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人生万道论 二十六 治世论

人生万道论 二十六 治世论

    管子为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何谓仓廪实,衣食足者,便是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既得利益,所以愿意去维持一个制度的秩序,因为维持,所以知道礼节,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知道荣辱。一个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越多,一个政权则越加稳固,社会则更加安定。而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越少,或阶级固化,上下不能流通,则社稷不能安定,人心则思变,到达一定程度,则大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流水不腐,而死水一定是臭的,发烂的,臭就会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而万事万物一定要有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为他人作衣裳。一出戏,你唱一下,我唱一下,这样才精彩,如果只是那么几个演员一直登台,观众看多就会生厌,厌烦了就会不配合,谁都想登一下场。如果一直没有自己登台的机会,永远只能干巴巴地看戏,那么就会躺平,非武力不合作。

    所以真正一个好的秩序,不说所有人,而是百分之六七十都有希望,甚至百分之百,就像释迦牟尼说,人人都可成佛。只要能改过日新,断情灭欲,寂然安定,谁都可以成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朝能行八百年,在于推陈出新,分封诸侯,让利天下,大的,中的,小的,便有了各路利益既得者,而又导之以礼乐,加之以思索。都没法横扫天下,而又要维持利益,便须尊王攘夷。齐恒公天威不敢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让天子蒙羞。而想更姓改物,除非创制天下,事实证明,后世没有超越周朝更好的社会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社会风气开放,阶级流通,于是滋养出百家之学,古之士子,三月不仕则相吊,去周不可,去鲁,去鲁不可,去齐,总有用武之地。于是各路士子,只要身负才学,便可出将入相,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的名士,什么百里奚,蹇叔,商鞅,孙膑,庞统,苏秦,张仪,李斯……等等,从春秋战国登场的底层士子,比后面两千年,大一统的王朝应该要多很多。因后天下一君,四海一国,士之行道,不得志,便归隐山林,独善其身也,焉有他命。一个制度越是能够流通,所激发的思想文化越是高明。而一个制度越是死板,所激发的文化越是浅陋。

    任何王朝,最怕阶级固化,一旦固化就是毒瘤。于是从隋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人才,科举成了社会唯一流通通道,阶级上升通道。读书人,只要能修身达义,便可齐家治国。不看出身,只看道德才学,今朝为放牛郎,明朝为天子客,故什么范仲淹,王安石,也能不拘一格当宰相,使天下读书人都有希望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昔日龌龊不足夸,一日看尽长安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故科举能盛行一千多年,并且这个制度给人终生希望,你到五十,六十还能参加科举,还有改变命运的希望。

    很多人拿范进中举,讥讽嘲笑万恶的科举制度,认为荼毒人心,破害生灵。范进是饱尝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谁都喷一喷。却不知道,别人到了五十岁,还有人生的希望,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范进在各种不利条件下,社会保留了一条窄窄的通天之路,给所有底层人希望,后面范进成了正四品的通政,什么水平,大家自思。而今一旦沦落,一步走错,很多人一生便注定只得工厂打螺丝之流,而且终生无望。因无恒产,故无恒心,于是不过每天躺着打游戏,刷刷娱乐,如此制度,便是死的制度,只能让人躺着绝望,不能活着奋发。

    知乎有人解水浒,宋太公,得知宋江去做了押司,无法再参加科举后,宋太公差点儿没气死。看着跪在地上的宋江,宋太公骂道:“你这畜生,知不知道做了吏员就不能再科举了?你为什么不继续考?”

    宋江说:“儿子不孝,这么多年也没考上,给家里添累赘了,实在不忍呀!”宋太公一口吐沫吐到宋江脸上:“呸!狡辩,咱们又不是那些穷鬼家,一两年不干活儿挣钱就活不下去了!你别说考个十年八年,就是考个二三十年又怎么了!家里还指着你挣钱吗?”宋江不敢擦脸上的吐沫,只是磕头:“父亲息怒,父亲息怒!”

    宋太公也不听他的,继续说:“咱家不怕你不挣钱,怕的是没有人做官,保不住这家业,哪怕你继续考,也没人敢欺负咱们!谁也不知道明年你是不是就考上了!科举这么难考,正是咱们这些殷实之家的机会,你怎么不珍惜呢!”

