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生为荻 » 第一百零八章 故事

第一百零八章 故事

    踏着青石板,走过一道栅栏,便是一排排古朴别致的屋舍。

    许是为了病人服药时能有个好心情,庭院中种了花,翠树挺拔,卵石铺路,装饰得别有风景。

    路上并无行人,我小心端着药,半刻之后,走到了青石板的尽头,在一靠内的雅间,轻轻敲了敲门。

    越靠内,里面的客人越是尊贵。

    我还是头一次到这里处送药,因着那场闹剧,这药送得晚了半刻。我有些紧张,只屏着气不敢乱动。

    不多时,房门被推开,露出一个扎着小髻的小丫鬟,“夫人,药来了。”

    “嗯。”

    一道轻声传来,若云雀婉啼。这温柔的语气中,我听出了是何人。

    只见春色旖旎的小院中,一位肤色虚白的华服妇人靠在软榻上,眉目一点清愁,若一朵病弱的海棠花。

    姚夫人从春景中转向了我,一时目光似定在我身上一般,眼珠不转地盯着。

    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一时疑惑,我将身子躬得更低了些。

    “夫人?”

    丫鬟的声音叫姚夫人回了神,她坐起了身,面上温婉一笑,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哦,劳烦伙计为我送药。”

    她似乎并没有要责怪我的意思。我摇了摇头,将药递给了那丫鬟手中。

    “咳咳!”

    药还未入口,姚夫人便轻微咳嗽了几声,惹得丫鬟又是送茶又是拍背的。

    这一幕,让我再次想起了医馆伙计关于这位夫人的议论。他们说,她患了重症,很难治好。

    姚夫人喘了口气,向我歉意一笑,“让你见笑了。”说着,她便饮下了那碗汤药。

    一碗汤药入口,姚夫人似是不觉苦一般,一点也没有难咽的表情。

    “夫人喝了药,快躺着歇会儿吧。”

    “小桃,你去外面守着吧。这儿有他在,一个就够了。”

    闻言,我心中一震。

    按理来说,病人喝了药,药效发作之间,是该有个医馆的大夫或伙计守着观察的。

    不过这个人不该是我,毕竟我只知皮毛。

    那个丫鬟看了我一眼,似乎也觉得不妥,“可是……”

    “好啦,小桃,我现在也没有什么需要你服侍的,你去那边歇会儿。这位小兄弟是医馆的伙计,让他在这儿,你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姚夫人拍了拍丫鬟的手,又转向了我,“这位小兄弟,我的病情反复,半刻也离不得人,真是就麻烦你了。”

    看着她虚弱的神色,我一时竟说不出拒绝的话。我本就是悬壶馆的伙计,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伙计说这药是那位医术高超的鲍大夫开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小丫鬟领命离去,不过也并未走远,就站在门外,远远就能看到。

    姚夫人又咳嗽了一声,我忙上前递了杯茶。她接过茶抿了一口,便舒了口气,躺在了软榻上。

    我只恭敬地站着,留意这位夫人面上的神色。

    此刻,她目光悠长地向着了满院春色,一副病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让我心中动容了几分。

    “听人说,你不会说话?”

    风中碎响,让我眨了眨眼,姚夫人这是在同我说话?

    疑惑间,对上那一双柔和的眸子,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我还听说,你是受了伤被人送到这悬壶馆才当了伙计的?”

    她刚喝了药,需要静心休息,但她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

    我心中困惑,还是点了点头。

    难道她知道我的身份了吗?不应该啊,众人都以为,那个名叫听雨的丫鬟已经离世。

    她总不该凭着街头的几句闲言就认出我吧?

    我再次对上了那似水柔情的眸子。有那么一刻,我突然觉得她知道我的身份。

    “咳咳!”

    又一阵咳嗽声拉回了我的思绪,看着妇人难受的样子,我正欲上前,便被她一手拦下。

    只见她咳嗽了几声,顺了口气,便面上一笑,一如雨后的昙花,愈发娇弱,“他们都说,我的病无关紧要,只要按时服药,会好起来的。

    “可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过的凭着一碗碗汤药吊着续命罢了。人生啊,明明已经很苦了,还是要挣扎着活下去啊。”

    这感伤之语下,我只觉那道身影愈发脆弱了。

    从这道身影之上,内心的一丝悲悯生发而出,我的感觉告诉我,这位衣着华贵的姚夫人,与我是一样的人,受过一番苦难。

    半响,姚夫人珠玉似的眼睛从院中的景色回神,眸中感伤一晃而过,面上浅笑,“闲来无事,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吧,怎么样?”

