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人生万道论 二十八 退世论

人生万道论 二十八 退世论

    自古道,功成身退,天之道哉,天道无常,万事万物本就是起因,发展,高潮,结尾。佛教讲人生是生老病死,讲宇宙成住败空,这是客观天道的规律,不为人为所改变,故不为尧存,也不为桀亡,不是人为善良就有好结局,都要尊从天道行事,顺之则昌,逆之者亡,时机不至,太公钓于渭水,文章盖世,孔夫厄于陈邦,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人生可以输九十九次,但一定要想方设法赢一次,你生来的牌面可能不好,大王四个二都没带,福报有限。而人只要居于人下就不可避免要受制于人,就要受欺,你必须忍受,哪怕是辱践也要忍受;但是,你如果只是忍受而不思报复永远忍受下去,那你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软蛋狗熊窝囊废;你在心里忍着,又必须在心里记着,有朝一日一定要跷到他头上,让他也尝尝辱践的滋味。

    就像韩信有胯下之辱,因为他此时不得势,故而不能发,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已经失势,故而需要卧薪尝胆。曹操觉察到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故而司马懿需要隐忍苟活。人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顺风顺水,不顺的时候,人必须要学会能屈能伸,不能屈的人永远不能成才。就如伏羲之名,羲代表太阳,太阳热烈散发,而伏就是隐藏,只有能够隐藏,光芒才能更强。故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尺蠖之屈,是为了伸展前行,龙蛇之蛰,是为了保全生命,人必须要学会退让和忍受,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故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潜龙不能动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潜伏,当能动的时候,必须要学会风林火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一定要学会在暗中谋划,而事情一旦决定,便其疾如风,侵略如火。不给敌人任何机会,就让狗咬你一口,你不要去咬狗,慢慢先忍,忍到狗失势的时候,直接杀狗吃一顿饱的。先礼后兵,讲了不听,用兵则不要有仁慈之心。

    人生是一场长途比赛,不是短跑,一时的名利荣耀算不得什么。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隐忍一定是人最好的武器,最高的智慧。那些狂的,傲的,让他们先去狂,你有大王四个二你随便出,除非你步步好牌,要不一个时机出错,你就没有机会。故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你只需要学会潜时以待,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如果一个人福报有限的情况下,想要赢一次,必须要学会惜福勤俭,你的有限资源应该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和别人攀比外在的物质。王安石,司马光,贵为宰相,一生一妻,忠贞不渝,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他们独以俭素为美,自古君子美的是才德,而不是物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小人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自古骄奢淫逸,没有几个能留名于后世,那些贪恋权势的人,不过是为了富贵,而真正有权势的人,相反都很勤俭,一心为天下,自己常常两袖清风。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管仲相桓公,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姑且不谈这种美德,只是当一个人福报不足的情况下,你要成大业,必须要学会节用。节用则爱人,爱人则有礼,有礼则雅,雅则谦和。故虚已者进德之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狂妄,只因不知世间广大;虚心,是因为饱览过各色风景。:“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王阳明说:“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魏征给李世明上书道,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首先你要拉拢一些人,幕下要有左辅右弼,各路文武之才,你要有一套班底,才能争夺天下。这些人,都是很有才学的人。如果一个人很骄傲,便会居高临下,趾高气昂,颐指气使,一副老子最大,不可一世的感觉,那么,那些文武全才,每个都是眼高于顶,为什么要帮你做事?你既然很傲气,你一个人争天下治天下好了。

    那些很傲气的人,有几个成事的,不过败家丧德而已。

    人没有傲骨,就会失去做人的原则,就会随波逐流,就会奴颜屈膝。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和立场,不为外物所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人不能有傲气,傲气就是盛气凌人,狂妄嚣张。有了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能干,比别人高出一筹,从而目中无人。这就是他今后失败的先兆。有了傲气的人,当成功的时候,赞扬、奉承之词迎面扑来,他就会飘飘然。

    人就怕的就是飘,人一飘,就没了分量,失了沉稳,过往积累的一切,容易烟消云散。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一个人开始飘了,危险也就随之而来。一个飘飘然的人也常常昏昏然,如坠入云雾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对方,甚至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戒傲,戒躁,从隐忍修来,一个不能忍的人,永远不能成事,时机还没到,就大吼大叫,不该你出手,就急忙下场,自古以来一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而一旦事成之后,人最惧居功自傲,亢龙有悔,故受之以谦,才能保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该你退下的时候,你就要退下,懂得进退,才能保全,知所先后,则近道也。事情到了结尾,就像登完高峰,就要准备下山了,解甲归田,隐居山林,才是出路,想一直站在顶峰之中,究竟意欲何为?

