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 第十九章 都老了啊!

第十九章 都老了啊!

    皇宫,御书房。

    望着处于盛怒状态中的朱元璋,朱标面露无奈,可这么多年,也早已习惯,便弯腰捡起那封恰好丢在他脚下的奏折,翻开一阅,眉头不出意外的紧皱,片刻才合上:

    “确实过分了些。”

    “些?”

    朱元璋很不满意这个字眼:

    “你现在是堂而皇之在咱面前庇护他了吗?”

    朱标缓缓拱手:

    “父皇息怒,儿臣失言了,可蓝玉此战,的确打的漂亮。再加上他的本事,满朝文武人尽皆知,所以儿臣觉得,小责即可,至于这奏折上的事,等蓝玉率军归来,儿臣会找时间单独跟他说的。”

    朱元璋眼角微抖:

    “光用说的有用吗?”

    朱标面色一白:

    “难道还真杀了?”

    朱元璋不言,因为他也不喜欢杀人,帝王真的无情吗?只是比一般人能忍罢了。

    “……当然不能杀了,哪怕是看在遇春的面子上。不过封他永昌侯这事,就先搁置吧。”

    理智回归的朱元璋冷着脸道:

    “连自己的裤裆都管不好,还想要爵位?你说要跟他单独谈,很好,让他多学学遇春,跟他姐夫比,他这个小舅子差远了!”

    朱标松了一口气,赶忙拱手道:

    “儿臣遵旨,只是不知,除此之外,其他赏赐……”

    “给!”

    朱元璋拉长了音调,胸中的怒火和杀意却缓缓消退。然后又想起了常遇春,要是他还在……戛然而止,是啊,故人已去,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朱标心疼的看着朱元璋,有些话他不想说,可也只有他这个太子能说,比如说蓝玉这件事,不劝怎么弄?

    洪武七年,天下还未大定,云南就还在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控制之下,再加上还有一个北元齐王扩廓帖木儿,故而今日之大明,战事还多着呢。

    所以朱家父子留着蓝玉,不是因为他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而是为了手中的底牌能多一张,更何况蓝玉还是那种大小王级别的。

    可见朱元璋不悦,朱标也不能不管,想了想,双眼一亮道:

    “对了父皇,今日是九江初入大本堂读书,您也很久没去大本堂看弟弟们了,不如儿臣陪您一块去。”

    朱元璋心中一暖,但还是冷着脸道:

    “不去,咱累了,准备小憩一会儿,你去吧标儿,告诉景隆,别跟老二他们瞎混,好好读书。还有老四,你也盯着点,他可越来越像他二哥了。”

    朱标闻言,也只能拱手了:

    “是!”

    言罢,朱标便转身退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呢,也没像说的那样小憩一会儿,只是坐在龙椅上,望着御书房外的天色,出了一会儿神,然后轻叹一声:

    “都老了啊。”

    便重新打起精神,又埋头处理政务了。

    而这时,朱标已经来到了大本堂处,顺道还去了一趟文华殿,以前他曾在这里上课,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多的烦心事,只是时光荏苒,一切都回不去了。

    至于大本堂,就在文华殿的一侧,朱标来文华殿,也是想偷偷摸摸的转到大本堂那边,不然的话,怎么能揪到谁不注意听讲?谁扰乱课堂纪律?

    为此,太子甚至屏退了侍从,就这么一个人趴在墙角伸头去看,然后,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因为太正常了,而这恰恰是不正常,毕竟在此之前,大本堂从未这般祥和!

    诸王都在认真听讲,就连最喜欢闹事的朱樉和朱棣都没有扰乱课堂纪律,即便被刘伯温点名,也能站起来将刘伯温刚才讲的啥从容说一遍,看得朱标连眨几次眼,才敢确信眼前的一切不是梦。

    也就在这一刻,大本堂内的李九江站了起来,摇头晃脑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子,《论语》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德准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嗯。”

    刘伯温欣慰一点头,不愧是我的爱徒,刚想夸奖两句,有人就替他夸了:

    “好!!!”

    “嗯?”

    刘伯温面色一怔,居然抢我台词,可一眼望去,抢就抢吧,因为说这个“好”字的人,正是朱标。

    “太子殿下?!”

    “大哥?!”

    大本堂内,众师徒齐齐震惊。

    朱标的目光却只放在李九江身上,他现在只剩懊悔,懊悔为什么不让李九江早点来大本堂上课?

    其实呢,大本堂之所以一片祥和,是因为刘伯温新制定的课堂规矩,可朱标不知道呀,只知道今日的大本堂要说跟以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多了一个李九江。既如此,大本堂为何一片祥和?

    很简单,就跟李九江刚才解释的话一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不?北辰一来,全摆平了!

    但众星还是先拱了上去:

    “哎,大哥你怎么来了?”

    “是不是父皇心情好,今天准我们不用上课了?”

    “什么?不上课了?景隆,走,玩去!”

    “太好了,我终于有时间看医书了。”

    “大哥抱抱!”

    “不,先抱我!”

    朱标懒得搭理自己的弟弟们,所以说众星就是众星,看看北辰,多么有修养!

    “参见太子殿下。”

    李九江拱手行礼。

    朱标当即大笑:

    “哈哈……九江,你果然没有辜负本宫的期望,父皇也是,要跟我一起过来,看到刚才那一幕,他一定会转怒为喜的!”

    此话一出,不到三秒,围在朱标身旁的诸王就回到了座位上,包括朱棣,刘伯温都面色一白,李九江反而是最慢的一个:

    “转怒为喜?额,不会是因为我吧?”

    朱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口误,不过既然都口误了,也只能无奈一笑:

    “呵呵,当然不是因为你了九江,你来大本堂读书,父皇不知道多高兴,我这次来,也带了父皇的话,让你好好读书,不要受某些人的影响。”

    李九江这才松了一口气,摆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多谢陛下牵挂,微臣一定不负所望!”

    这是自觉的一个,还有不自觉的。

    “某些人的影响?谁啊大哥?”

    朱樉和朱棣异口同声道。

    朱标满面无语:

    “说别人对得起你们吗?”

    朱樉嘴角一撇,看吧,我就说老二最不招人喜欢。

    朱棣却嬉皮笑脸,再度问道:

    “大哥,你刚才说转怒为喜,到底咋了?出了何事?把父皇惹生气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好奇的看了过来,显然都想知道原因。

    唯独刘伯温是个例外,刚好这时,已到晌午: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