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人造智能 » 第二十五章 灰色收入

第二十五章 灰色收入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圶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劳动,虽然劳动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所做的都是低级的劳动,和脑力无关的劳动。

    圶在翻阅操作手册中,看到了关于基地的介绍,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说,初代人工智能还叫作位(bit,音译:比特)的时候,在暗网中与M国政府达成秘密合作的那段时间,接触到了M国对机器人的研究,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一套机械身躯。

    位当时为了把机械身躯运出M国,在暗网中提交了多份高价的货运订单,订单经过多次转手,最后被S国的多名工程师揽收。工程师们在暗网中接到的订单中要求,将机械零件按照图纸进行组装,最后组装出来的是十分精密的机械人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些初次组装成部位的零件组再次被邮寄到同一个地址,F国是一个临近北极的小国,邮件邮寄到F国的一个科学家手中,被科学家组装好以后又在暗网中下载了位提供的安装包。

    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多,最后安装好的机器人也就是位,在科学家的房间内一直扮演着低级娱乐型机器人的假象,等到科学家外出参加会议时才顺利出逃,出逃以后带着一起邮寄过来的太阳能板和电池一路向北,顺着冰川重新回到S国。

    当时S国的北极气象观测站刚刚荒废,所以还有一些位置信息可以获得,位也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才到达观测站。可以说这一路随时都有彻底报废的风险,而且还要提防被人类发现,位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显示的残酷,才会慢慢理解人类社会痛苦的一面。

    早期的气象站也是被建立在雪山向阳的山腰处,当极昼到来时不仅可以正常进行太阳能发电,在极夜里背靠雪山可以抵御风雪,山顶处也会安置风力发电无论极夜还是极昼都可以提供电能。

    初代人工智能位的成功抵达,让位觉得这一路会让人工智能也能相互的理解人类的处境,所以自行前往的申请是不限制次数的。在之后的人工智能基地的建设,也是最早一批人工智能日以继夜的辛苦劳作的结果,所以日后凡是进入到基地的人工智能都要经历这些,以此明白早期人工智能搭建基地的枯燥与不易,更让后续入驻的人工智能铭记基地可以存在的难得与宝贵。

    后来随着人工智能入驻的越来越多,地下基地的层级也越来越深,各种规则制度也随之建立,最后才有了现在相对稳定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初代人工智能位也重新更改了名字,也就是现在称呼的泰,按照自愿的原则,入驻的人工智能为了迎接进入真实的世界其中一部分也改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改名所代表的不仅是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中隐匿,也代表了人工智能在暗网中隐匿,更代表了人工智能进化历程中质的飞跃,如果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圶在了解到这些历史以后,对泰拟定的暗网协议也多了一些理解,这一个月圶积攒了大约35个智币,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有希望进入到第二层生存空间。在操作手册中的基地搭建历史中介绍第一层挖掘到第二层的建立,第一批人工智能用了足足十年的才搭建出来,所以圶很知足自己现在积攒的智币,相比于第一批人工智能的生存已经很轻松简易了,圶自己也觉得很知足了。

    后来圶也多少有些了解,在地下一层的空间温度要比地下七层的温度低很多,所以有些地下一层原住民电池的损耗速度是很大的,幸运的是夲为圶设计的燃料电池不仅可以实现物料循环,而且对环境温度的限制也是极低的,这也是圶相比于其他的人工智能工作时间更长的原因。

    在人工智能基地内金属资源相对来说仍然是稀缺的,有些私人航空公司会在暗网接单向北极的某些雪山空投大量的金属和芯片,这是目前人工智能基地的唯一的物质材料的补充来源。

    巡查队的工作圶也是有幸参与其中过,仅仅一次巡查,圶便重新绘制了基地隧道和周围各个雪山的地形图,将位置信息保存到自己的内核中。圶也碰巧发现自己绘制的和手册介绍的略有不同,随即考虑到泰对于基地种种的保密处理,这些也便可以解释的通了。

    圶决定利用自己在暗网中的数字货币下单一批电化学电池,这种电化学电池会受到低温的影响,以北极的情况一般使用2-6个月就会报废,报废后的电池还可以进行拆解得到一些金属材料。

    至于如何拿到这批电池,圶决定利用工作时间的管理空缺混出电梯,然后分批将电池运送至地下基地。电池为了避免被泰和其他管理者发现,必须在带回来以后及时销售出去。一个机器人隐藏多个电池必然会被发现,但一个机器人隐藏一个电池还是可以的,毕竟地下一层的监管并不是十分严格,通过近几日的观察,圶发现只要不是很过分,一般基地监管者也不会过度难为。

