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人生万道论 五十五 与母决书

人生万道论 五十五 与母决书

    人生万道论五十五

    与母决书

    愿以此书,使夫妻归于夫妻,而为大,

    使生育只归于生育,不错乱,天地各安其居,人各安其序。

    电灯辉煌着,但不知怎的却忽有淡淡的恐惧来袭击我的心,使我不知道怎么下笔,恐怕一下笔就要被世人抓住我的不孝之名,然后放于十字架上,终夜恐惧的哀豪。但即使受尽火山剑林的刑罚,我也要说几句话,为众生,为天地,为大道。

    这个世界人们喜闻乐见的就是母慈子孝,仿佛一个孩子,越是跟父母纠缠的越深,就越是好人,人们越是夸奖,提到父母,都必须是言之不尽的感恩,无法偿还的亏欠,然后以各种方式,表达孝道,才是世俗的好孩子。

    但是我最近来,却是对世俗所谓的母子情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见解,导致我对这个世界的怀疑,越来越大了。也或许单是我卑鄙的缘故,我就很奇怪一件事,为什么日韩那么多黄片,中国那么多色情小说,描写的最多的,拍摄得最多的是母子两性事,还为什么有要那么多人看?

    当然这个世界的众生,都不会明面说,永远都是说母慈子孝,永远打着灯笼,戴着眼罩,互相瞒和欺,尽是说好的一方面,而对于隐性的一面确是没有看到。佛说一切众生是看见男女欲乐而投胎的,先天便已沾了人欲的不净,即非菩萨圣贤者,住胎不迷,而其他大部分众生,恐怕灵魂在投胎中,也想与其母,做其苟且之事,或者已经千万次而迷失颠倒,沉沦妄想,忧苦身心,加重情欲。

    而在后天长大中,或许因为母亲的慈爱,人欲的本性,母子的纠缠和牵扯其实是非常多的。接触得最多,导致贪著最深,如果众生都是天姿至美,举动则庄的,就当我不存在。因为我始终认为,一切很多的接触,不可能尽是纯善的意识,众生也未必都是菩萨。

    所以结果呢?隐藏的阿奈耶识呢?当然,我不是指你对你其母,有臆想,而是很多人欲会通过亲属,作为一种媒介来传播,这也是很多两性片,或小说事,为什么拍的最多,写的最多的是家庭伦理了,因为接触很深,贪著很重,而人欲的种子,在这里就是最厉害的了。如果素未谋面,重未相识的人,又从哪里传播人欲呢?

    我是不是写的很肮脏,众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应该光明,高尚,伟大,可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了断男女情欲,证道四禅八定的大菩萨,于是这个世界,才那么多的人伦惨剧的故事。在城市的黑暗、隐蔽的陋巷间,在那令人眼花缭乱、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愚钝的孝道主义、种种束缚捆绑,通常不过令人沮丧的荒淫无耻和种种隐秘的罪行。譬如那些母子亲近而触发私情,随从蛮夷之欲而跌堕,相乱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便是顺从众生的人欲之情,母子之情,导致的意识后果。

    所以自古圣人,观相立道,在男女关系中,唯一承认的,就是夫妇之道。有天道,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夫妇之道,造化万端。男女唯一可以亲近来往的方式,就是夫妇,而其他的一切的男女,全部隔绝,无论什么亲戚,母子,姐弟之类,圣人都是不承认的。

    所以在古代皇室,嫔妃生子,是不能亲自扶养的,亲自扶养会加重母子的人欲意识,使胎儿难从人欲里面脱离出来,最后只会成为草包和废物,难以继承王室,所以母子亲近,实为毁坏国家,乱其江山社稷的大事。于是婴儿由乳母扶养,看吧,除了圣人一脉不承认母子之情,自古皇帝一脉更是不承认,所以有条件,是要坚决隔绝母子一切情欲滋生。

    何况子之于母,亦有何亲,论其本意,不过情欲发动一场,但寄物缶中,出则离也。所以出来,就要隔绝所谓的母子感情。我有时候不想说这些人,但又不想太欺骗人,只是在解剖别人,或者更无情面的解剖自己,发现有些话是必须要说,否则众生就不能成长,世道就不能延续,即便让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多蔑视我,也在所不惜。

    这个世界,爱情很珍贵,夫妇是跨越千万里的距离,空间,终于生活在一起,而作为夫妇的孩子,其实就是第三者,便应该不要打扰和破坏夫妇之间的感情,所以男女长大,便应该趁早离家,不得与父母再有任何的沟通联系,应该坚强勇敢无畏的向前走,建立自己的家,这是圣贤豪杰,帝王将相的做法。所以古人对于伦理看的非常重,母子有别,姐弟有分,古代女儿成家之后,返回娘家,亲兄弟都不能同席而坐,这就是礼法大分。而今天没有礼法大分,各种母子,姐弟,兄妹,都可以来往,一个桌子上吃饭喝酒,你们不尊从圣人的礼法,我周北辰便不回家,也永无归家之路。你们想成禽兽,我断断不可使人伦相坏,人从禽兽。

