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洛水行舟 » 第九章 青色洪钟

第九章 青色洪钟

    第二天凌晨,天蒙蒙亮后,迷雾散去,路三一行人辞别雁门关,火都山率领火字营全体将士送别,朝阳初升,万丈光辉喷洒而来,洒落在火字营三百四十三将士的身上,兵甲熠熠发光,将士容光焕发。

    火都山收起了往日漫不经心的表情,正色说道:“此行路途艰难,你们多多保重。”

    路三笑了笑,说道:“少主身负龙脉,自会逢凶化吉,火将军,咱们后会有期。”

    火都山马上说道:“路统领何必玩笑,一句‘将军’可不敢当。”

    林木却说道:“当得,当得,若是此行我能顺利赶回幽城,一定让你当个将军玩玩。”

    火都山畅怀大笑,说道:“少主,此话我可当真了,那咱们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说罢,林木、路三再加上二十三骑杏黄骑,绝尘而去。

    看着他们身影逐渐远去,火都山率先拔出制式军刀,身后三百四十二将士纷纷亮刀,举天而立。

    林木策马奔出不远,就遥遥听见身后传来火都山豪迈的声音:

    “雁门关火字营三百四十三将士,恭送少主回都。”

    紧接着,一众将士的声音震响天际,犹如洪钟齐响,划破清晨。

    “雁门关火字营三百四十三将士,恭送少主回都。”

    林木回首望去,只见雁门关三百四十三将士静立晨辉之中,犹如一尊尊雕塑。

    路三却幽幽叹息,说道:“不知道下次相见,这三百四十三将士还能剩下多少?”

    林木问道:“铜马军为何不派兵驰援雁门关?”

    路三沉思片刻,这才说道:“冀州三军六旗十八卫戍,各司其职,铜马军镇守西南,肩上的担子可谓是重若千钧。大局看来,雁门关虽是要道,但是西南命口却在崇州,崇州一破,雍州铁骑东去咱们冀州腹地将势如破竹,再无阻碍,旧都蓟城便是这样被攻破的,先帝这才被迫匆忙移都幽城。虽说后来突生变故,退去强敌,收复失地,但崇州依旧不容有失,可以这么说,雁门关可以破,但是崇州城必须坚若磐石,铜马军的铁虞成虽然年过花甲,但是带兵老练,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

    林木点了点头,将这些大势走向记在脑海里。

    对于那个神秘的幽城,他现在一无所知。

    唯一的印象就是有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爷爷,叫做什么杜一言,经常板起一张脸来,手里握着戒尺,要他背诵经史子集,每背错一个字,就要挨一下板子,一天下来,便手掌通红,再加上他自幼厌恶束缚,那个终年难见一面的父亲对此更是不闻不问,只有母亲命婢女偷偷带药膏替他敷上,如此日复一日下来,他更加不愿意守在这个华丽的监狱里面,于是十三岁的他便独身一人逃离幽城皇都,游走在外,经常跟贩夫走卒,乞丐游侠打交道,流散辗转多地之后,最终飘落停留在“清水镇”,滞留一年有余,每日就是跟二公子那一众人打打闹闹,从铁匠铺里的铸剑师手上坑蒙拐骗了一本《黄鹤赋》,虽说开始了练功之路,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有用尽心思在武道一途,这才导致功力松弛,筑基迟迟未成。

    滞留小镇的时候,了凡和尚说他天生就是练武的奇才,铸剑师也曾经说他是武道的天才,他不忍这样的好苗子就此荒废,于是悉心教导了林木三个月有余,但是林木的心思全在路边老头的那一串糖葫芦上,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最终铸剑师这才摇了摇头,说了一句:

    “万事可变灭,天性难推迁”。

    从此铸剑师拂袖而去,再也不见踪影。

    想到此时,林木突然幽幽叹了一口气,杏黄骑奔驰更快,一行人越行越远,雁门关被遥遥抛在身后。

    清水镇,牌坊门外,一个身着白衣儒杉的中年人默默走了过来,他倒背着双手,颧骨高凸,仙气飘飘,此人正是小金山山主宋不凡。

    他的身后跟着一位姿态枯槁的老人,亦步亦趋。

    老人仔细打量清水牌坊,说道:“山主,这里便是清水镇了,先前护山长老保护小山主探访过此地,说这里怪异非凡。”

