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二十一 道德论

二十一 道德论

    人生万道论二十一

    道德论

    —周北辰

    从前有一条鱼,一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在一条污秽的河中游玩,吃些污水藕根度日,弄得躯体弱小,但却未觉生命的悲哀。没有人注意它,钓鱼的人不要,网鱼的人不需,它是一个无用之物,在青草浮萍之下,保全生命,准备一生就喝些污水,然后终其天年。也常常有人来小河边洒鱼食,可是那些大鱼抢得飞快,它抢不过,也不屑于去抢,反正就这样过一生,福轻乎羽,祸重乎地,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争名夺利,最后逃得过砧板吗?

    可是有一天,有一个散发着仙气,肌肤若冰雪,穿着裙子的女孩来到河边,手里面有几颗鱼食。那个女孩洒了洒,发现就剩一颗,这时她突然发现一个荷叶下隐藏的小鱼,正畏畏缩缩地要探出头,小女孩一把抓过,说道:“这么弱小,可惜我只剩一颗鱼食了哟,哈,给你吧”,给小鱼喂了食之后,亲了亲小鱼的嘴唇,然后道:“希望有天我还能见到你哟,希望这一天不要太长喲!”说完,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

    小鱼看着女孩离去的身影,心里想,能不能带我一起走啊,可是小女孩还是走了。小鱼在这条污秽的河流中等了一年,可是再也没有见过小女孩,它知道自己等不到了,于是毅然决定去外面找,有人告诉它,只有在深海中化龙,在九天之中飞舞,才能找得到小女孩喲!于是这条小鱼,穿过无数荆棘险阻,江海湖波,终于抵达大海,只有在大海之中才有化龙的机会,可是它走到大海的时候,发现这些鱼没有成长,都在鱼吃鱼,相互斗争,物质名利。

    有天,他见到一条行将朽木的老鱼在吟道:“君不见,龙与鱼,本无常!龙若有欲即为鱼,鱼能无欲鳞虫王!世人所欲固虽多,饮食男女为大屙!”于是他向前问道:如何化龙?老鱼告诉他:“今天的鱼都以为去争夺外面无边的大海,才有化龙的机会。却不知,真正的大海是在内心,而这大海,是由道德组成的,我早年获得一篇论道文章,姑且给你看一看,你从其中体悟一下人类如何修行,只有断尽兽性,才能化龙,才能去找你的那个小女孩。于是老鱼随云烟而游走,留下一篇文章。

    全文抄录。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最关键的一个概念,便是道德。何名道德?不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善恶的评价方式,而是先天为道,后天为德,集先天和后天一起,才是道德。

    什么是道,庄子云,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便是人初始的灵魂意识,俱是生于混沌状态之中,不分善恶,不分阴阳,无一切所有物,所有念,自性是独立清净的个体,若人能够超越阴阳男女,守住先天自然独立个体,不随男女而动,便为得道。

    释迦牟尼悟道之后,说了几句话,过去我的心不可得,现在亦是,未来更是如此。这个世界一切存在的现相,皆是虚妄,如果知道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故所谓如来者,无所从去,无所从来,天地之中本不存在我,你也从来没有见过我。所以你想以色相来见我,以音声来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离了一切诸相存在,超越男女色相而存在,则名诸佛。你本心是佛,既性是佛,过去是佛,将来是佛,现在妄想颠倒,认为男女色相为已存在,妄认客尘以为已身,心随爱欲狂乱颠倒,故现在非佛。但你所贪念的一切,皆是六尘缘影,梦中空幻,醒来皆不可得。故佛是觉悟之者,它教你五戒十善,断欲根,破我执,只是为了回到你的先天本性,不必妄随男女跌堕轮回,故佛说超脱。

