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历史武侠故事 » 人间词话续8

人间词话续8

    七十五战国楚辞人宋玉把其诗叫做

    《对楚国问》,将诗歌定位于政治类型,读者一见这样的题目,便会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楚王究竟向宋玉询问什么?宋玉又是如何作答?

    而曹操的《蒿里行》,此题目是乐府诗题,此题目会将读者定位于出殡时挽柩者所唱的挽歌,而曹操将他拿来写实事。尽管这是曹操在诗作形式上的创新,但会给阅读诗作的读者们带来迷茫,无所期待地走进诗作。

    七十六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此词发生的变化富有意味,因之它发生于作者苏轼这个人物身上,而非一些词中变化仅发生于景物。苏轼因受贬谪,来到黄州,晚上他心情烦闷,便外出酒楼喝酒,三更时回到家里,见家童鼾声如雷,这情景并未使苏轼恼怒,反而使他心情平静下来。

    苏轼身上这种情绪价值的转变,使人感受到其洒脱出尘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表达出苏轼他欲摆脱俗世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词作下阕,词人对其词作思想进行了解说,这解说非采用任何解释性言语、而是以无形化解说手法,以庄子寓意、江面的风

    平浪静,隐晦地表达了作者苏轼的人生观、世界观。

    七十七苏轼《定风波》这是一首在短瞬雨中道路的时空中,通过苏轼对待人生道路的复杂冲突而展开的词作。词作在人生态度这价值层面上,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景发生转折,由安详自得转折为畏惧焦虑。

    此词与其《临江仙.夜归临皋》一样,也作于黄州,此时苏轼因政治风波而被贬黄州,内心充满着挫败、恐惧,他时常喝酒,沉于自我奴役之中。但通过阅读《定风波》这首词中所描述的心境转折,我们使能深入苏轼内心,发现其内心中寻求自我挣脱、找寻继续生活力量的求索之路。

    七十八秦观《踏秋行》赏析:秦观少年得志,元丰八年即考上进士,之后仕途

    亨通,官至国史院编修,但在绍圣初年,受苏轼案所牵涉,被贬彬州、横州,此词便是秦观离彬前的悲伤心境写照。

    此《踏秋行》词中事件描写,人物动作、反应交替清楚明显,此型式的行为交替,强烈地表达了秦观在仕途失意后生活中诸种价值的转变。

    七十九贺铸《青玉案》此词描述了一系列事件。第一个事件,女子容貌骄美,最后美人迟暮,容颜老去,暗含自己的不幸遭遇。第二事件,词人心境的转变,由平静转为焦愁,事件冲突力比上一事件更为强烈。第三事件,以外在景物满地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转折词作中的场景,表达‘’闲愁‘’的无尽,并寓意自己身世的可悲,情感冲击力达到顶点。

    词作中情节和人物,何者为更重要?实际上人物即是情节结构、情节结构即是人物。贺铸早岁为武弁,后转为泗州通判,这只是贺铸的人物塑造特征,其性格真相在他处于官场事件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得到揭示。贺铸离开朝廷、退居苏州,这两个事件中忧愁价值的递增转变,体现了他郁郁不得志、焦虑的心性真相。

    八十周邦彦《兰陵王.柳》词作其实也是个大事件,从开头来看,周邦产身上负荷着的价值是难受、依依不舍之情,把它和词作结尾的价值比较,你看到了一片弧光,这道弧光把周邦彦在词作开始时失落的离别情境带到词作最后绮丽悲壮的沉思泪滴情境。

    周邦彦在《兰陵王.柳》这首词作中,创造出了至关重要的维度,情感真理。那情感真理的源泉是什么?其实就是周邦彦自己,他在创造作品时,不仅进入词作人物的内心,而且进入自己的内心。

    周邦彦的写作方法是这样‘’如果我是这个词作中的这个人物,在离别的时候,我会何思何想,会如何做?周邦彦会去扮演这个人物,不光周邦彦,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伟大作家到明清诗词作家,他们在创作时,都是如此。他们在想象中表演,直到最真挚、最贴近人物心灵的情感酝酿于他们心中,并以手中毛笔,诉诸纸上。

    八十一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虽是词作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但他的杰出作品的创作绝非仅凭其天才,随然而成、杂乱无章的作品不可能都是一流。李清照不仅是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而且也是词论史上第一篇专论《词论》的作者。在创作其作品时,李清照严格按照选择、删改原理,反复打磨头脑中蹦出的灵感,使词作素材与作者心灵融为一体,犹似纯粹以天才之能为之,但实际上,为了成就其词作,李清照不知耗了多少苦功。

    易安此《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作的灵感来自她自己刚从床上起身时的仪式。她心绪不定,被子懒得叠,头也懒得梳,听凭太阳照射到帘钩。这仪式表达出李清照与丈夫李明诚爱情关系的政治。李清照表面上慵慵懒懒的样儿,实际上,她是一个爱着他人的人,她丈夫李明诚是被爱的人,爱情关系由她丈夫掌握着。李清照以其天才、灵感、词作技巧深沉地展现了李清照与其丈夫李明诚间充满爱意扭捏的爱情政治关系。

    八十二李清照《永遇乐》这是一首围绕着主人公李清照自己构建的词作。北宋被金国所灭,她丈夫李明诚在这场国家战祸中而死,她自己的

    生活也由安定富足转为颠沛流离。国破家亡,亲人离逝,使其内心产生深深的自恨之情,便欲随丈夫而去。另一方面,她仍有着好朋友为伴,自己而今生活的南宋王朝,虽偏安一地,但民众生活还算相对稳定,李清照心里仍有着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

    被动主人公侧重于其内心冲突的描写,此首《永遇乐》主人公李清照虽与元屑节天气、朋友有着强烈的外在冲突,但词作的核心重点却放在

    她因国破家亡而起的深沉悲伤之情。

    八十三陆游《卜算子.咏梅》调下阙对词上阙埋下的伏笔‘’梅花受世俗的冷落‘’进行了延伸,作了解说,如此,满足了词作所激发起的读者好奇心,并表达出作者自己即使遭受再大的打击也不改自己本性的人生信念。

    八十四李白《赠孟浩然》赏析:诗歌依据具体的背景、人物、事件、价值分为众多类型,各类型诗歌内容、形式各异,但都同样在诗中呈现出一种统一性与多样性。

    李白这首《赠孟浩然》是首抒情诗,篇幅不长,通篇表达出对朋友孟浩然的景仰之情。另一方面,诗歌又体现出一种多样性,描绘了孟浩然的才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风流潇洒的风格气度等诸种人物身上的价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