    很多人不怕穷,不怕苦,就怕没有希望。如果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改变的机会,底层一辈子是底层,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也真的是除了能躺平,还能干嘛?即便当真鼓起勇气结婚生子,努力的培养一个小孩子,辛苦读书十几年,各种通关斩将,考大学,认为状元及底,就要改变底层人的命运了,结果后来一看,全然不是心里想的那么一回事,每月几千块,mmp,玩个毛线,怎么玩?当底层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只能用断子绝孙来维持最后的尊严。若是很多人无妻无子,人生无望的状态。你要这么玩,他陪你玩到底,他本来一文不值,他有什么豁不出去的,舍得一生寡,只要有一个契机。

    史上西方和东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西方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鸿沟几乎是不可跨越的,因为身份是世袭制。毕竟就算你就是再有能力,再有战功,你也不可能把你死去的爷爷奋斗成伯爵。而东方从隋文帝开始设立科举,便是一件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的大事件,意味着我国开始从门阀士族转变为皇族+官僚集团+乡绅+平民的四层结构。而且最关键的核心是,四个阶层之间可以相互流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无数平民子弟的梦想。平民和贵族共分官员,有阶级提升的机会,故而两千年还比较稳定,现今一出口,华夏五千年泱泱文明,而西方,却没有源远流长的文明。

    万事万物,一定要有希望,才能流通,读书能当官,和读书能挣几千块,截然不同的概念。即便公考,很多也不过文书、捕快、账房之类,终生都难以升上去,有希望吗?故出生率会无限地降低,因为底层小孩,生下来就没希望,他玩什么呢?读书十几年打螺丝吗?阶级一定要流通,只有流通万物才能运转。可以通过强迫性地堵截,来管理人的身体,却不能束缚人的灵魂。常常各种贴吧,平台,有过激言论,便会被封,文章有关键字,便不能发。却不知妨民之口,甚于妨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故治理水患的人,一定是疏浚水道使水流畅通无阻,鲧障洪水,九年无功,一味地堵,而不流通,必灭,堵不如疏。治国者,便应开导百姓,让他们敢于说话,故天子听政,公卿至于列士进献诗,盲人献曲,史献书,乐师进箴言,膄者背诵,蒙者吟咏,各路艺人工匠向天子进谏,百姓的意见则渐接的传给天子。而后王斟酌,是以事行而不悖。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川和河流,如何能一味的堵截呢?阶级如何能一味的固化呢?如果贵者恒贵,贱者恒贱,会导致什么呢?

    便会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当上层认为自己的阶级已经巩固,没有人能威胁自己的时候,便会骄傲自大,放纵自得,贪欲无限,各种骄奢淫逸,败法乱正之举,层出不穷。古之士大夫早上接收学业,白天研习,黄昏复习,晚上反省有无过失,才去休息。而今所谓的上层,很多除了玩几张钞票,倡导什么金钱物质主义,能干嘛?故国语曰:“沃土之民不材,淫也,脊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故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故先生之治民,必注重导之以礼乐。”为何

    根基在于人,我们把我们的人性想得太好了,认为人人都是圣贤君子,不必加之以礼乐。然在生物学上称人为高等动物,人便还有动物的一面,有人说人是从兽类进化而来的,所以人有好的、属于人的一面。又有坏的、兽的一面。也有人说一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古代西方有“马人”(即上面半身是人,下面半身是马;古典绘画中可以看到。)。有一个现代雕塑,上面半身是人下面半身是马,但是作品的关键是:上半身的人拼命向上挣扎,希望从下面半个身子(兽性)中脱离出来,……我体味作者的意思是希望人能够完全从兽性中脱离出来,具有完整的人性。

    今天很多人都冠冕堂皇,外表看起来堂堂正正,穿过他菲薄的皮肤看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欲望,密密麻麻全部是那些自私堕落的念头,全身上下就随着动物本能的兽性而跌堕。失去了人的节制,克制,责任,良知,变得粗糙,野蛮。当然不能说完全是兽,还是有一定的人性,只不过比例很小,已经敌不过那庞大的兽性了。所以我们到底是人,是兽,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圣经说人有七宗原罪,贪欲、傲慢,嫉妒,暴怒,饕餮,色欲等,难道独我迷茫,他人不迷茫吗?

