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胜利世界线:天途 » 第三十二章 世界

第三十二章 世界

    不久前,在XY市地铁建设的时候,出土了一件不太起眼的文物。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空心球体。

    这件文物被推测为某种玩具,毕竟除了底部有一个带有螺纹的圆柱形链接部件以外,其余部分既没有铭文也没有浮雕更没有彩绘,只有严重的凹凸不平的锈蚀痕迹。

    出土时它泡在一滩烂泥里,泥潭的酸碱度有些异样,高出周围不少,大概就是因此让它受到了比其它文物更加严重的腐蚀。

    再后来,考古工作者从泥潭中检测出了一些颜料的残余,推测其表面可能曾有彩绘,但是具体画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但,今天的考古工作者们永远也不可能想到,那可能是一件地球仪。

    ……

    公元前237年初咸阳

    秦王坐在他寝宫的床榻上出神。

    因为他被昨天在回宫路上遇见的一位老妪问住了。

    “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问题让他辗转反侧,昨天一夜都没有睡好觉。

    今早,他就派人去把李斯叫过来了,现在人刚刚出发,还要等些时候。

    按理来说,自从商君推行变法之后,秦人已经逐渐不再喜欢理会那些争吵不休的诸子百家的学说,但是商君所要愚的秦民,是变得淳朴的那种愚,不是希望他们愚昧,更不是希望他们变成傻子,并不是要抑制人们的智慧与好奇心,相反,现在的秦国是很提倡动脑解决问题的。

    毕竟耕战才是秦国最大的国策,种地需要动脑子,打仗更需要动脑子,与那些并不弱于自己的敌人较量,没有聪明的人民是做不到的。

    秦王此时苦恼的,不是自己的人民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问题,而是自己没能回答上来。

    想到当时的场景,秦王心中有些愧疚。

    “我的儿子是修渠的官吏,他从小就喜欢跟着村官去丈量土地,测绘山的高度和水的深度,他说我们的村子很小,但是咸阳城很大,可是和秦国的疆土比起来,咸阳城又显得渺小了。但是在秦国之外还有六国还有夷狄戎蛮。”

    “他还说他修一条渠能够灌溉一个县,修十条能够灌溉一个郡,修一辈子的渠就能灌溉一个国家,可是要修多久才能让这世界上的每一块田都灌溉上呢?要修多久才能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吃上饱饭呢?他不知道”

    “他也没有离开过秦国,不知道其它地方的地形地貌,也就不知道要怎么修渠,不知道那里有多少人,也就不知道要种多少粮食,不知道别国人怎么吃饭,也就不知道应该种些什么,如果大王攻打他们并在他们的土地上种上秦国人的粮食,那不吃秦粟的当地人就可能因为饥饿而起来造反,于是不利于大王的统治。”

    “所以他曾想进宫劝谏大王体察民情,学习三皇五帝,派出官吏绘制全世界的地图,丈量天地的尺度,编写各地方志记录民风民俗,这样等不久的将来秦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就可以以此来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成就一次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与大王的理想一样,这也是我儿子的理想,是许多秦国人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

    “只可惜,我的儿子在去年大王平定叛乱的时候死于军中,他再也没有进宫劝谏您的机会了。现在能将他的想法告知大王,实在是三生有幸,只是我尚有一事希望向大王请教。”

    我的臣民尚有如此觉悟,我自己也应该更加勉励才对。

    秦王心中如此感慨道。

    于是他答应了老妪的提问:“你说吧。”

    “我的儿子所说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您是我们的大王,您或许能了却我儿子的这一夙愿啊。还请大王恩准。”

    秦王听完愣在那里,那张画着秦以及其它六国的巨大地图他太熟悉不过了,一张又一张的沙盘上所显示的各地具体地形他也早就背下来了。

    只是,那就是世界的全部了吗?

    不!绝不是!

