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敢问阁下,吾妻何在 » 三百四十二章 莒国往事

三百四十二章 莒国往事

    流程走完之后,祝平炎便带着部队去见莒子,军队驻扎停下,他则带着几个禁军前往莒子大营。

    莒子并不知道祝平炎的领地大小,但在他想来,不管多小,好歹也是个大夫,所以还是以礼相待,并没有太过傲慢,谈完之后还邀请祝平炎参加晚上的宴会。

    今日来见莒子的并不只是祝平炎一个人,很多直属莒子的大夫也都率军赶来汇合,于是莒子便在晚上设宴,所有人吃完之后动身奔赴战场。

    按祝平炎本人的意思,他才不想参加这场宴会,这个时期吃饭的规矩特别多,吃个饭像是受刑,但莒子的邀请是没法推脱的。

    之前他和小白吃饭的时候,就被小白吐槽过,为了装得更像一个贵族,他特意学了很多礼节,在家里却从来不用,今日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当晚参加宴会,一进门就见众人杂乱讨论,他进来也只是看他一眼,几人拱手算是招呼,大多数都是不予理会,只有莒子还算守礼,与他说了两句客套,便给他安排了末等的座位。

    安排末等座位不是欺辱,而是按照规矩,他身为下大夫,就应该坐最后面。

    诸侯之下封臣为大夫,大夫分为上中下三等,若在国中担任要职,也称卿大夫,有些国家卿大夫就是上大夫,但不管怎么算,卿大夫都是中央要员,莒子身旁的几个便是卿大夫,祝平炎身为下大夫,自然只能居于末等。

    又等了一会,所有人都来齐之后,莒子便开始分餐,周朝是分餐制,由主人将食物分装入小鼎中,送到每一位客人桌上。

    吃饭时桌上的鼎是有规矩的,按照他从小白那学的礼仪,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不过莒子显然没管这个礼仪,他的桌上足足十二鼎。

    主食是小米,肉菜主要是羊、猪和鱼,羊肉分到祝平炎这就没了,他只有猪肉和一份鱼干。

    春秋时期养的都是黑猪,而且人们已经学会了阉割公猪,猪肉的味道也不差,只不过做法不太行,就只有炖和烤,调料也很少,所以猪肉不如羊肉好吃。

    他打算按照礼仪先吃饭,却发现所有人都已经叮叮当当的吃起来了,甚至还有人抱着骨头啃。

    莒国国君虽然是少昊之后,但风俗早就随当地而改变,并不遵循周礼,他学小白守礼,反倒是有些格格不入。

    席间众人高谈阔论,都是在说这一仗该怎么打,总结起来就是莒公威武,莒公必胜之类的话。

    莒国国君为子爵,所以应当称其为莒子,但国内出于尊敬,一般称其为莒公。

    就好像现代不管长得什么模样,见人就到叫帅哥美女,时间长了,帅哥就会只区分性别,和样貌无关。

    古代其实也差不多,公、侯、伯、子、男、大夫,最初是地位的象征,而谁都喜欢听好话,都是往高了叫,平民会将医生尊称为大夫(郎中原本也是官职,都是对医生的尊称),有名望的学者会被尊称为子,就像孔子、孟子、韩非子。

    所以无论国君爵位如何,在国内一律尊称为公,不过在国际上还是会按照爵位来称呼,莒子依然是莒子,莒公只是尊称。

    那些卿大夫与莒子的讨论,祝平炎是插不上嘴的,不过他身旁的另一位大夫主动与他寒暄,总算让他没那么尴尬。

    只是聊了没几句,话题还是回到这场战争上,从他的话里,祝平炎终于知道了这场战争的原委。

    祝平炎并不了解历史,但他起码听说过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就是为了干吴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吧。

    而莒国呢?他以前听都没听过莒国这个国家,肯定不是什么大国。

    从他得到的这个世界的地图来看,除了周王,这个世界还有七个大国,分别是秦、楚、吴、越、齐、燕、晋,吴国的国土比莒国大好几倍,莒国哪来的信心?

    “表面上是莒国与吴国的战争,但其实真正想动手的是齐国,这次是齐、鲁、莒三国联军共同伐吴,断然没有失败的可能。”

    这位源大夫说完之后,有些好奇的问道:“莒公没有与你说过这事吗?”