    假如所谓人出生以后,不接受礼乐教育,诗书之学。任凭动物似的冲动行事、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节制、没有禁忌。不学习“礼乐道德,思想文明”,兽性部分就不能缩水、退化。人性部分就不能成长、壮大。那么人就会更加地像一个禽兽,就不能摆脱兽性的拴绑、成为一个人。毕竟向坏的地方学习,更加简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故而荀子说,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之本性,生有耳目之欲,有声色之好,顺是,则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生而好利,追逐物质,顺是,则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放纵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性情,就一定会争夺,违背名分,扰乱礼仪制度,从而导致暴乱,今天人和人之间还有礼仪吗?所谓的上层,觉得地位稳固,不是一片骄奢淫逸吗?顺人之性,不安于室,没有文明礼仪,就会偏邪险恶,悖逆作逆,违背社会秩序?所谓复兴,人道不兴,从何谈起?

    眼睛喜欢美色,耳朵喜欢美声,嘴巴喜欢美味,心中喜欢利益,身体喜欢安逸,这是人的天性。浅薄的希望变得丰厚,丑恶的希望变得美丽,狭隘的希望变得宽大,贫穷的希望变得富足,卑贱的希望变得高贵,这是人的常情。而没有礼仪文明的引导,一切就会变得紊乱,不懂礼仪就会违背事理。饿了要吃饱,冷了要暖和,累了要休息,如果一味顺从性情,就不会有谦让。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建立君主的权势来统治,彰明礼义来教化,兴起法度来管理,加重刑罚来限制,使天下安定而又秩序,合乎善良,男有妻,女有夫,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使天下井然而有序。

    而今虽有国之权势,刑法之威严,却没有礼仪的教化,人心的引领,故观察天下人民的关系,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当阶级固化而不流通,没有行成贵族+官员+乡绅+平民四层结构共同流通,而引导天下,便会行成金字塔的结构。一切的资源全部服务那百分之几的人,便和导致上层和几十几百的女性有染,而底层早已无力的婚嫁,结果都是不结婚,旱得旱死,涝的涝死,一切都向着物质利益,不能引导,人人任意妄为,贪图私利,争夺权势。故几千年都在讲仁义法度,如果缺失了礼乐仁和,还有几千年吗?

    尧问舜,人情怎么样?舜答道:人情很不好,何必问呢?有了外遇,就不太尊重妻子了。欲望满足了,就不讲诚信。取得高官厚禄了,就不忠于君主,人情啊!很不美好,何必再问呢?故而需要仁与义,才能磊磊然横天地,冠古今,而不穷。卓桌然轩士林,犹雷霆震而风飙驰,且不息。故所谓大贤,与苍穹等高大,与诗书所称无间。故奇伟闳通之士,不避荣辱利害,以共立先王之教而免于衰灭之中。周游处世,当有扶衰救缺之心,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圣人之道已没,非命世大贤,以仁义为已任者,谁能救而振之乎?

    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而非结局。任何人都有改过之心,向上之心,普通人也能成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如果能让普通人掌握道术的方法,努力学习,专心致志,认真思索,仔细观察,日积月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就会与天地相参,而后乃可以成功。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为什么能做到,而我为什么不行,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对于大众,在于教育和引领,学之其上,得乎其中,学乎其中,得乎其下,目标要向饶舜禹汤,而几个娱乐明星成为社会潮流,人心风向,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吾闻楚国有宝,曰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拜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故国之宝当为信,当为仁,当为礼仪,以明示百官,犹惧而失之。若夫哗嚣之美,楚之蛮夷,不能宝也。中华悠悠古国,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故在于此,而今泱泱华夏,愚昧丛生,国人于邪魔强盗阴险心力渗透、攻击治下,神圣使命渐渐失忆,泱泱中华众生却败于甘愿自卑、沉沦、散弱之积弊。以金钱为宝,物质为宝,我辈恰逢此乱象当前之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醉娱乐轻大志,谋小私绝大利,毁文明于无耻。

    苟活于当下,遗失神圣之使命,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蔑毁先民之道德,醉心于享乐。人心本恶,善乃修习,孔子明之故说修心,知止而不怠;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愚;老子明之故说无为,清静而不私。皆在于引导人心,向之礼义。故治世者,不单为满足众生衣食口腹之欲,更在于引导众生向之仁义前行,礼乐并发。使人人都向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德。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唯有思想文化复兴,民族才能复兴,要回强汉盛唐,不止是经济,军事,更在于人文礼乐,思想潮流,使每个人都有人生的正道,人生的希望,阶级的流通,才能燃烧生命的光和热,立此大心,聚沙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亮天之明,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人人追求真理,修身济世,则能贡献身心,护持正义道德。从而慈润天道,德化昆仑,使五千年神州屹立寰宇,亘古不息。帝王受图定鼎,欲传万代,布政天下。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必贵忠良而鄙邪佞,必绝奢靡而崇俭约,必重谷帛而贱珍奇。