    他不忍糊弄自己的臣民,于是摇摇头,说:“世界太大了,连我们走的最远的使节也不敢说自己到了世界的尽头,我虽贵为国君,也不敢妄称自己了解世界的全貌。这问题我实在是不能回答你,但我会尝试帮你询问别人,尽量给你一个可靠的答复。”

    老妪闻言再三叩首感谢秦王,秦王则以奖赏她已故儿子的英勇以及抚恤为理由,让人奖赏了老妪一些金银和粮食,就继续启程回宫了。

    回过神来,秦王看见李斯已经在一旁等候多时,手中还捧着一个烛台一样的东西。

    那是一根青铜长杆,高度大概就是半个人高,底部是与烛台同样的支脚,顶上却用固定着一个用紫、青、黄、白四种颜料绘制的彩绘的青铜球。

    “李斯,那是什么?”秦王指着李斯手里的东西。

    “这是这是世界的模型。”李斯把那东西放在地上,手指着上面刻画的东西一点点讲解,“这色的是陆地,青色的是江河,而白色的是大海,而这些紫色的就是更遥远,我们尚未到达过,我们并不知晓,也没有人烟的大荒。”

    “和地图一样,这朝上的是北方,朝下的就是南方,早在商汤的时代人们就发现了大地的弧度,后来就不断有人提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尽头,那么大地的弧度一定会让大地在某处交会,如果能够飞到天上去,飞得足够高就大概能看到这个世界是个球体。周穆王西征抵达了昆仑,那里有极高的大山挡住了去路,但却听闻在山的那边尚有人居住,所以那不是世界的尽头,从秦国向东万里就到达东海,可再向东还有蓬莱仙山,再向东还有扶桑仙境。”

    “按照古人测算的大地弧度,这个球的周长达到了十万里。据传说,从函谷关向东到扶桑则可能也也需要走十万里,那从扶桑继续向东可能就会翻越昆仑回到秦国。”

    见到秦王微微点头,李斯停下了讲解,转而跪拜道:“大王既然已经知道世界之大,还当纳谏。”

    秦王看看李斯,把他搀扶起来,说:“我大秦君臣共同的理想,百年前孝公与商君的梦想,千年来我中国每一个人的理想,我怎么敢忘记啊,我这些年时时刻刻在做,我做梦也在想着怎么做才好,可我现在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勤勉,我还是不够强大,这个理想需要付出太多,还要如履薄冰,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我如何敢不谨慎?我们必须招揽更多的人才,测绘更详细的舆图,种更多的庄稼养更多兵马,打下更多的土地,要更加严格得要求自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和秦国人一样安居乐业,为了能够永绝战火。李斯卿,你我要更加勤勉才是!”

    ……

    世界的范围,就是这个小小的球体吗?

    韩倾善透过面罩看着眼前的地球,心中升起一个小小的疑问。

    也算不上疑问,他知道这当然不是世界的全部。

    但是这这个小小的球体,却确确实实承载了人类至今为止全部五十万年的历史,对于到现在为止的绝大部分人类来说,这确实就是世界的全部了。

    至于韩倾善现在所处的太空。

    那实在太空了!

    那些人不认为人类能够将太空作为新家园,至少几百年内还做不到,也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内看不到。

    所以移民太空与他们无关。

    同理,地球上的污染、各种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他们来讲也是如此——只要在有生之年不会真的危害到自己就无所谓。

    俗称不见棺材不掉泪。

    但小善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现在隶属于C国的太空军,是开发太空新家园的一位先锋,同样的,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在太空建军,并第一次在太空发动战役级作战的部队的骨干。

    就在几分钟前,他通过敌我识别确认了锁定他和小雨的不是敌人的雷达而是前来搜救他们的母舰。

    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机会胡思乱想了。

    等到母舰终于肉眼可见的时候,这场以摧毁敌人空间站为目标的战役才终于算是要圆满结束。

    而现在,该头疼怎么补充那损失的两架穿梭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