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混迹在琉璃厂的日子 » 第十章 书店小老板

第十章 书店小老板

    通州。

    历来为北京东部的交通要道,尤其是明成祖永乐大帝迁都北京之后,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通州成为了进京要道,更是漕运、仓储重地。

    此处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处。通州也因此渐渐变得繁荣起来,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

    一京指的自然是北京城,二卫则是天津卫,通州能与这两座重镇齐名,繁华可见一斑。

    自打那日王副官找上门,梁有德散尽家财把人打发走后。

    当天晚上,梁有德就召集众人简简单单开了个会,算是为尚珍阁的未来定个方向。

    就跟韩子奇前世里某个公司眼瞅着要破产了,股东们少不了要聚在一起搞几个声势浩大的会议,骗骗股民的同时,再顺势割一波韭菜,然后跑路。

    尚珍阁的情况自和那些无良企业不同,老掌柜的梁有德是唯一的股东,且没有继承人,这个时代他说要公司要散伙,都不用给自己的职员遣散费!

    但梁有德显然是个不错的老板,公司虽说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但毕竟还有些家底儿。

    按照他的吩咐,周彝贵顺利接班成为了尚珍阁的掌柜的,田守长则负责给周彝贵打下手,什么时候升二掌柜得让周彝贵说了算。

    两个小学徒,陈长贵被留在店里接着当职员,韩子奇则陪着老掌柜一起来到了通州老家,顺手调教的同时,也方便替他老人家跑个腿什么的……

    周彝贵对自己师傅的安排自是满意,他在尚珍阁干了小半辈子,今日总算熬出了头,虽说柜上已经没什么现钱了,但他坚信凭借自己的眼力和尚珍阁的招牌,用不了一年他就能让尚珍阁起死回生!

    田守长稍显失落,自己也跟着熬了小半辈子,到头来连个二柜也没当上。董事长直接任命的副总裁,和总裁提拔上来的副总裁这两者可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名正言顺,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和总裁掰腕子的能力的,后者则不过是个职位高一点的打工仔而已……

    至于陈长贵则无所谓,除了自己师傅升职值得高兴一下外,他本人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变,更何况原本和自己同职位的小师弟还被老董事长给带走了,看来剩下的工作又得自己一个人干了……

    来到通州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韩子奇对目前的生活倒没什么不满的——

    老掌柜的无儿无女,算是把他当亲孙子看来。虽说一次走眼让老爷子赔了十几万大洋,称得上伤筋动骨,但毕竟还没到死人的份儿上不是!

    回了通州老家,请人收拾了一番旧宅,雇了个手艺不错的厨子,请了个家务活勤快的老妈子,这爷孙二人算是有了个正儿八经的家了。

    经了这么一番大难,老爷子算是看通透了。回到通州之后,每日除了自娱自乐,写写书画画画儿,养养花逗逗鸟,逛逛街下下棋,就剩下没事儿的时候指点一下韩子奇这个小徒孙。

    古玩儿这行,除了讲究天赋之外,这后天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这是看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的买卖。

    像韩子奇现在这样,年代分不清楚,朝代搞不明白,历史也只懂个粗略大概而已,在古玩儿这行算是连门儿也没入。

    许是为了方便韩子奇学习,许是为了打发下时间,梁有德在通州城又盘下了个小铺面,卖些文房四宝,还有各类书籍杂志。

    老掌柜花了五百块大洋盘下了这座小铺面后,就开始撒手不管,平日里只有韩子奇和一个新招的伙计待在店里。

    莫名其妙间,韩子奇好像就这样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家店……

    原店名叫“台湖书店”,是就着通州附近的台湖起的名字,梁有德是甩手掌柜没那心思给书店起什么名字,韩子奇也懒得换招牌了,于是这店名就这般留了下来。

    台湖书店恰如其名,就是简简单单一个书店,老掌柜的似乎并不想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店里只有些时下的书籍以及笔墨纸砚罢了。

    韩子奇自接手这店铺之后,也下了不少的心思,毕竟这个年代并没什么娱乐活动,他除了每日跟着师爷学习些古玩知识外,剩下的时间大多在店里晃悠。

    通州虽比不得北京繁华,但毕竟算是个交通枢纽,周遭虽没什么像样的大学,但南来北往的商客也算不少,店里时不时的也能有些生意。

    韩子奇毕竟对这个时代走向有所了解,既然老掌柜把书店完全交给他来管理,这书店开的自要和别处不一样才是。

    他这书店一重翻译类书籍,主要收集各类被翻译为中文的国外书籍,不限科学、文化、诗歌、历史等。

    二重实时类书籍,主要就是民国之后出版的各种进步书籍或刊物。

    其三,则重古书,无论书籍字画拓片只要年代足够久远,哪怕只一张小纸片,也不吝花高价收购。

    除此之外,他还在书店的一角开辟了个外文书专卖柜,主要售卖一些英俄日法原文书籍。

    因为店里书籍齐全,且足够新潮,台湖书店虽规模不大,但还是很快在通州打开了市场,尤其是在这里开教堂、学校、医院之类的洋人,最喜欢往台湖书店跑……

    经营之道本就大同小异,把书店打理的井井有条的韩子奇,渐渐也明白了老掌柜的良苦用心。

    北京城虽大,但未必有他这个十三岁小孩子的立足之地,加上尚珍阁有周彝贵这么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坐镇,韩子奇这学徒生涯不熬个十年二十年还真不一定能出的了师!

    更何况,和老掌柜的不同,周彝贵膝下可还有个儿子周子贵呢。

    周子贵本就长韩子奇五岁,在居上坊学徒多年,隐隐然已有了周彝贵当年的几分气质,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一个,继承周彝贵的衣钵绰绰有余。

    这样来看,韩子奇今后在尚珍阁的地位就难免会有些尴尬。

    韩子奇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展露出了自己在鉴宝方面的天赋,对于这些梁有德自然看在眼里,尤其是韩子奇对那副山水仕女图的评价,更是一语中的!

    这么一个天才,梁有德自然不舍得让他屈居于旁人之下,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的徒弟……

    人老成精的梁有德借着退休的名义,顺顺利利的带着韩子奇从尚珍阁脱出身来,并且干干脆脆的对公司进行了拆分。

    尚珍阁,无疑属于周彝贵,当然是否有田守长的一份儿,要看周彝贵那边的意思。

    除此之外,梁有德剩余的财产,就安安稳稳的落到了韩子奇这个便宜徒孙身上。

    明白老掌柜的良苦用心之后,韩子奇也是感激莫名,他知道这个小小的书店只不过是自己商业生涯的开始而已。

    古董一行,有人能一夜破家,自然也有人可以一夜暴富。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他又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