    我到今天,才理解,圣人的用心良苦,也知道,圣人要背负的骂名太大了,因为圣人一定是违背世俗亲情的人,天之君子,人之小人,无论老庄孔孟,或释迦牟尼,他们知道众生一味的讲亲情,就没有道德,一味讲团聚,就没有仁义。只有逆反男女的欲望,才有仁义道德,所以我断母隔绝,一切都是为了仁义道德,人伦大分。

    人伦,就是除了夫妇可以来往,其他任何亲属,不该来往,就不要来往,无论什么关系。所以亲属断,而人伦兴,母子断,而礼乐习。而众生想要走向婚姻,走向伴侣,必须把母胎沾惹的爱欲习气断了,才能去谈这个,否则必不长久。

    我想这个世界,口口声声提孝道,或许是一种极其落后的思维。原本夫妻子女真正的人生方式,那就是夫妻扶养子女一场,不过就是缘来则聚,缘尽则散。但内心要知道,子女不是属于你的,他不是因你而生的,他是内心渴望出生而出生的,但跟你无关,所以尽力的扶养,趁早的解放。

    子女一定要趁早从夫妻的生活中,脱离出来,不要在与之纠纠缠缠,然后去建立自己的家庭,但自己的家庭,跟父母的家庭,不必要产生太多的纠葛。这些都是为了人伦大分,所以母子有别,儿大避母,公公不上儿媳房,而为了维持人伦大道,无论什么关系,该断,就断,何况大家本身就没什么关系。

    不过情欲发动一场的纠葛,如果这个世界所谓的亲属,所谓的母子,是无法断绝的,那就只是代表一件事情,就是人欲无法断绝,仅此而已。一切的父母,亲属,该断绝关系,就断绝关系,如果不断,大家只会一味的讲人情,而不讲礼仪,便在生来的劣根性中无法成长。则人伦无分,亲疏无礼,乾坤无道,失徳丧义。

    因为当世俗亲属人情拉扯太重,就会把你的性灵拉扯走,你就会丧失仁义。亲属,约莫等于人欲,在和仁义做斗争,如果亲属最大,那这个世界就无法有良知。如果还有永不能断绝的关系,那在轮回中,你永远都会被牵扯,永远也逃离不了三界火宅,轮回世界,而别说维持你的道德仁义了。

    我到今天都蛮佩服释迦牟尼,他毅然的与世俗亲属斩断关系,以大无畏的勇气,普度众生超越生死轮回苦海,并且找到了一条路,如果没有他,人只会一直在亲属中,纠纠缠缠,牵扯无清,这就是尘劳,所以出家就要断家,家不断,尘不可出,道不可得。

    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尼采说,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可是,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谴责面对这样的情感也是软弱无力的:“这个或那个东西是违背社会习俗的。”最强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轻蔑,他是这些人当中受过教育的,而且是为了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

    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这个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了!什么都要顾及到人情,这就是人性的缺点,而谁被民众仇恨呢?——如同一条被众狗仇恨的狼呢?是奔放不羁的天才,是桎梏的死敌,是拒不顶礼膜拜并悠游于林泉的高士。

    我知道,这篇文章,一写,我就是人类的罪人了,不止是背负不肖子孙,狼心狗肺的骂名,更可能遭世人的鄙夷。可即便天人所戮,万人所骂,死后的灵魂在地狱中,受火山剑林的刑法,我也要母决,与亲属别。

    因为一切圣人,即无其母,也无其父,他不是从父母人欲而生的,所以死都不沾惹父母的浊欲之气,一切亲属只是施主,而无名号之称,这就是得道之人。他是天地设位,为了维持乾坤世界的秩序而自气自生,所以你用人情来绑架我,无用,因为我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我不属于男女的众生,我只是一团道的意识,但这团道的意识,明白世间万物的现状,众生牵扯的悲哀,在各种混乱的意识中,将至于灭亡,于是不得不打破亲属,再正人伦。不说之,众生死,说的,众生尚有一线生机,于是顾不得俗情猜想,必断亲属而正人伦。

    从此永生永世,再不与累生累世的母,有任何亲近的联系,行为,天地鬼神,质之在上,临之在旁,北辰此举,不得不为之,若非如此,世界断无得生之理,伏为待罪,诚惶诚恐,望累生冤亲之察焉,故上书之,北辰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