    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更是指出了何为道,可惜人受后天阴阳演变的吸引,贪嗔痴的影响,误以为四大和合因缘而生的身躯便是我,而其先天意识随六根六尘转动,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身好之性欲,心在错综复杂中计较不清。于是便沉沦于后天的欲望,私情中,在钱财名利色中,追逐,挣抢;变得傲慢,自大;充满了斗争,压迫;人人只讲私欲,私情;不讲公义,次序,除了争强斗狠之外,人和动物相似的地方,就在于性交。

    首先人是贪念男女爱欲而轮回,一旦秉承粗浊欲爱的习气而成为形体,终生便在男女中驰骋追逐不休。男属阳,女属阴,合似乎才为整体,因为另一半的缺失,所以男女会相互的追求。男生看见好看的女生,会追求,女生忍不住寂寞,两人会谈朋友,原始爱情是心灵的,是神圣的,可是被无处发泄欲念的身体带偏,导致发生性行为。可是一切皆为虚妄,因为美好色相想要靠近,产生感情,而一旦发生性行为,欲望得到满足,则月盈则缺,双方没有了神秘感,得到的不再珍贵,于是有些玩了几个月,分手。

    分手后,男女又互相在欲爱的大海中,畅游,很多谈十几个朋友的,已是普遍。一直阴阳相吸睡觉,欲望满足换一个,若如此以往,社会则很少再有婚姻,因为男女的那点事被他们玩遍了,谁还结婚,结婚干嘛?如此以往,婚礼之礼一旦废,整个社会不堪想像,没有后代,种族毁灭,任何欲乱的国家或民族没有一个能够传承下来的,面临的不是国破,就是家亡。所有种族的人民全部灰飞烟灭,因为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人,可是在造物者的眼中,你跟那些蒙昧,不经教化的禽兽,没有区别。

    我很理解,为什么伏羲女蜗,要制婚嫁,开文明,周公为什么要制礼,古代为什么大谈礼节大防,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制婚假,定礼乐,使夫妻忠贞礼节维持两千多年,你今天根本不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夫妻之礼,则没有家庭,没有家庭,那国家还是成为一个国家吗?古人所讲的夫妻礼节出了事,你今天所看见的一切,全部都会消失。

    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周公制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故而乾道自强不息,坤道厚德载物,男要忠良,女要贞洁,一切以修身为本。

    这是后天的阴阳大道,自伏羲制婚假,周公制礼,孔孟言仁义开始,无论是谈礼节大防,还是道德伦理,都是需要男女众生做到一点,那就是除了自身的妻子可以亲近,其他天下一切的女众,都是敬而远之,好色而不淫,男女授受不亲。除了自身的妻子可以接近,其他的女众,就是跳入刀山火海,也不愿意交融,这就是后天之道男女的修行,要修夫妻的忠贞,所以通过礼节而入圣贤之门,通过欲念而入禽兽之门。

    可是这个后天之道,从新文化废孔开始,代表就是要推翻后天之道,推翻伏羲,周公之道。于是今天,可以看出,男女不讲礼节,忠贞,众生一片混乱,迷苦,出轨离婚数不胜数。夫妻之礼废,则三途六道苦,而淫僻之罪多也,性行为已经随便发生,没人愿意结婚,而导致邪淫之罪如恒河沙,罄竹难书,这才是整个人类社会最难以解决的思想文化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切不会有存在的余地,这是万世之基。

    我小时候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高一便辍学,恐怕一生无所建树,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之《老》《庄》以求其道,学之《孔》《孟》以修其德,参之《左传》《国语》以晓其义。闻古者重修身,将以责成人之道,既圣人之所用心者也,然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致使礼坏乐崩。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扰乱仁义,虽然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天下之险,皆为阻厄,无一二生计可活,沦为卑夫仆人,尝自怯恨,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可其道未成,不得见知于天下。