    看着那苍白脸颊下眼中的一丝期许,我本想告诉她,她此时不该同我多言,应该多休息会儿。可我开不了口。

    我点了头,默默守在她的身旁。

    姚夫人的目光在落在了阳光下的那丛花草中,跟着明亮了几分,“从前,有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小镇,名叫吴塘。那里尽是错落的村庄、飘游的白云、苍翠的山川、交错的田道、遍野的山花,还有一条玉带似的灌溉两岸土地的河流——吴江。

    “吴江边上,住着一户姓苏的常年撑渡两岸的船家。有一年秋天,船夫外出捕鱼,船婆在船上生产,当船夫满载而归时,船婆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船夫很是高兴,望着潺潺溪水,为她取名‘苏溪’,希望她能如那江水般纯真而快乐。

    “在离吴江不远的一个山坳里,住着一户以种田打柴为生的农家。也是在那一年,农家得了个儿子。夫妇俩很是高兴,他们不想这个孩子如他们一般平庸而活,一辈子辛勤地耕田种地,遂请了村子里唯一识字的老先生,为他取名‘闻道’,希望他能读书识字,日后考取功名。”

    听到这里,我不由抬头看了眼那位妇人。

    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目光柔和,面色安详,那丝病弱之气仿佛融化了一般。

    我的心不由跟着平静下来,想起了一番清徐的风景,想要继续听下去。

    “小苏溪能说会走时起,就终日与渔船、鱼钩、渔网打着交道。船上就是她的家,她每日跟着爹娘撑渡、打渔,有时则玩水捉鱼,弄得一身是泥,更有不时撞见的渔夫伯伯给她讲着笑话,她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小闻道就不一样了。农家事忙,他不仅要一边帮着家里放牛打柴,还要学着识字。村子里时常有人瞧见他坐在牛背上拿着一本泛黄的书看,夸他懂事又好学。不久,他将一本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每日缠着村子里的识字老先生教他新的东西。老先生不堪其扰,便甘拜下风了。”

    听到这里,我不由觉得有些好笑,生出了几分兴趣。

    姚夫人停顿了一下,目光悠长了几分,继续道:“苏溪和闻道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一条渔船上。那时闻道的爹娘卖了家中犁地的牛,送他到江岸另一边的镇子上的一个学堂读书,坐的就是苏溪家的渔船。那时,他们才七岁。

    “大人们坐在船头闲聊,闻道听不懂他们说的,便跑到了船尾,一眼就看见了正坐在船尾放线钓鱼的苏溪。

    “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问道:‘你在做什么?’苏溪瞧了眼这个陌生孩童,只当他是过江的客人,‘没看见我在钓鱼啊?’闻道愈加不解了,因为这船撑得有些快,那细细的一根线怎么也不像是可以钓来鱼的。”

    “‘这能钓到鱼吗?你别费功夫了。’他这般说出了口,还未解释两句,小苏溪就起身不悦地瞪了他一眼,‘你坐了我家的船,一句感谢也没有,还指责我不会钓鱼,真是没礼貌。’”

    “一语落下,小闻道看着那道背身的身影,觉得自己确实失言,遂向她作揖一礼,‘对不起。’小苏溪还从未见过这般有礼数的孩子,瞬时被他的举动逗得发笑,随即拿出了一把莲子,‘我原谅你了,给你的。’”

    “闻道有些疑惑,‘给我的?’苏溪随手尝了一颗,‘对啊,阿爹说此时的莲子吃着最香,我攒了好久才得这些呢。瞧你瘦瘦弱弱的,怕是第一次坐船,晕船就吃颗莲子就好了。’”

    “闻道瞧苏溪吃得香,试着尝了颗,果然一阵清香扑鼻,‘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小苏溪指了指江水,‘苏溪。’闻道接着问:‘哪个苏?哪个溪?’苏溪从小就不识字,被这问问得有些生气,‘我怎么知道?’”

    “小闻道笑道:‘我叫闻道,听闻的闻,道理的道。书上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去!什么死不死的?呸呸呸!你要死别死这江里……’‘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到底懂不懂啊……’”

    姚夫人回过神来,看了看天色,摇头含笑道:“就这样,苏溪和闻道争了一路,最后一个待在船头,一个坐在船尾,谁也没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