是胸有沟壑治国安邦,策平天下。”

    这一顶高帽子带上去,荀爽也是非常高兴,直接对下面的人说道:“刚刚的对话你们都听到了,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最后的决定权在你们手里。”

    荀爽话刚一落音,就见一青年男子拱手说道:“在下荀彧,字文若,见过成龙兄。”

    一听是荀彧,何成龙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可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牛人,历史上曹操手下的班底有一半都是他推荐的,也隐隐是颖川书院的领头羊,把他搞定了这次之行将大有可为。

    何成龙不敢怠慢,回了一礼,说道:“文若兄客气了,不知有何指教。”

    荀彧直接说道:“成龙兄,你为什么认为我们会跟你走。”

    何成龙没想到,这一出场就来个大招,这可是个综合题,不紧难答,要是没答好,对后面影响很大的。

    他默默的思考了很久,才答道:“正所谓学得屠龙术,买与帝王家,诸位既然是有才之人,也该有个好的平台去施展,我何成龙虽不才,但也有一颗报国之心,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辈之人,就该如此。”

    说完,何成龙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其他人。

    而这话一出,荀彧已经认可了一大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传人,对于范仲淹讲的这句堪称儒家经典的话还不认可,还能认可什么。

    见他们都去有所思的样子,何成龙继续说道:“人的一生很短暂,但又有多少人能在这历史的车轮中留下痕迹,我可以告诉你们,只要跟着我,名流千古,流芳百世,绝对不是梦想!”

    何成龙这番话说得让大家热血沸腾,甚至能想象到后世有人在歌颂自己的功德,不过在场都是有识之士,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荀彧:“大话谁都会说,最终还得看能力,不知道成龙兄对当今局势怎么看。”

    这个问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这是谋士择主问得最多的,不过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当今天下,黄巾看似势大,其实不过表面现象,他们撑不了多久将会被剿灭,这个不用我多说,相信在场的诸位都清楚。”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话都说这上面了,要是不清楚的话启不丢份。

    “其二就是这次黄巾之乱过后,我大汉国力大大衰弱,边疆匈奴、鲜卑、乌桓等异族虎视眈眈,不加紧防范,恐有大祸。”

    “其三就是宦官外戚当道,陛下一直沉浸于玩乐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大汉的根基将会烂到根子里面去。”

    何成龙的一番话让他们陷入到了沉思当中,他们知道现在大汉的局势比较乱,但没想到烂到了这种地步。

    “不知道成龙兄有什么方法可以扭转这个局面。”

    何成龙直接说道:“只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各位也看可不可取。”

    “首先内部的腐朽不是一下就能扭转过来的,你们想,就算我们进言,陛下会听吗?不过是在外面的乱葬岗上平添一缕冤魂罢了。”

    “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扭转局面,就必须重整朝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实力。”

    “何为实力,那就是有权,有兵,这样才有话语权,讲话才有份量。”

    众人也渐渐被何成龙的话吸引了进去。

    荀彧直接问道:“那要如何才能将自身的实力发展壮大。”

    上钩了,何成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们现在还弱小,所以必须借力,借谁的?肯定是十常侍的。”

    “成龙兄,此事万万不可。”荀彧连忙说道。

    “有何不可。”

    “十常侍现在在民间的口碑是及差的,要被人知道了,我们很难发展下去。”

    “文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区区名声算什么,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就算万夫所指,我也愿为先驱。”

    荀彧听了极为触动,直接高声喊道:“荀彧拜见明公,彧虽不才,也愿随明公一道,万夫所指也在所不惜。”

    荀彧这么简单就拜自己为主了,何成龙就感觉还活在梦中,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他说的所以话都符合荀彧心中所想,这就是所谓的志同道合。

    “好,我得文若,如虎添翼也,我相信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说完看向了其他人。”

    见他们没什么动静,何成龙知道火候还不够,他们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下荀攸,字公达,见过成龙兄。”

    何成龙也拱手还了一礼。

    “公达请讲。”

    “成龙兄说借十常侍之力,恐怕这也不够吧!终究落了下程。”

    何成龙本就没说完,继续说这个问题,他也是乐得其所。

    “借力不过是一个跳板,这次黄巾之乱也是个机会,只要立下的战功多,自然名望跟地位都能提升上去,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发展实力。”

    “之后呢?”

    “之后,找一地积蓄实力,继续提升自身在民众中的声望。”

    “不知何地。”荀攸继续问道。

    “我的目标是北地边疆,或幽州,或并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敌报国,发展实力,一举多得。”

    “那成龙兄就不怕没发展起来就折在了边疆。”

    “哈哈哈……”

    何成龙大笑之后说道:“我相信自己,要是这点都做不到,何谈其他。”

    “荀攸拜见明公!”

    “好,很好。”

    此时的何成龙心情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