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生为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竹马

第一百一十二章 竹马

    日光一日比一日的暖,就在一日阳光盛好的午后,我再次见到了姚夫人。

    一月不见,姚夫人走起路来弱柳扶风,一身华丽的素色云锦衬得面色苍白得如一张白纸,唯有阳光照在她身上时,添了分气色。

    我没想到姚夫人这一病会病得这么久,也没想到姚夫人的病似乎愈加严重了些。

    她仍旧点了我去侍药。

    见到姚夫人一刻,她正站在庭院中,看着满院春色,满面病容让人心生惋惜。

    姚夫人转身的一刻,面上温柔一笑,“不好意思,这一病卧榻不起,耽搁了许久。本来,我早就想过来的,奈何这身子不争气。”

    说着,姚夫人便捂着丝帕咳嗽了几声。

    我摇了摇头,将手中的汤药递了上前,心中多了些感慨。

    在丫鬟的服侍下,姚夫人慢慢饮下了药,照旧让她去外面守着。

    轻声细语,一举一礼。

    这一席动作下,我看得出来,姚夫人是位知礼又极温柔的人。她身上有一丝温婉气质,是我在以往见过的女子身上不曾见到的。

    这样一位温婉可人的佳人,为何会改嫁呢?那她现在在夫家过得如何?

    瞧着她服侍的婢女和穿着,她在夫家应该是过得不错的,可为何每次到此都只她一人呢?

    我的心中不解。

    软榻上,姚夫人咳嗽了几声,气色好些才看向我,“那日我们说到哪里了?”

    “抱歉,我忘了你说不了话,”未等我反应,姚夫人便想到了什么似的,“那日……”

    那珠玉般的眼珠望着院中繁盛的花草,倏然生出一抹光亮,“哦,我记起来了,我说到了苏溪和闻道的初遇……”

    我点了点头,脑海中记起了那个美好的故事。

    “小苏溪和小闻道第一次见面之后,便几乎日日相见。闻道每日都要坐她家的船,到对面的镇子上去读书。一早一晚,两人都不好意思先开口,赌气般谁也没有理谁。直到几日之后,闻道便自己独自坐船上学了。

    “没了大人,两个孩子都不再拘束什么。当苏溪当着闻道的面真的钓上来条鱼时,闻道忍不住开了口,问那是什么鱼。苏溪面色平常地回道:‘鲈鱼,亏你还在学堂念书,连这个都不知道。’

    “闻道瞬时脸涨得通红,不好意思道:‘我还没有学到。’苏溪没有理他,径直便将手中的鱼放了生。闻道再次疑惑了起来,问出了口。

    “‘这鱼肚子很大,应该是有鱼宝宝了,阿爹说这种鱼要放生,日后才会有更多的鱼。’苏溪解释着,皱了眉看了看闻道,‘你这人怎么多问题?’

    “闻道挠了挠头,‘你也可以问我你想知道的。’被这么一说,苏溪还真的来了兴趣,‘好啊,那你就跟我说说镇子上好玩吗?’就这样,闻道给苏溪说起了镇子上的风景、街道、车马、人群。

    “闻道把他连日在小镇、在学堂见到的、听到的一切都说给苏溪听,苏溪听得津津有味,奈何时光短暂,只说了一截,闻道便上了岸。”

    听到这里,我不由看了看姚夫人。

    她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很是好听,也不咳嗽了,面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似在怀念什么。

    这个故事,于姚夫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吗?

    姚夫人歇了口气,又开了口,“苏溪自小就长在江上,从未去过那岸边小镇,却见识了很多来往两岸的人,听到了些许有关那热闹小镇的叙述,一直以来她都心生向往,可她也知道这船上离不得人。

    “闻道这般与她一般年纪的人每日都能去那小镇,还能读书,是她所羡慕的。那一整日,因为闻道的话勾起了她的向往,她都无精打采,无心去抓鱼,直到黄昏时候闻道再次坐上了她家的船。

    “其实闻道这些日在学堂过得并不好,因为自己是从乡下来的,一时有些不适应,又被同窗看不起,这些他都不敢跟爹娘说,苏溪则成了他倾诉的对象。

    “闻道见到苏溪,很是高兴,偷偷从书箱里拿出了一只竹蜻蜓,那是他课后闲着无事做的。他想着那日的莲子,就送给了苏溪。

    “苏溪刚想说他在学堂不好好读书,转眼便发现了他手上戒尺留下的痕迹,随即就收下了。随后,闻道又给苏溪讲起了镇子上的事。

    “闻道说到了镇子里的人如何穿着,如何坐马车,如何吃饭,说得最多的,便是学堂的事。看着苏溪入迷的神色,他也把自己出的丑说给了她听。

    “苏溪听得有趣,笑得合不拢嘴。这些故事,她从未听过,新奇之余,觉得这个小伙伴也不错。第二日,她便又给了他一把莲蓬。”

    姚夫人的声音渐沉,我再次抬起了头。

    她正望着院中的花草含笑,笑窝浅浅,日光消融在最末。微风吹着青丝,也散去了一身的病容。

    我跟着感受到了一丝不能言说的快乐。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姚夫人很美,不是二八少女年华的美,是一种说不清的美。

    姚夫人年轻时,一定是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尽管如今的她也很美,但那是脂粉华裳装饰过的。

    这一次,停留了许久,姚夫人才回过神来,似乎并不觉口渴,朱唇再启。

    “就这样,苏溪和闻道日渐相识。一早一晚,他们都会见面,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闻道说着学堂的故事,苏溪则说着自己跟着撑船的趣事,有时还会为他唱着新学的渔歌。

    “不光如此,闻道还将学堂的书借给了苏溪,教苏溪识字。为此,他学得更加用功,一次用功竟误了时辰。苏溪表面上笑他是个书呆子,背地里为了感谢他,她每日都想着法很早就去岸边等他,又算准了时候接他回去。凡是江边的莲蓬,总会留他一半。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对要好的朋友。苏溪学得很快,就同闻道一样。随之闻道的功课变得越来越多,每日过江时他都会打着瞌睡,甚至在船上都做起了功课。苏溪就在旁边看着,从不打扰,还让阿爹将船撑慢些,实在见他挠头想不出来,才会现身帮着一起做。

    “可以说,闻道的功课,有一半是苏溪帮着做的。闻道说到了自己日后要考状元,苏溪则说自己怎么也是半个状元的老师。一次,苏溪发现闻道将课本落在了船上,怕他被夫子责罚,硬是去了镇子找遍了地方才送到手。

    “闻道的功课愈发精进,与同窗的关系渐好,也得了夫子的喜欢。但一放学,他就会立马冲出学堂。他会给苏溪讲着夫子新教的功课,一次,为了给苏溪买根糖葫芦,硬是饿了三顿午饭没吃。

    “除了学习,他们更多玩在了一起。放假时,苏溪会带着闻道偷偷下河捉鱼,在船上摘着莲蓬;闻道则总爱抓些蟋蟀和萤火虫给苏溪解闷,村里人见到他都会笑,‘又去找苏溪玩儿啦。’

    “那时,他们都还小,大人们也没有管。直到一次苏溪带着闻道在河里抓鱼时,闻道意外落了水。闻道高烧了三日,前前后后养了半月,也耽搁了半月的功课。闻道的父母知晓了苏溪的存在,不知怎么还知晓了苏溪帮着他做功课的事,觉得苏溪耽误了他们儿子考功名,便闹到了江上,苏溪的父母亦是气恼,双方便都不准他们二人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