    祝平炎便解释了他的来历,源大夫听说他是向男的封臣,先是惊讶,再疑惑,后恍然大悟一般,最终还是疑惑。

    名义上是莒国与吴国开战,但实际上是主力是齐国,鲁国在齐国左翼,莒国在齐国右翼,所以莒国的右翼,实际上已经是战场的最边缘了。

    在中军位置,数量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但是越到边缘,数量的差异越重要。

    齐鲁莒三国联军可以把阵线拉到十多里,吴国兵力较少,如果也拉这么长的阵,阵线便会薄弱,很容易被齐国击穿,所以吴国的阵线肯定比联军更短。

    优势方并不存在侧翼被包抄的危险,所以祝平炎的位置很安全,又因为无人防守他,他可以越过阵线,包抄吴军侧翼,属于进可攻退可守。

    莒国的策略偏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精锐放在中军和左军,放弃包抄吴军,全力守住阵线,保证自己不会被击溃,也确保齐军右翼安全。

    所以右翼只是些下大夫,这位源大夫觉得自己实际战力强大,于是请求到最右侧包抄吴军右翼,但迟迟没有得到莒子的回应。

    昨日他才听到消息,最右侧的位置给了一个封地为祝的下大夫,他之前从未听说过此人,所以特意派人去打探这位祝大夫的实力,结果是“不足千人,没看到战车”。

    一个下大夫不足千人倒不稀奇,但再怎么说也能凑出一辆战车吧?他不相信,又让人仔细打探,这次的情报更详细,人数应该在七百左右,确实一辆战车都没有。

    按编制百人一乘,一乘25人负责后勤,战兵与后勤为3比1,但实际行军的人数还要包括运输辎重的劳役,距离越远劳役的人数越多。

    这一战就在莒国家门口,距离并不算远,后勤和劳役的人口最多四百吧,也就是说真正的战兵至少也有三百,能拿得出三百战兵,却连一辆战车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

    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么一个人,这人应该刚刚获封,手底下可能还没有能用的天骄,才会一辆战车都没有。

    本来莒子的重点就不在右翼,只是一群下大夫,怎么安排都有可能,但在他特意请求并许诺突袭吴军右翼的情况下,莒子还是把这位祝大夫安排在最右翼,这就很不正常了。

    所以他猜测这位祝大夫应该与莒子关系匪浅,莒子见他实力弱小,便特意留了最安全的位置给他。

    正是有这番猜测,他才与祝平炎主动攀谈,可谈着谈着,他就感觉不对劲了,这孩子怎么呆呆的,对国内的情况一点不了解,谈吐也不像是高门大户出身,更像是那些觉醒的新贵族。

    之后更是发现这位祝大夫竟然是向男的封臣。

    向城原本是向国的国都,这是个比莒国还小的国家,说是弹丸之地也不为过,两国关系并不融洽,但依然保持联姻。

    向国将公主向姜嫁给莒敖穆公,后来两人吵架,向姜跑回向国,莒敖穆公带兵攻破了向城,把向姜抢回来,向国已经灭亡,但依然保持独立,难以管理。

    于是莒敖穆公占领向城后,将向城封给了他和向姜的儿子,也就是如今的向男,向城的贵族这才愿意接受统治,向男虽然有爵位,但实际上已经是莒国的臣子了。

    在向男还是孩子的时候,与穆公的嫡子公子期要好,于是便支持公子期当上了莒国国君。

    起初向男和莒子关系很好,但权利慢慢侵蚀了感情,向男的实力太强,向城贵族便想要拥立向男为国君,虽然最终没有任何行动,向男依然臣服莒子,莒子却已经心生警惕,不敢完全信任向男。

    随着莒子不断限制向男的权利,向男也心生怨恨,邀请莒子来向城赴宴,莒子不来,向男大怒,称永不入莒父。

    此后两人再无私下往来,不过也没有彻底闹翻,莒子并没有取消向男的相国身份,向男也不会违抗莒子的命令,起码还远没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但莒子对向城依然垂涎,向男也不会愿意放权,所以政治上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从这个角度看,莒子将自己信任的人安插在向城,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所以源大夫才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但很快他又想到,莒子好不容易安插了眼线,现在又明目张胆的把眼线借回来,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如果祝平炎是向男手下有实力的封臣,此举还能理解为拉拢,但就祝平炎这实力,完全不值得莒子费心拉拢。

    所以思来想去,心思几度转折,最终还是不得其解。

    正好话题也到这了,于是他便直接问道:“你既然远在向城,莒公为什么要把你调过来?想必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吧!战场之上,你我同列,还请告知。”

    祝平炎自然不能说实话,想到刚刚谈及的军阵排列,便说道:“我本居左军,自知实力孱弱不能胜任,故请调右军。”

    源大夫冷笑两声,摇头叹息,然后不再言语。

    我也请求了,为什么不调我,还不是你给了什么好处,无胆鼠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