    宋不凡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表情。

    老人又补充说道:“据线报说,林木少主曾经在这里蛰伏一年多有余,跟小镇上的镇民多有接触。”

    宋不凡这才仰起头,说道:“这倒奇怪了,我当年学艺有成,下山历练,师尊特地嘱咐我来这里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有一番大际遇,但是我在这里前后滞留了三个月有余,最终还是一事无成,这才被迫离开,这个林木难道在这里有了什么发现?”

    谈及宋不凡的往事,老人竟然不自觉地缩下头,不敢说话。

    宋不凡突然问道:“听说欢儿在这里寻到了一柄扇子,上面还写了一句话。”

    老人这才说道:“那柄扇子来自一个死去的翩翩公子,上面写着‘自是风流第一人’七个字,但是那柄扇子我看过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宋不凡摇了摇头,眼睛里面黯淡无光,不知道在想什么。

    老人小心翼翼问道:“山主,这个镇子有什么怪异的地方吗?”

    宋不凡抬头看向阳光,光芒炽热,令人不敢直视,于是他淡淡说道:“离黄昏还早,你恐怕看不到镇子里面的怪异了,我们先进去看看吧。”

    两人踏过那座恢弘的牌坊,走向清水镇,就在过牌坊的时候,一道青色的光芒遍布全镇,紧接着,青色光芒愈发明亮,犹如细雨一般,洒在了宋不凡二人身上,宋不凡手一挥,一缕光芒被他拘在手上,可是转瞬间便消失不见。

    宋不凡喃喃自语:“难道是这小镇的禁制出了问题?”

    两人信步走进小镇,一眼望去,满地尽是尸体,倒落一片,横七竖八,死相颇惨。

    老人看到这一幕,神情呆滞,问道:“山主,这是……?”

    宋不凡仔细观察着尸体,这些尸体的模样在他年少时候已经看过了无数遍,此番再次看到,仍旧有些动容,他幽幽叹了口气,似有物是人非之感,突然,宋不凡神情变化,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双手快速结印,体内真气外射,一个复杂的图案浮现在他的眼前。

    此图案名曰“不老天眼”,是小金山的第一代开山人所留下的唯一法术,传说练到最高层次便能够勘破阴阳,区分晦明,更有甚者可以直达天京。小金山对此倒是并没有设下限制,只要是小金山之人便可以修行,可惜的是虽然所练者众,但是都没有成功的人,宋不凡是唯一窥察到“不老天眼”的门槛,并且小有练成之人。

    此番他施展“不老天眼”,查看小镇所有尸体,却惊异地发现在“不老天眼”的观看下,小镇的尸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尸体陡然间变成了一具具皮囊,体内血肉骨骼具都消失的无影无踪,里面空空如也,但是外表的皮囊却都完好无损地留了下来,轻飘飘地散落在地上,这番景象显得恐怖异常。

    突然,小镇外面的青色光芒突然亮起,一道道光芒接连发出耀眼色彩,青色光芒聚拢,而且越来越盛,渐渐形成了一个洪钟的模样,这座洪钟呈青色模样,倒扣着青石全镇,矗立在天地之间,阻挡风息,遏制流云,巍然大观。

    宋不凡眼神炙热,自喃自语说道:“大手笔呀,这小镇的禁制竟然是一件洪钟法器。”

    洪钟身上的青色光芒越来越强烈,遥遥望去,可以看见钟身上的镌刻着万千图案,每一个图案复杂多变,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尤为深邃广大,此时却一一流转开来,犹如一个巨大的机器,万般齿轮开始运转。

    宋不凡眼睛一冷,看到了钟身上镌刻的万般图案之中,竟然有一个图案同自己所修炼的“不老天眼”之图一模一样,甚至更加完备详细,隐隐发出动人心弦的声音,想必威力更加强大。

