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四合院,从下乡陕北农村开始 » 19章 抵达陕北 求投资求追读

19章 抵达陕北 求投资求追读

    从京城到陕北,按照这个时候的火车速度,最快也需要两天一夜的时间。

    几十个小时之后,周子林的目的地到了。

    棒梗也提前走了过来。

    他的腿脚发酸,不停的打颤,可谓是人困体乏。

    眼睛也迷糊着。

    “子林叔叔,我们到站了吗?”

    周子林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错,站了这么久都能挺住,是个干大事的料子。”

    棒梗又困又累,听着周子林夸自己强,打着精神笑了笑。

    周子林把周晓雪的包裹扔给他。

    “你小雪阿姨的包,帮她拿着。”

    棒梗自己的包就够重的了。

    没想到周子林又给自己一个包。

    棒梗有些为难的说道。

    “子林叔叔不是我不帮忙,昨天站了一宿,今天的精神不够,有点拿不动啊!”

    周子林瞪了他一眼。

    “你这孩子一点儿不懂事儿,行了,那以后你有事儿别找我。”

    棒梗看着周子林不理他。

    心里有点着急。

    “别,我拿!”

    周子林拉着周晓雪出了火车。

    在这儿下站的知青有不少。

    县里面各公社都有派专人来接。

    他们举着简易的牌子不停地吆喝着。

    “刘家屯,刘家屯的知青看不过来了!”

    “高家坡的知青往我这儿来!”

    “到原西县双水村里报到的知情青在我这儿集合!”

    “……”

    …………………

    来到陕北的地界,最标志性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人都裹着一个白色的头巾。

    周子林带着周晓雪找到了原西县双水村的负责人,棒梗也连忙跟上。

    尽管提的东西很多,但是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自己走丢了。

    来接的人是个年轻人跟一个老大叔,裹着白色的头巾,穿着朴素,灰色的衣服上还打着布丁,面如土色,一看就能让人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吃的农民。

    不过却看着特别精神。

    “你们好,额叫李大有,是原西县的,你们是去双水村的知青吗?”

    周子林点了点头。

    “我叫周子林,这位是我的妹妹周晓雪,这个是跟我一起来的,他叫贾梗,你们也可以叫他棒梗。”

    李大有笑着说道。

    “除了你们三个之外,过几天还有一两个吧,今天没有其他人了。”

    李大有从周子林手里接过包。

    “乡亲们知道村里来知青,可是高兴坏了,他们都盼着你们来呢。”

    李大有接送的车,是马车拉着地排车,当然用来拉车的其实是一头骡子。

    众人把东西都放在车上,由骡子拉着,李大友笑着说道:“车上还有很大的地方,一会儿你们谁要是累着了,可以躺在上面歇会。”

    一旁的周晓雪好奇地小声问道:“哥,拉车的那个到底是个马还是头驴啊?”

    周子林翻了个白眼,道:“骡子都不认识,出去以后别说是我亲妹妹,我嫌丢人。”

    “哎呀,哥,人家没见过嘛。”

    李大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笑说道:“姑娘,这不是马也不是驴子,马金贵着呢,哪能用来拉车啊,驴子也不行,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这个叫骡子,是额门村支书特意去借来的。”

    “骡子?”

    周晓雪十分好奇地盯着看,一旁的周子林给自己的文盲妹妹科普道:

    “骡子就是由由母马和公驴交配所生,体形似马,叫声似驴;颈上缘毛,尾毛及耳长,介于马和驴之间;头部和尾部形状又和驴相似,蹄小,结实,四肢强韧,骡分为两种,公驴配母马所生后代叫马骡,公马配母驴所生后代叫驴骡,很明显这就是一头驴骡,也是农村很常见的一种骡子,

    骡耐寒性差,抗热,耐粗饲,耐劳,适应性强,而且骡子的敏捷性和接受调教的驯服性比马差,作骑乘使用不如马,但由于力大耐劳,是较理想的驮用畜和车挽用畜,常用于驮东西,也是家畜中重要的役畜,同时骡有较强的抗病力,对饲料利用率高,易于饲养管理,表现了较为明显的杂交优势骡多以舍饲、农闲放牧为主;夏收复种等农忙季节,割草喂养或干草喂养,并加喂精饲料;冬季舍饲以麦草,豆类草为主,不过骡没有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纯靠杂交,寿命一般为40-50年。

    骡子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肉、蹄可入药;味辛、苦,性温,有小寒,主治难产等症,骡由于力大耐劳,是较理想的驮用畜和车挽用畜,也是家畜中重要的役畜。”

    “噢。”

    周晓雪点点头,很机智地抓住了重点,道:“骡子就是马跟驴生的呗。”

    “对。”

    一旁的李大友好奇地看着三人,心里暗想着不愧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说话一套一套的。

    一头骡子都能说出来这么多场面话。

    还什么药用价值?

    他们农村人只知道,这骡子是个好东西,忙农活的时候,能替人扛着几百斤的东西,不可或缺。

    一边闲聊着,出了县城,沿着蜿蜒的土路一路向上。

    这个时候,李大有从车子里翻出来三个浆洗的干干净净的白色头巾,道:“你们把这个戴上,出了县城,外面风沙大日头重,容易把人吹的头晕。”

    周子林接过,分别给了周晓雪和棒梗一人一个头巾,不过他们三个因为不会包裹,闹出了不少笑话,还是李大有耐心地一步步教给他们才勉强学会。”

    “哥,这头巾戴着好别扭,感觉就像是戴了个紧箍咒一样。”

    周子林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大有哥,是不是你们陕北的人,都戴着头巾啊?”

    李大友点点头,道:“是滴,额们这里风沙大,日头还重,戴着头巾可以防护,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几百年的风俗习惯咧。”

    “噢。”

    周晓雪点点头,一旁的周子林科普道:“陕北地区戴头巾,其实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原因,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北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ps:有一个打赏或一张月票加更一章,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