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 第二十一章 将难求

第二十一章 将难求

    “嗯?”

    朱橚脑袋一歪:

    “那啥跟我看医书有什么关系?”

    朱棣懒得解释,只给了朱橚一个王之蔑视,便又重新捏着下巴,细细思考起来。

    也就在这时,腰子再度被人一捅:

    “我可能知道。”

    李九江微笑的看着朱棣。

    朱棣面露无奈:

    “我也知道,那啥就是蓝玉将军在没有得到人家同意的情况下就强行……”

    “我不是在说这个。”

    李九江嘴角一撇,打断朱棣的话道:

    “我是说,我可能知道你的父皇,也就是我的舅公,除了生气之外,还有什么。”

    朱棣眉头一皱,半信半疑的看着自己的竹马竹马:

    “真的?”

    “听听看喽。”

    李九江负手而立道:

    “不过我要是说对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朱棣立马变得紧张起来,敢情在这等我呢:

    “什么事?”

    李九江面色如常:

    “很简单,以后叫我九江,别叫我景隆。”

    “就这?”

    朱棣不敢置信。

    李九江心说我倒是想让你跳河,但你也不可能去呀:

    “就这。”

    可饶是就这,朱棣依然思索片刻,直到在脑海中把账算清楚,确认自己真的不会损失啥,才缓缓一点头:

    “好,一言为定!”

    看得李九江无语至极,这是从小一起算计着长大的吧?越发心累,也不再推拉了:

    “是无奈啊燕王殿下。”

    “无奈?”

    朱棣面色一怔。

    李九江款款而谈:

    “不错,其实蓝玉犯的事,并不算啥。可站在皇上的角度去想,却很难办。你我现在都从太子殿下的口中知道,陛下对蓝玉将军的处置,不过是永昌侯的爵位暂且搁置,其他的赏赐一律不变,说白了,就是敲打。”

    “可敲打的意义在于让人改变,也包含着期望,就像长辈对晚辈的严厉,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但,要是真的不成器呢?长辈又能如何?”

    朱棣眸光一闪:

    “那还不简单?只要……那啥就行了。”

    李九江嘴角一勾: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就连殿下你,也没有用那个伤感情的词,而是用那啥代替,因为你知道蓝玉将军不能杀,最起码现在不能。既如此,你为什么不再多想一层?为何不能杀?原因只有一个,大明无将可用呐!”

    朱棣大手一摆:

    “胡说,我朝怎么可能无将可用?能打仗的人多了去了,不然的话,天下怎么可能姓朱?”

    李九江不置可否:

    “时移世易,英雄总会迟暮的,大明想要源远流长,不可能只靠一个班底,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开平王不也先走一步了吗?”

    提起常遇春,朱棣的眼神当即一黯,但很快又亮了起来:

    “还有魏国公,中山侯,宋国公,颖川侯……”

    魏国公徐达,中山侯汤和,宋国公冯胜,颖川侯傅友德,李九江就这样听着朱棣念起大明的武将们,然后加了一句:

    “以及曹国公。”

    朱棣登时一愣,不好意思起来:

    “对对对,还有景隆你爹,我竟然把他忘了!”

    李九江并不在意,依然款款而谈:

    “我爹是陛下的外甥,可即便如此,他的两鬓也生了白发,又何况魏国公他们呢?殿下,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陛下的班底,都已经老了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更老。”

    “偏偏陛下又是天下共主,旁人都需要走一步看三步,陛下就更要看百步了。那么越是这个时候,像蓝玉这样正值当打之年的武将,就越是稀少,纵观我朝,能与其匹敌者,也只有陛下的养子,镇国将军沐英了。”

    “而这,正是陛下的无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别提杀了,除非,他控制不住他!”

    朱棣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抬起头重新看着李九江道:

    “你的话,还真有一番道理,居然比我和大哥都了解父皇,难道这就是隔代亲吗?”

    李九江有点无语,怎么这个时候还想着占便宜?不过解释还是要给的:

    “我只是,时常看着我爹,看着看着,就明白了一些事情,要说原因,应该是灯下黑吧。殿下,有些事情,必须离远了才能知道。”

    朱棣闻言,竟然后退了一步:

    “这样吗?”

    李九江再度无语,我将来真的会被这样的人打得一败涂地吗?

    “当然不是了殿下,我的意思,是你要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问题,可能这样,你就能帮陛下解决这个问题。”

    后半句话才是李九江的重点,朱棣也真的听了进去,只不过怎样思考,都觉得无解,唯有苦笑:

    “呵,这哪里是我们能解决的?父皇敲打蓝玉,是希望蓝玉改正,可就像你说的,如果他不改呢?把希望赌在旁人的身上,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看了。”

    李九江相继露出苦笑:

    “呵呵,那是,蓝玉总不可能听我们的话,除非大明能多一点武将。”

    朱棣的双眼当即一亮:

    “对呀,我怎么把我忘了?本王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武将呐!”

    说到这,朱棣看着李九江,双眼又是一亮:

    “还有你景隆,你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武将。”

    李九江都不知道这句话他该怎么回,好在这家伙总算开了点窍:

    “即便如此,那也只有我和殿下,就算把秦王殿下和晋王殿下加起来,也只有四个,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我们现在都被困在了大本堂。唉,如果我朝有个能习武的大本堂就好了。”

    言罢,叹息着的李九江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因为下午的课就要开始了。

    诸王亦是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回来,然后乖乖的坐在自己座位上。

    可朱棣仍然站在原地,就是李九江说完话后的那个原地,一动不动,双目却是圆睁,看起来跟个傻子一样,只不过没人敢说,但朱樉自然不同。

    “哎,四弟,你傻愣愣的站在这干嘛呢?小心被夫子看到,把你撕他书的事告诉父皇!”

    朱棣这才回过神来,可人看上去,依然有点傻:

    “对呀,为什么大本堂不能习武呢?”

    “你说啥?”

    朱樉奇怪的看着朱棣:

    “大本堂习武?你疯了吧?”

    “不!”

    朱棣飞快一摇头:

    “我没疯,反而还很聪明,当然,也多亏了景隆。”

    坐在座位上的李九江自得一笑,回过头去:

    “你叫我啥?”

    朱棣大嘴一咧:

    “哈哈……九江,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叫你景隆了。”

    李九江心如明镜,面上却佯装不解:

    “殿下你好像很兴奋耶?”

    朱棣再度大笑,走上前来,搂着李九江的肩膀道:

    “哈哈……我当然兴奋了九江,毕竟,我们可是想了一个能让大明将星璀璨,且源源不绝的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