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闻不到花香的果子 » 第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2

第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2

    下午,胡老头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老伴吃过饭一早去串门,他不爱出门,旁边放着一个收音机,一个男播音员带有磁性的声音催眠着他,似睡非睡。这种惬意的生活,他很是满意,在村里他们属于上等人家,生活惬意。

    儿女生活在城里,前几年,儿子还去国外溜达了几圈。回来,想接他进城,老伴不肯,他也不肯,城里乌烟瘴气,哪有农村里空气新鲜,想去哪去哪,还有十里八村的老朋友。好在他和老伴的身体健朗,也不需要人照顾。

    儿子知道他爱听戏,从外地买来一台收音机,他每天都要听一会,戏曲、新闻,天气预报了,年龄大了,闲着无聊。

    儿子还是放心不下,在家里安装了一部电话,随时联系。儿女们只是偶尔打来,闲着也是闲着,胡老头把这部电话改为了公共电话。胡老头也不为挣钱,只为乡里乡亲的图个方便,谁家从外地来个电话,他也乐意传达,顺便溜溜弯,聊聊天。人来人往,家里也热闹。

    考虑到他们年龄大了,村里的大喇叭也搬了过来。不想跑的时候,他打开大喇叭,喊两声,十分方便。大喇叭不怎么好用,每次都要先拍两下,或者吹两一下,试一试声音。听到回音,他清清嗓子,才开始喊“王二家的,王二家的来接电话。。。。。。”大喇叭从村西头传到村东头,在即使下农田也能听到。

    胡老头听着新闻,即将入睡,电话铃声响起。他缓缓起身,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在得知寻找李玉莲,胡老头从村西头到村东头想了一遍,也没想起谁叫李玉莲,以为男孩子打错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有找王二狗子的,也有直接喊爹的,让人苦笑不得。男孩子又说出另外一个人名,他这才恍然大悟,夏宾的老婆大名可不就是李玉莲。胡老头想,到底是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挂上电话,胡老头骑着他的飞豹牌自行车去了夏宾家。

    这辆“飞豹”是前几年买的,还如同新的一样,前后轮圈的链条,走起路来闪闪发光。每次集市,他都骑着这辆自行车,稍稍打扮一番,中山装、呢大衣,一个黑色的小礼帽,在时尚这一块,他永远走在村里的最前沿。

    老伴和他一样爱干净,里里外外一尘不染,哪怕是一件工具,她也要擦洗干净。还时常拿个小掸子,这里掸掸,那里扫扫。从集市回来,老伴必定将车子擦洗一番,有的地方在抹上机油保护起来,胡老头看到了也不去阻止,人老了就想找点事做。这辆“飞豹”保存的如此完好,多半是老伴的功劳。

    夏宾家的大门上挂着一把大铁锁,胡老头看了一眼,转身回来。刚到家,电话又响起,又说定晚上在打来。

    天变得模模糊糊,勉强能看清道路。父亲远远看到胡老头走过来,打了声招呼,“呀,你咋过来了?”

    胡老头走到跟前,“我下午已经来过了,家里没人!”

    “家前的大田还没播种,一直在忙那块地!”父亲解释说

    “有你的电话,晚上八九点在打过来!”

    父亲惊喜万分,连忙掏出烟,递给胡老头,两人抽着烟又聊了一会。

    天完全黑下来,胡老头慢慢离开。

    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听了一耳朵,也没听得真切,知道父亲在和胡老头聊天。看到父亲进了院子,母亲好奇地询问,“胡老头来干嘛呢?”

    “你儿子来电话了,晚上八九点在打过来。”

    “终于来电话了!”母亲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又说了一句,“这么多天了,也该来个电话了!”

    父亲沉默着,没有说话,一身的疲惫顿时消失了一半。这几天一直忙着家前的大田地,收完白菜,又要清理杂草,紧接着犁地、耙地,晾晒一天。好不容易等来了机器,两个人早早等在地头。机器播种完,两个人又察看一遍。那些没有埋到土里的种子,用脚埋一遍,整块地才算播种完成。

    晚饭过后,两人一起去了胡老头家。胡老头在听收音机,马老太太在看电视,两个人互不打扰。看着夏宾夫妇进来,四个人相互打着招呼。马老太太和母亲坐到一边聊着天,胡老头和父亲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从收音机说道历史,前苏联、美国人,胡老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正说的兴头,被突来的电话铃声打断。他缓缓地起身,拿起电话,“喂,找谁?”然后把电话递给父亲。

    父亲接过电话,听到儿子的声音激动万分,“在那边怎么样?”

    电话响起的那刻,马老太太和母亲也停止了聊天,支愣起耳朵。房间里安静的出奇,父亲说话的声音,变得格外清晰。母亲等在一边,迫不及待的想要接听电话,父亲的每一句话都牵动着她的心,随着声音的高低,上下波动着。

    终于,父亲说了一句,“和你母亲说话吧!”

    母亲立刻起身,快速的走过去。接过听筒,听到儿子声音,眼泪差点落下来,她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儿子察觉。得知儿子一切,母亲的一颗心放下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挂上电话,母亲眼角的泪珠缓缓落下,她任然笑的合不拢嘴,一边擦着泪水,一边解释,“走了这么久,终于来个电话了!”

    马老太太符合着,“这下就放心了!”

    母亲使劲地点点头,又聊了一会,马老太太将两人送到家门。

    这个月的十五,一向不爱热闹的父亲去赶集。集市还是如此,人来人往,今天父亲可没有心情来凑热闹,他是专门来跑银行的。骑着车子一直向西,快速的穿过人群。走到银行门口,父亲停好车子,走进银行。

    银行里挤满了人,一个工作人员,身边围了一圈人,父亲也连忙凑上去询问。了解情况之后,工作人员给了他一张单子,在旁边的机器取了一个号递给他。父亲坐在凳子上,过了好久,才喊到他手里的号。父亲一边签字,一边小声抱怨,“呀,咋这么麻烦呢!”

    里面的工作人员,没有讲话,不慌不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取完钱,父亲又递过去一本小折子,工作人员又快速的帮他办好其他的业务。

    走出大厅,看着折子上的数子又大了许多,父亲甭提有多高兴。

    走到十字路口,站在马路边,父亲又闻到了浓郁的烧饼味,平时他也会打包一些带回家。今天不行,他不能随便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怀里的存折,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让他忐忑不安,唯恐遇到扒手。这可是全部的家当,不能掉以轻心,父亲时不时拍拍口袋,又继续向前走。

    午饭时间,父亲又端着一个大海,蹲在邻居家的厨房门口。一边搅拌,一边吸溜面条,脸上洋溢着笑容,连吸溜声都比平时强大了几倍。仿佛他吃的不是一碗面条,而是自己最爱的肉夹馍,吱吱的冒着油水,香甜的不行。

    邻居察觉到他的异样,好奇地询问,“吆,今天这是有啥好事了?”

    “没啥好事!”父亲故作平静,大口的吸溜着面条。

    “没啥好事,吃的这么开心!”

    “儿子来电话了,工作还行,给打了一点钱”父亲淡定地说。

    “那还可以呀!”领居又是羡慕又是激动,好像是自己家有了喜事,立刻恭维地说,“那以后你们家就起来了,不用担心了!”

    “起来还早呢,会比以前稍微好点了!”父亲淡定的说,吸溜完最后一口面条,起身离开。

    恰在这时,邻居家的午饭也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