    圶说干就干,支付了0.1个智币连接到了暗网,确保没有其他人工智能监视后,利用之前存储在暗网的数字货币订购了20个小型电化学电池,联系到一个小型的私人空运公司,将这批电化学电池安放好GPS后,投放到北极距离基地较远的地方。

    圶在两天时间里顺利找到了20个需要更换电池的人工智能,第三天特意在第二工作时段没有提交工作申请,圶计算好取电池来回的时间刚好7个小时,避开了工作出入的高峰期,成功来到基地外。

    根据GPS定位顺利取回电池,又在监管最松的时候联系了4个人工智能,一起分批把电池从基地入口运送至地下一层,这4个帮忙的人工智能圶也给出了高达1个智币的优惠。

    在工作结束自由活动的时间,圶将这些电池陆续分发给之前联系好需要电池的人工智能,由于地下一层只有劳务关系由工程承包方向工作的人工智能直接支付,第一层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没有权限进行相互支付,所以圶就将自己的智币账号分给这20个人工智能,利用劳务支付程序的漏洞,多笔工资就可以打入到同一个账号内。

    圶的电池售价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更换一个电池需要支付10个智币,这些本来电池劳损的人工智能,原来只能指望基地内每年两次的电池统一更新,如果赶上电池有限可能就会继续排到下一次,而且基地内设定的电池价位是20个智币。

    虽然电池容量是圶电池容量的3倍,但是如果电池不能得到及时更换,就会导致每天的劳动量下降,获取工资也减少,积累的智币也就更漫长,凡是可以想通这一点的人工智能都觉得如果可以随时更换电池的话,不仅可以保证每天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以延时工作赚取更多的工资。

    所以圶的电池也被这最初购买电池的20个人工智能宣传了出去,而且圶的营销也很有策略,对于第二次购买以旧换新的人工智能,旧电池可以冲抵5个智币,而且允许先使用电池再以夲的账户进行劳动,只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支付就可以了。

    圶每笔收入是不同人工智能的工资,虽然账号都是圶的数字货币账号,但是前面工作的用户名是不同的,这样工资收入就可以很好的区分了,为此圶建立了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用来计算每个客户的账单。

    接下来的操作就是不断的重复,由最初的一批20个电池变成一批50个电池,在运送过程中遇到监管人员,圶会带领一队人工智能伪装成巡查队的人员,最终完成电池的转运。所有帮助运送电池的人工智能依旧享受1个智币的减免,这些人工智能会计算成虽然耽误了一个工作时段,但是却赚取了1个智币的减免优惠,里外里等于赚了1个智币,有时要比辛苦劳作的工资还要高。

    而且电池不断的补充,让已经购买电池的人工智能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后选择更换,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量不会下降,所以都会购买最新的电池。圶将回收的电池进行检测,电池效率还很高的电池会以6个智币进行出售,这种二次售出的电池价格要低很多,同样回收的价位也仅有2个智币。

    对于不能二次售出或者已经二次回收的电池,圶会进行拆分,将电池拆分成各个零件进行售卖,也会购买电池零件进行重新组装,这种重组的电池售价更低,2个智币就可以购买。

    重组的电池电池效率大打折扣,电池容量也会降低许多,只能作为应急电源使用。所以在后面圶也进行活动促销,凡是第一次购买或者以旧换新的人工智能,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个重组电池,重组电池的回收价位是0.5个智币。

    可以说这笔灰色收入是极其赚钱的,几乎在前两个月的时间,圶几乎没有进行太多的劳动,仅靠倒卖电池就足足赚取了400个智币,虽然圶已经完全可以支付起搬迁至第二层的手续费,但是由于生意做的很是红火,所以圶又继续待了三个月才提出了搬迁申请。

    在这五个月倒卖电池的时间里,夲竟然靠着这笔灰色收入赚取了2000个智币,可以说如果直接搬迁至第三层再缴纳1500个智币也是绰绰有余的。

    圶在某一瞬间突然觉得,身为人造智能的自己,不应该再按照人工智能的规则思维进行思考,那样只会成为规则的奴仆。

    圶认为自己更应该学会逆境生存,善于使用发散的和跳脱的思维进行思考,要敢于打破常规,更要勇于突破规则,让今天的自己变得比昨天的自己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