    一个巨大的猜测随即遍布在宋不凡的脑海之中。

    难道是自己施展“不老天眼”之图,引发了青色洪钟的共鸣,这才显露出了小镇禁制的本体,而且更加让宋不凡感到恐怖的是,小金山千百年来都奉为绝学的“不老天眼”只是洪钟身上镌刻的万千图案中最不显眼的一个,那么其它的图案所代表的法术该有多么厉害,倘若洪钟身上的每一种图案都代表了一种法术,那么这里便藏有万千的法术。

    这座洪钟绝对是一件至宝法器,而且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大宝藏。

    宋不凡眼睛里面不禁流露出一股贪婪,只是他没有注意到被洪钟倒扣在内整座小镇之中发生了变故,青色光芒四射,洒在每一具尸体身上,这些尸体开始慢慢出现了异常,洒落在地的血液倒流进入尸体之内,尸体身上的伤口慢慢恢复。

    死在一旁的二公子头颅上的伤口渐渐愈合,他缓缓站起身体,伸了一个懒腰,随即便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天色尚明,阳光炙热,自己却已经复活,二公子张大了嘴巴,久久无言。

    宋不凡这才注意到了小镇之上尸体的动静,但是他的脸色依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静静看着洪钟上面的图案。

    二公子突然说道:“宋小友,咱们又见面了。”

    宋不凡淡淡说道:“是呀,上次一别,已经快三十多年了。”

    二公子指了指小镇外面显形的青色洪钟,问道:“这是你搞出来鬼?”

    宋不凡并不回话,身前的“不老天眼”图案越发明亮,他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那座青色洪钟。

    二公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打量着那个巍然的青色洪钟,悠悠叹了一口气,说道:“想不到这些年阻碍我们离开此地的,竟然是一件法器。”

    针老板娘和屠夫相继复活,他们慢慢走了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目瞪口呆。

    他们被小镇禁制困在这里多年,这是第一次看到禁制的真实模样。

    二公子似乎有所发现,继续说道:“这件法器身上镌刻着万千法术图案,一个图案便相当于一道禁制,由此形成了万千的禁制,阻碍我们出入小镇,同时又可以将我们一次次复活,循环往复,绝对不是凡人的手笔。”

    针老板娘和屠夫对视一眼,说道:“难道是仙人所为?”

    二公子点了点头,说道:“即便不是仙人,也胜似仙人了。”

    宋不凡通过观察洪钟上面镌刻的“不老天眼”图案,已经察觉到自己所施展的图案上面缺漏之处甚多,对比洪钟身上的图案,自己所施展的法术显得多么可笑,他眼睛更加炽热,仿照洪钟图案,一一查漏补缺,渐渐将“不老天眼”法术补全,身前的图案所发的光芒也越来越强烈,渐渐形成了一只巨大“天眼”的模样。

    “天眼”图案所散发的光芒竟然慢慢接通洪钟身上的光芒,两种光芒纠缠越来越深,竟然有融合之意,宋不凡感觉到一股气流随着洪钟的光芒,贯通勾连自己身前的“天眼”图案,缓慢反哺到自己的身体之内,竟然使得他体内的真气节节攀升,大有一股清泉洗去全身髓骨之感。

    洪钟身上的青色光芒似乎有了流通之地,顺着宋不凡暂时形成的“通道”,越发地灌入到宋不凡身上,刚开始是清泉细流,紧接着便成了大水压顶,一股脑地向宋不凡涌入。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河畔的一位卖糖葫芦的老汉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摇了摇头,似乎说了一句什么,随即将手中插糖葫芦的草靶子轻轻抬起,朝地面虚点了一下,一股白色的气息从草靶子底部挥洒而出,朝四周飘散,犹如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一般,白色的气息一圈一圈向外扩散,隐入到青色洪钟的光芒之中。

    白色气息融入洪钟身上,洪钟陡然间安静下来,四周的图案不再运转,光芒渐渐退去,身影也渐渐模糊不见,宋不凡和洪钟之间所搭建的“临时通道”自然断裂。

    不多时,小镇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