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混迹在琉璃厂的日子 » 第十一章 窜货场

第十一章 窜货场

    窜货场,位于北京狗尾巴胡同兴隆店内,是以古玩铺和包袱斋(个人)为主的,类似于后世行业博览会性质的地方。

    据师爷梁有德介绍,这窜货场成立于宣统二年,也就是1909年,由北京古玩行商会设立,说来他也算是其中元老了……

    说白了,这就是古玩行私下里交流买卖一个场所,基本上进来的都是行里人,算是会员制的,交易完成后双方以成交额的千分之五缴纳会费,这个钱一般由卖家负责。

    韩子奇每隔十天半个月的,总会来这里溜上一圈。

    通州离北京城并不算太远,前世这地方已经被划成区了,不到一百里地,开车不过一个小时而已。

    这个年代倒是已经有车了,但对于目前的韩子奇而言,这玩意儿无疑是奢侈品。

    现在的北京城里,除了洋人之外,开的上车的无一不是一些军阀头子、政府要员、商业巨擘……

    韩子奇当然没到这个层次,他只能雇上一辆马车,颠颠儿的走上大半天,在各大书店进货的空挡儿,没事来琉璃厂转上一转。

    眨眼间来到这个时代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老掌柜的大力支持下,韩子奇过的着实不错,衣食无忧的日子,少年人的身条儿也大树抽芽儿似的长了起来……

    他虽只有十四五岁,但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七的样子,在这个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着实不算低了。

    只是,这个身体早些年毕竟亏的太狠,此时的韩子奇身板儿还是稍显瘦弱,早些日子订做的长衫,此时穿在身上还是显得略宽大一些……

    窜货场里一如既往的热闹,各色人等忙来走去,侃价的、聊天的、吵嘴的、吹牛的、讲故事的凑在一起闹哄哄的。

    韩子奇在这一众人群里,尤其显眼。没办法,窜货场大多开的都是老主顾,不管是夹包袱串宅门的,还是开铺面做买卖的,年龄多是四十岁往上的。

    古玩儿这行,讲的就是个眼力,要的就是个经验,像韩子奇这般年纪的雏儿,除非是由老辈儿人带着出来见世面,单独个儿在这儿逛的,还真就这么一个!

    韩子奇第一次来窜货场的时候,差一点儿就被兴隆店的小伙计刘长贵直接给赶出去!

    这也怪不得长贵儿,这窜货场本就是半会员性质的存在,除了古玩儿这行的人会常来,其他人士基本不会涉足。

    韩子奇毕竟年纪太小,长贵儿看他还没自己大,何况也没跟着什么长辈儿一起来,自然不肯让他入内。

    说实话,长贵抱的是个好心,这窜货场等闲之辈确实不敢轻易涉足。

    哪怕是行里人,进来也就是见个世面,顺便互通有无而已,至于想在这里面卖假货,还不如去赌坊出千碰碰运气!

    要知道,这年头儿的窜货行,堪比后世的博览会,这地方有的是行家里手,不怕你拿假货蒙人,就怕你蒙人不成反坏了自己的面子。

    说个不好听的,就算是赝品、仿货、残次品,在别的地方没准儿能蒙出去,在这里想偷着蒙出去,无疑于做梦!

    别的不提,像是过去宫里的洪师傅,天合居的蓝半张,泛古堂的佟奉全,荣宝斋的张幼林,还有尚珍阁的周彝贵……

    这里边儿的行家能人数不胜数,但凡其中一个看完不出价儿的,你这东西只要拿到窜货场,以后就别指望能卖出去了!

    因为上面的几位爷,没一个是省油的电灯泡,但凡他们不敢碰的,看不准的,其他人想着捡漏,只有一句呵呵……

    当然,也不乏那些不信邪的,偏偏认为自己的眼力既毒又辣,能在一干行家里手中间淘换到自己满意的物件儿。

    只不过,随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上当,只让上述那群大拿们名望愈加显赫了起来……

    三百六十行里,古玩这一行圈子尤为的小。

    这东西本就是有钱人玩儿的玩意儿,而有钱人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那么屈指可数的社会上流人等。

    于是乎,能在这圈子混迹的,没点儿身家,还真就无从立足!

    只是,近半年来,窜货行似乎又有人在里头打出来了些许名声。

    这人不是别个儿,正是闲着没事儿老喜欢在这边儿晃悠的韩子奇!

    常在琉璃厂混的人都知道,天合居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蓝半张”又名“蓝半尺”,什么个意思呢?

    单指这人极擅鉴别字画儿,凡是古字名画放他面前只需打开一半儿,人就能看出这物件儿是真是假,是珍是仿!

    在这窜货场里,旁的东西不用说,凡是字画儿一类,天合居的蓝一贵看完了没没来价儿,其他掌柜的见到都得躲着走,没别的怕看走眼喽砸手里……

    韩子奇初来窜货场的时候,没人把这个毛儿都没长齐的娃娃当回事儿,就算是有师傅周彝贵在前面铺路,也没个行里人把他当个人物儿。

    当然,少不了一些串宅门夹包袱的,想欺韩子奇年少,弄了不少的假货仿品试图忽悠着卖给韩子奇。

    可令窜货场的人吃惊的是,这个所谓的周彝贵的徒弟,尚珍阁的小学徒,台湖书店的小掌柜愣是一次都没上当!

    原本大家伙儿以为,这孩子无非是沾了谨慎二字,没成想有一次有人抱了一天青无纹水仙盆在窜货场里晃悠。

    天青无纹水仙盆,正儿八经的宋汝窑的东西,除了紫禁城里,没人能轻易拿的出来,更何况是这么大个儿的物件儿。

    整个窜货场的人,没一个认为那是个真玩意儿。

    更何况对方开口只要两万大洋,这点儿价钱,要真的是宋汝窑的东西,再翻个十倍也有的是人买!

    周彝贵看过了……

    蓝一贵看过了……

    洪师傅看过了……

    加上居上坊的吴德章,北京大学的罗教授,宝韵阁的周明仁……

    整个琉璃厂叫的上号儿的人,没一个没看过的,最后甚至惊动了不少洋人,英国的、日本的、法国的、美国的、俄国的……

    每个人都看过了,但却没有一个人出价!

    两万块大洋,虽说仿的已经登峰造极,但没人舍得出钱买这么一个注定了的是造假的物件儿回去。

    那天青无纹水仙盆整整在窜货场摆了七七四十九天,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连东西带人!

    本来,窜货场的人以为,这是对方看蒙不到人自觉无趣,偷摸的拿了东西走人了。

    再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开始有人传言,那天青无纹水仙盆被通州台湖书店的小掌柜韩子奇给买去了,整整两万大洋分文不少!

    再后来,那物件儿的卖主儿居然是前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手底下一老太监的小徒孙儿的消息才传了出来!

    这东西居然是真的!

    韩子奇?

    窜货场的人这才回忆起来,这小掌柜来窜货场小半年的时间居然没有出过一次手,不仅如此,但凡他碰过后没还过价的东西,事后证明居然没一件儿是真的,而他但凡露出一点儿念头想买的东西,也竟然没有一件儿是假的!

    自此件事后,琉璃厂不仅仅有了一个“蓝半张”,更多了一个“韩一碰”出来……

    但凡碰过的,没有认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