    于是取《尚书》《左传》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兀然端坐,终日读之七八年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冬寒衣不蔽体,年丰饥不得食,益慕圣贤之道,口传先王之言。于绮绣戴珠之士,视为旁骛,于男女欲爱之举,无慕艳意。思想浮于空言,不适于实用,常常无经济来源,常堕草野泥途之中,有冻绥之患,既亲属蔑视,也不改其心。生有愚鲁无用之身,不得奋发于人间,求名求利,只得退而修其身,幸其道之将成,道德文章可以见于当世的贤人君子,心亦无所愧恧。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故我以为,人生来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一是悟道修行,即是除去后天的贪嗔痴,断除自我的迷惑,到达混元无极,独立自由的状态。二是要修后天的公义,正义,自强不息,自净其意,人活着的意义,后天的方向在这里。今天的人舍本逐末,自高自傲,贪念钱财色欲,弄得色相惨白,色浊神枯,我以为没有什么意思。一切有生命的个体,活着都是为了解脱自己,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于礼,一天看各种闲书,野书,学歪知,邪识,如果学习十几年,不能对修身有益,所学无非水月道场,做梦中佛事。

    因为一切道德思想精神文化,都需要实修实证,何谓实修实证,以断男女之欲为修,过程中证到可以超越,可以战胜男女之欲的思想,乃为实修实证。可以让自己坚守,宁死而不愿做不敬之行,不义之举的思想,乃为实修实证。

    譬如男女性事,除了夫妻繁殖后代,不得为之,其他多是一种兽性欲念的释放,肉体官能的刺激,太多奸淫掳掠,使人丧失神性而回到禽兽之欲中来,使人沾惹欲念而无限沉沦,丧失自我独立人格,甘当欲奴,还认为这是一种快乐。

    世人常常喜欢说仁义道德,可是他们完全不明白仁义道德,甚至没有拥有道德仁义。道是先天混元所生独立意识个体,意识和意识之间没有瓜葛,甘其居,美其俗,老死不相往来,意识更没有分别男女,阴阳,清净无为,无善无恶,这是道。道是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可是后天当你想要男女媾交的时候,沉沦人欲的时候,你已经丧失了你的道,丧失了自我独立的意识。

    失道之后需要找回,便需要修出仁义礼智信,因为无边男女欲爱之中,众生常常随顺男女爱欲而动,到七老八十还有性欲之念,完全不能自持。导致生死轮回,无限颠倒;贩肉自活,炫卖女色;老则色哀,死则堕落;迷已失相,你无寿者相;三界火宅,病死多忧患。

    而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明显与人欲不相符合,这是因为他们在人欲之中,不忍见其毂触,不能无边的释放自己的兽欲,证悟到,仁义之心,良知之心,恻隐之心,于是男女在人欲之中回头是岸,不行不净。故而有仁。

    若于男女欲爱深海,证悟公平之正义,应该男不解衣,女不解带,两人盘腿静坐,用眼睛相视,满足欲心,直此一道,当直上他化自在天,这才是男女公平正义的爱,不存在浊欲攻受的爱,悟了正义,便从人欲回头。故而有义。

    若于男女欲爱深海,明白双方不得不繁衍后代,但依礼行事,其仪男俯女仰,以和天覆地载,使乾坤有序,夫妇有道,平常相敬如宾,发乎情,止乎礼,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哪里像今天,不择时间地点,开发姿势,制服诱惑,增长欲爱之心,人若是悟了礼乐,便从人欲深海回头。故而有礼。

    若于男女欲爱深海,证悟智慧,用真正的智慧觉悟观照,明白一切男女皆不可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为妄念妄想,一时情欲发动,不过水中花梦中月。过后虚虚空空,捉捉弄弄,碰十个一百个,最后除了落得空虚与苦痛,恶道辗转,最后得欲望了吗?不可得,于是智慧觉悟,心无所往,欲海无边,回头是岸,故而有智。人都说自己有智慧,有理智,理性,独于欲爱,心被形役,识被情迁,毁她节行,刻薄乱生,为智吗?