    古代善于保全自身的人,不文辫是非,不炫耀智巧。独立自由而反自然的本性,知足者,不被物利所累,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愧。君子学习,通达于道德之场,才是通,不是外物通才能通,分清外在和内在。得者,时也,失者,势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分清楚局势,看清楚规则,该走则走,迟则生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何况真正得志的人,不是指获得高官厚禄,而是指自在的修养充足,快乐得无以自己。现在人所说的得志,无非得到钱财名利,荣华富贵,而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偶然得到的外物,暂寄于此。暂时得来的东西,来时无法阻挡,离时不可挽留。因而,能够不为高位而放纵心志,不为穷困而趋炎附势,富也好穷也罢,其间快意相通,自然也就无忧无虑了。现在暂寄的东西一旦失去就闷闷不乐。这样看来,虽然看上去很快乐,但内心未尝不是心慌意乱的。所以说,因追求外物而丧失自我,为附和世俗而本末颠倒,得不偿失。

    世人所说,养尊处优,但很多人身处高位却是劳碌之相,你只是身在高位,并没有心在高位。心在高位的人,超越男女情欲,已经不受男女情欲所影响束缚,不在三界内,超越五行中,来去自由,身心无忧。如果你心有欲念,无法洞本达源,明心见性,不过是被欲念控制的傀儡。今天世俗中的很多男男女女,到了老年便丑态毕露,形容枯槁发霉一般。为什么呢?其实真正苍老的永远不是一个人的身体,而是一个人的意志人格,你被欲火焚烧了身心慧命,欲火烧身把心撞,耐不住寂寞场,坚守不住道德人格,故而越长越丑,形体越来越萎靡。

    人为什么喜欢少女呢?因为少女纯洁,没有被征服过,没有沾惹爱欲的讯息,到了碰了两性,灵魂便不断地沾惹污秽,从此,便年纪越老则越丑。越丑,其实就代表生命在跌落的过程。人顺从阴阳,男欢女爱,便是生死轮回,无限凡夫。人若逆反阴阳,不碰男女情欲,则超越轮回,成仙成道。

    人们爱慕喜悦的,永远是还未完全盛开的花,到了花朵完全盛开或许已经凋谢,萎靡,则没有人再去看一眼了。少女若是碰了性,则代表花朵已经无可逆止地盛开,没有开花的时候,富贵之人砸百万千万,甚至烽火戏诸侯,不惜千金博美人一笑,而若是花朵已经盛开,则会遭到大幅度的贬值。

    女性结婚生子之后,便意味着生命在大幅度地贬值,经历十几年的欲念攻击,若是一味地顺从欲念,就想着男女交融,不过自甘堕落。以尊贵之身行污浊之事,男女之性,跟动物的性交又有什么区别呢?男的释放欲念,行奸欺之欲,女的顺从欲念,甘当欲物,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欲念战胜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一种傀儡,你的身心慧命被燃烧完了,你的人格意志便不断地跌堕。

    所以为什么女性老了很丑,丑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人格。因为人这一生,可能会受几十年的欲念折磨,欲火焚烧,你越早走出来,终生不受迷惑,自然仙气飘飘,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如庄子写道: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若是走不出来,被欲火焚烧的人格,其身躯则灰暗土貌,不堪入目。所以真正的养尊处优,并不是身在高位,而是心在高位,心是超越男女两性,不被欲火焚烧而堕,故而优雅从容,进退有礼。

    世人所不明白的是,其实自己的身心是被奴役的而不自知。比如一个家族,就像一棵树,每个人都只是这棵树上的枝丫,而不是每个人是根单独的树木。一切的枝丫,开枝散叶全靠树根树干阴阳交合,于是长出枝丫,开花结果。家族之人交合得越多,其实枝干越污浊。因为欲望会传染,会传染到每一节枝干上,一般性,家族里的每个人,秉性习气大概差不多,福报深浅大概差不多,有的只是枝节不同,但根源差别不大。

