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四合院,从下乡陕北农村开始 » 20章 村支书田福堂(月票加更) 求投资求追读

20章 村支书田福堂(月票加更) 求投资求追读

    周晓雪点点头,一旁的周子林科普道:“陕北地区戴头巾,其实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原因,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北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不光土地是这个样子的,而且风也特别大,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1、街上只能看到200斤以上的人

    2、腰上系一根绳子就能上天了

    3、突然想见远在国外的你,我毅然的走在了榆林街头。呼一阵风,啊呀,国外还是凌晨。

    西北地区干旱,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

    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

    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

    那么所以带头巾遮挡风沙。还有就是羊肚子毛巾有遮阳的作用

    仔细看的话毛巾是从后往前匝的

    多出来的那块有避免让太阳射住眼睛的效果

    听说还可以吸汗,不被汗水迷了眼睛,白毛巾的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冬天陕北地区的西北风吹的格外强劲,男人的头发又短,有时候就会觉得头皮有点冷,戴上一条白毛巾刚好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

    另外戴头巾也形成了陕北的一种文化特色,基本上我们想起陕北,就会想起来他们的白头巾,红腰带,还有陕北的民歌也是格外的好听,风沙遮脸,湿毛巾擦一下就好,头发里都是沙子……东中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时间长了可能又有了别的含义?”

    一旁的周晓雪崇拜地看着周子林道:“哥,你懂得真多……”

    周子林不在意地笑了笑,唯独一旁被忽略的棒梗心里很不是滋味,嘟囔着神气什么?

    不就是知道的多一点儿吗?

    要不是自己被举报,才不会万里迢迢来这样的破地方。

    他心里也知道,周子林在欺负自己,可惜人生地不熟的,他也不敢反抗。

    心里却在想着,到地方之后,一定要给家里写信,让他们想办法,让自己离开这个鬼地方。

    从县城到双水村,还要走上三十里地,按照他们的脚程,因为东西都被骡子车拉着,所以他们属于轻装上阵,但即便如此,三十里地,怎么着也要走上个六七个小时。

    三个人虽然是知青,但是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骡子车是三个人轮换着坐上休息。

    一直到过了晌午,李大友才带着风尘仆仆的三人来到了原西县的石圪节公社。

    这个时候无论是周子林还是活泼好动的周晓雪,都没了那份儿灵动劲,很显然是累惨了,至于棒梗就更别说了,这辈子他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感觉一双腿都快废了。

    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被贾张氏和秦淮茹百般呵护的他,哪里吃过这种苦?

    李大友说道:“额们双水村在田家圪崂的对面,从庙坪山和神仙山之间的沟里流出一条小河,与东拉河汇流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洲,从田家圪崂的公路上下去,过东拉河,穿过三角洲枣林中的一条小路,就是和东拉河在庙前交汇的哭咽河,正是有了东拉河和哭咽河,才有了双水村这个名字,你们在这等一会儿,额去叫村支书他们过来。”

    李大友离开以后,棒梗再也顾不上什么风度,一屁股坐在了地面上,周子林也懒得管他。

    不多时,李大友就带人回来了,

    为首的是一个胡子拉碴的老汉,裹着有些发黑发黄的白毛巾,走进了还能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的老褶,他脸上满是热情

    “额是双水村的村支书田福军,欢迎知青同志到额们双水村来!”

    田福堂吩咐着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帮着周子林拿着行李。

    然后对这李大有说道。

    “大友你先和他们几个帮三位知青同志送行李,然后大家一起吃个饭,为三位知青同志接风!”

    李大有点了点头。

    “知道了。”

    然后就领着周子林和周晓雪在村子中左拐,右拐到达了一处院落,至于棒梗被引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双水村位置偏僻,从来没有城里人来过。

    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老少来观看。

    周子林也丝毫不以为意。

    这是一个挺大的院子,典型地陕北农村窑洞。

    从外表看有些破旧。

    窗户上倒是用纸新糊过了。

    院落内打扫的也干净整齐。

    李大有笑着说道。

    “这儿以后就是你们两个的住所了,村长已经派人收拾过了待会儿会有几个大事儿,给你们送被褥和一些日常用到的东西。”

    “我也得回家去了,昨天就上山弄了一捆柴火,马上给你们送过来。”

    看热闹的小孩也越来越多。

    周子林拿出一把糖,给他们塞了几个。

    “吃糖可甜了!”

    而后周子林对着周晓雪说道。

    “小雪出门之前让你买的护手霜,肥皂都带了吗?”

    周晓雪笑着说道。

    “我哥的吩咐我能不听吗?以为我是棒梗那个傻子呢?”

    周子林点点头。

    “我们初来乍到,你应该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吧?”

    周晓雪说道。

    “哥你就放心吧,我保证和一会儿来的大婶打好关系。”

    周子林进了屋子里。

    屋子内略微带着一些久无人烟的气息。

    里面生着火炉。

    等过段时间那些气味应该就没有了。

    刚进门就看到了火炕。

    屁股坐上去都是温温的。

    把随身的行李拿了出来。

    门外就响起了几个女人的声音。

    “两位知青的周同志在吗?”

    周晓雪迎了出去。

    就看见几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有的拿着脸盆儿,有的拿着被褥,还有的拿着一些粮食。

    他们热情的帮着周子林和周晓雪摆好了,这些东西然后又帮忙打扫。

    “刘婶这是护手霜,平常干活的时候擦一些,我保证您的手跟18岁的小姑娘一样,滑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