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169章 收复巴陵

第169章 收复巴陵

    巴陵城。

    位于西山关西南一百余里,曾经归属齐国。

    金石和约后,齐国将巴陵城一带数座城池,尽数割让给了楚国。

    曾经的巴陵城,与西山关一同组成代州防线,抵御过楚军多次进攻。

    但自从巴陵城被割让给楚国后,齐军的防线遭到压缩,不得不向后撤出百里。

    齐军一直有夺回此地的想法,但由于这五年间大齐朝政混乱,地方动荡,根本没有兵力与楚国对抗。

    现在,收复故地的机会,再一次摆在了楚军面前。

    在代州集结的齐军兵马,多达十二万,由大齐骠骑大将军关羽亲自率领,其中精锐主力,多达五万,都是从战争中历练出来的王牌之师。

    齐军的动向,也开始被楚军察觉。

    为此,楚军特意又想重镇巴陵调遣了两万援军,守卫这座前线城池。

    现在对于齐军而言,根本不可能做到奇袭。

    自从西山关战败后,楚军又在东线部署了近十五万的兵力,甚至仍计划增兵。

    大齐是楚国的首要敌人,为此楚国还特意放下芥蒂,多次派遣使者,试图与周国结成同盟。

    但同盟之事已经谈了几个月,没有半点进展。

    归其原因,是因为周国提出的要求,令楚国无法接受。

    除了要求经济援助外,周国还请求收回二十年多前,被楚军占领的三座重镇,以此才愿意向楚国派遣援军。

    双方就结盟条件问题,谈判了三个月,依旧没能达成共识。

    对于周国而言,反正齐国根本进犯不了周国的领土,该着急的也就只有楚国。周国完全可以偏安一隅,坐山观虎斗。

    “唇亡齿寒,若齐国势大,将无周国立足之地。为了天下之安危,周国应与楚国一同抵御齐国的入侵……”

    楚国使者义正言辞道,试图说服周国皇帝。

    本还是摇摆不定的周国皇帝,也并没有因为楚国使者的巧舌如簧所影响。

    周国依旧选择躲避战争,更何况齐国也已派来使者,其态度措辞,相对于楚国使者而言,相对温和不少,更是奉上大礼,道明齐国并无与周国为敌的意思。

    相比之下,周国的下场,更倾向于齐国。

    结盟不成的楚军,反而向楚周两国边境增加兵力,试图给周国军事压力。

    四国关系针锋相对,战事难以平息。

    以战止战,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

    代州前线的关羽部大军,已经蓄势待发。

    在稳定防御阵线,后勤补给得到补充后,关羽亲率先锋部队六万兵马,率先发起对巴陵城的进攻。

    楚军龟缩在城中,依托城防进行抵御。

    面对齐军潮水般的进攻,竟是一时间无法招架。

    身为西线主帅的关羽,竟是身先士卒,冲在了所有将士们的最前面。

    这是楚军第一次与关羽部的交手,先前楚军与黄文敬率领的齐军交手时,从未见识过齐军如此猛烈的攻势。

    相对于黄文敬,关羽的战术打法更为激进。

    身为一品修武者的关羽,其修为之高,楚军之中无人能与之对抗。

    楚国修武者与关羽交手几回合,全部败下阵来。

    关羽率先数千先头登城部队,占领了巴陵城东城,随即攻下整座城楼,打开了城门。

    齐军后续部队杀进城内,双军在巴陵城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双方兵力势均力敌,但交战不过一日,楚军便节节败退,从东城一路后退至西城门。

    而西线楚军主将霍振,早在当初西山关之战时,便被楚国皇帝召回京城,如今掌管东线战事的,却是一个未曾上过战场的文官书生。

    面对身经百战的齐军,楚军主将完全不懂得如何指挥,任由军队溃散。

    一时间,楚军之中出现了大量逃兵。

    本以为稳固的东面防线,在这巴陵城中瞬间崩溃。

    齐军后续部队,正兵分两路,绕过巴陵城,阻挡在楚军的退路上。

    楚军半数部队,从西门逃出,往西北方向撤离,随即在半路上,当头碰上齐军伏击部队。

    双方展开白刃战,楚军数千主力,掩护着主将,在殿后部队的掩护下,继续撤离。

    而此刻巴陵城中,战斗仍在继续着。

    没能逃出巴陵城的楚军,以及固守在内城里,对进攻的齐军发起发扑。

    关羽下令,优待楚国俘虏,若有放下武器者,绝不会伤害其半分。

    但即便如此,楚军中负隅顽抗者,占有多数。

    这些残部聚集在内城,抵达住齐军的攻势。

    巴陵城外城的齐军,早已经被齐军歼灭干净。

    苦战一日后,内城仍在楚军控制之中。

    齐军兵马疲惫,连夜休整,兵围巴陵内城,开始围而不攻。

    城中的楚军,仍在幻想着援军会到来,帮助他们进行突围。

    但他们苦苦坚守了六天,外头依旧没有半点动静。

    齐军基本停止了对内城的强攻,为了减少伤亡,关羽命令大军远离内城城墙,试图与城中楚军进行谈判。

    先前强攻巴陵城墙,齐军内部也伤亡不少,若强取内城,主力部队必然会遭受更大的损伤。与此同时,齐军也需要进行兵源以及粮草补充,把伤员运送到西山关后方,而后增调更多兵力,准备应对楚军随时前来的援军部队。

    巴陵城中,双方的对峙已经来到了第十天。

    城中楚军依旧没有投降的意愿,在他们的幻想之中,援军必然会抵达。

    但正式情况是,巴陵城以西,没有出现任何一支援军部队。

    楚国朝廷,以为巴陵城已经被齐军完全攻占,暂且不能派遣大军夺回巴陵。

    因为在北面,陈子光所率领的齐军,对楚国边境发起了进攻。

    西线战场上,齐军完全占据了主动。

    虽然陈子光进攻楚国失利,但成功牵扯住了楚军的兵力,使得关羽部再次顺利攻下又一座城池。

    此时,西山关与巴陵城的连线已经打通,齐军的后勤线得以安全。

    而此时巴陵城,内城里的两万多楚军,已经坚守了十七天。

    第十八天。

    楚军士兵打开了内城城门,宣布向齐军投降。

    齐军以最小的伤亡,成功拿下了巴陵内城,自此之后,成功收复这一座五年前被楚军占据的重镇。

    俘虏了如此之多的楚军后,关羽派军将这些俘虏送往后方,妥善安置。

    立足巴陵后,大军开始急行军,向着楚国东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