    国语,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这不可以。先王昭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武力聚积起来关键时候用,故动则威,使人惧;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会失去震慑。故周文公之《颂》曰:‘将兵器收藏,将弓箭藏入皮囊,我求美德,施予华夏。长此以往,君王必能天命久长。

    先王对于百姓的教导,端正其德而使性情宽厚;增加他们财富的收入,改进他们的武器用具;指明事物利害的方向,用礼法整顿他们,以文化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如此,才能保证王室的基业世代相承,并且能够日益壮大。

    先王世代掌管农事之长,侍奉虞、夏两朝。到夏之衰落,废除农官而不再致力于农业,致使先王没有工作,被炒了鱿鱼,只好自窜于戎翟之间。但不敢怠业,时叙其德,纂修其序,修其训典,朝夕克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继续发扬光明磊落的德行,用仁慈与温和恭谨地侍奉神灵、保护百姓,神灵与人民没有不欢欣喜悦的。但是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无法忍受暴政,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拥戴武王去讨伐他,武王为解救万民于水火,于是有商牧之战,这是为了体恤百姓,才致力于武力。

    昔年恒公问管仲如何治世,让百姓安居乐业,管仲对曰:““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种男女,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之间语言嘈杂,不能安心做事。故农在田野,商在市井,工在官府,士居州处,男女有别。

    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年幼者论学。诗以言志,礼以立身,从小就受到熏陶,他们的思想就安定,就不会见异思迁。

    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四季不同的产品需要,辨材质之优劣,讨论器材的用处,然后选用合适的材料。旦暮从事,使产品适用于四面八方,然后告诫子弟,互相交流技艺,这样工匠的后人就不会见异思迁。

    商人聚集在一起,了解四季的不同需要,熟悉本地货源,掌握行情,然后进行各种低买高卖,销往四方,旦暮从事,又告诫子弟,互相谈论生财之道,这样商人的后代就不会见异思迁。

    农民居住在一起,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耒、耜、耞、芟的使用,春耕秋收,旦暮从事,然后教诲子弟,农民的后代就不会见异思迁。他们从小接触的都是群体范围的事,就不会有超越群体范围的想法,就不会沾惹不良习气,而其中的优秀者,便可做官。

    而对于最重要的男女大防,通常是非婚男女不同席,不同食,女子未婚之前,一直待字闺中,学女工雕刻,不会和任何男子有多余的接触,这样就不会有婚前私情。结婚之后叔嫂不通问,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季康子的叔祖母,季康子前去看望她,她就开着房门和季康子说话,彼此都不越过门槛。一切亲属,没事,尽量不要来往接触,即便回娘家,男女不杂坐,即便亲兄弟都不要同席而坐。

    世间男女,唯有夫妻可以相互接触而来往,其他一切的男女接触,该避免就避免,无论什么关系,这样就不会见异思迁。古代为什么要讲男女大防,因为众生男女情欲之心本来就很重,一旦接触过多,便会有贪著的种子种下。民国学校,还分男校,女校,今天则全部是男女同校,经常见很多小学生就开始谈恋爱,初中生就食禁果,高中就怀孕。毕业以后又有各种同事,朋友,相互接触,男女无节,饮酒不罚,这个世界男女产生的关系已经太多太乱,所以结果也如日韩的片子,一样混乱,结婚不知礼节之分,亲疏无别,朋友无度,经常来往接触,喝酒聊天,这样的世界,只能每个人饮其无可奈何的悲鸣。

    男女一旦无礼,人便跟禽兽无异,这个世界,最难治理的就是男女这一关。这一关,弄不好,这个地球,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不过禽兽行而礼乐亡焉。古人尚且知道男女有别,人类进化了两千多年,没想到,不过如此,有几人还知道左传国语的微言大义?男女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某些综艺,一群男女嬉戏打闹,撕名牌,优雅吗?结果如何?世风男女整天喝酒,聚会,不出事才怪!各种不是夫妇的都来往,接触,也或每个人都心思纯洁,无一念之邪,那则是我北辰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但我始终认为,只有男女安定,夫妻和睦,才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此为治世之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此为治世之道。礼乐仁和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