    这个世界所有欲望问题,到了最深处,无非投胎时男念其母,女念其父,在入胎之时随欲望而转。到了后天长大,人不自知醒悟修行,于是又把这股子欲念向外释放,却永远得不到满足,这就是不知何为道的人。很久以前母系社会,到后世颜色小说,写尽聚麀之事,为什么如此,很多便是因为潜意识的根源,人生最大的无明在于此,故而需要修德,什么是德,德是成长,如何成长,看圣贤豪杰的文章大义就明白了。

    传统有句古话,道德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道德重的人,欲望轻,轻则能自省,自省则能成才。比如南宋曾家,七十年间十九位进士,成文学大家的,官至宰相的,普通的也是市级省级干部。而普通人家,想出一位进士都要祖坟冒青烟,曾巩带自己的弟弟之类,一年六进士,佩服。

    自古以来,一棵树,一个家族,若是习气浅薄,则往上升,习气重,则向下降,天清地浊之理,岂不适用于万物。所以人的命运,受家族的影响太重,每个人并不是生来自由,自己是一棵单独的树。而自己只是一棵树枝,不想着自己脱离这棵树,成为新的树,成为真正自由的树。而不过把入胎沾惹的欲念又向外释放,顺从阴阳,无限生死,想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功成身退,天之道哉,所谓身退或许不是找个地方隐居山林,终老一生,而是要想着超越轮回,不受男女情欲捆绑了,来去自由,才是真正体面的退场。这个世界,想来就来,就走就走。填满肚子就自由自在的遨游,像没有缆索漂浮在水中的船一样,想靠岸就靠岸,想漂泊就漂泊,这是心境自由遨游的人,退居而闲游,则山海江林之士服,静而圣,动而王,朴素而天下不能与之争美。明白天地道德的人,才是大宗师,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久。

    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子舆偶然生病,这句话却是违背了那个写圣爱跨世之恋小菇凉的能量生病论。子祀问,你厌恶这样吗?子舆说:“不,我怎么会厌恶呢?假使把我的左臂变为鸡,我就用它来司夜报时;假使把我的右臂变为弹丸,我就用它打鸮鸟烤着吃;假使把我的尾骨变为车轮,就以神为马,吾乘之而走,哪里需要更用别的马车呢!况且人们获得,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的情绪就不能进入心中。这就是古时所说的解除倒悬。而知其不可奈何而到处奔波的,除了孔夫,难道还要再来一人吗?人心太乱,本来难度,一起烤几只老斑鸠,不好吗?

    尧曾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嚼火不息,虽然是发光,却已有些勉强。天刚下大雨,却亲手挑水灌溉,其于泽也,却有些徒劳?夫子立而天下治,我却占着位置,我自视缺然,请让我把天下托付给你吧!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已经安定,而我犹代子?我是为了名声吗?名声不过一种附庸,虚而疲神,动而劳心。我听闻鹪鹩巢于深林,所占一根树木。偃鼠饮水,也不过喝足。我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避风霜,您别难为我了。”

    尧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可以的,不过呢?我患有瘾忧之疾,刚要去游于无何有之乡,病刚好一点,实在是没有时间治理世道啊,您另请高明吧!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落,刚好适宜养腹。”

    后来尧让舜之后,舜想让给善卷,善卷曰:“我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穿麻葛,春天就耕种,秋天就收割,太阳升起就劳作,落下就休息,落叶半床,狂花满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统治天下干嘛呢?可悲啊,我还以为你了解我,”第二天,善卷就离开家隐居深山,没人知道去处了。

    舜又把天下让给他的一位朋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说:“帝王真是尽心尽力,劳苦功高,可惜道的本质,用来修身,残余才是治理天下,无用的土渣治理国家。修养心志的人忘记形体,调养身体的人忘记利禄,得道的人忘记智巧。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鱼何故而听琴。”第二天,就携妻带子,隐居海上之荒岛,终生没有返回。

    不说了,庄生在等我喝酒,游乎江湖,泛乎大舟,逍遥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携酒与鱼,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庄生突然说道:“万世之后而得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我得遇了呢,哀,却不知,后世是否有理解你的人了。”

    我回到:“来者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且喝一杯酒,游一条溪,人生大梦一场,梦醒当别,何必忧患,且浮一大白。”

    人生一定要学会体面退场,来的时候可能跌跌撞撞,走的时候一定要优雅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