    也是人欲对人的影响还是太重了,凡夫众生尚且不说,就连读圣贤书的人有时都不能免俗。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欲,拔山盖世英雄,亡身丧国,博学读书之士,败节堕名,纵受三途之苦,地狱,饿鬼,畜生,在所不惜。何况整个后天阴阳世界,七十亿男男女女,皆有欲心欲习,社会风气又如此跌落,几乎一堕人欲,谁能回头?都只能在人欲中兜兜转转,放弃自我,纵然神仙下凡,也恐惧恐惶。

    但是君子修身立道,好色而不淫,他们永不放弃对于完美高尚人格的追求,故而他们或许也有欲,也曾沉沦人欲千万重,衣服也沾惹了许多淖渍,但是他们以戒为师,宁死不屈,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言败的灵魂,能为道戒到天地毁灭,至死不休。故君子可以寄百里之命,可以托三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故而有信。

    你可以杀死了我,但你永远无法打败我的意志,能和人欲斗争到死,坚守道德仁义,在男女之中走出一条新道,他们用眼睛相视就满足欲望了,知晓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当公平而正义的爱,平等地交流,他们宁愿为道而死,不愿为欲而生。

    这才是仁义礼智,有了仁义礼智信,总称德,德则化道,最后回到混元无极独立个体,超越阴阳男女的独自个体,故而为圣人。超越轮回,经万劫而不灭,沾因果而不染,与天同在,与道长存。

    道超三界,德盖古今,以德为重,以道为尊。先天,后天,合而为一,名曰道德。在无穷轮回中,悲苦劳累,只有修出道德二字,才能脱离轮回。这个宇宙,不是圣人,都是蝼蚁,因为你的命始终自己做不得主,不过随阴阳变化而已,习气要你沉沦?你岂能超脱?说到底不过都是天地之网中的生物,不过棋盘上的棋子,你被执棋手下在哪里,你就动不了啦。

    阴阳六道轮回,悲苦不休,程序中的工具人,镰刀下的韭菜,只有自身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修出无漏之身,到达混元无极,易经说天道四九,遁去其一,儒家云,唯精唯一,允执厥中,便是从后天阴阳两性回到,混元唯一,超越男女之分,本来无一物,一叶一如来。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无缚无解,不然不灭。不沾惹一切的世外尘埃,心外无物,心内无欲,因为心有所执,即不能解脱,天地不能阻其志,阴阳不能动其心,情色不能引其欲,成为超越阴阳,天地,五行的独立个体生命,故而超越轮回,成为有限时空的无限存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圣人即是“道”。

    而作为一个卫道士,一个修行道德仁义礼智信的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人格的人,一个战胜人欲千万次的存在。我们可以为道去死,宁愿受刀山火海,受火山剑林的刑罚,宁愿穷困潦倒千年万年,身无完骨,尸供蛆蚁,也不愿意违背道做男女间不净之事。你纵然拿着一千万亿,一千万个美女美色来诱惑,我不屑一顾,纵然刀剑加身,宁死也不悔改。道已经比所谓的生命重要千倍,比所谓的钱财名利重要亿倍。故圣人既为“道”。

    而当初造物者,创造这个世界,一定是因为爱,是心灵的爱,神圣的爱,超越欲念的爱,这才是这个世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杀,是为了歌颂破灭前的壮丽。

    能够超越男女则为道,能够不为男女所动则为德,而人类?你们说的道德又是什么?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可怜吗?因为你弱小,所以要满足你的欲望,才有仁义吗?呵呵!这个世界时日已无多,末劫来临,诸君珍重,黄花遍地,风中微凉,北辰顿首。

    那条小鱼儿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恍然大悟,瞬间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辗转五湖四海,东南西北,开始不犯怂的,豁出一切,在寻找一个化龙的契机,直到身居九天,然后找到那个小女孩,威风凛凛的说:“你看,我也不是一个废物啊!”

    谁知道长大的小女孩说:“嘻嘻,我是故意的,我如果理你,或见你,你根本不会踏出这一步,你看我钓鱼厉不厉害,嘻嘻,走吧”

    “去哪”

    “去你的心里啊!傻瓜。”

    “去你mb,滚,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