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六[国事·改革都督府]

六[国事·改革都督府]

    朱允炆要改革军制,最先炸开锅的就是五军都督府。

    虽然洪武一朝,太祖皇帝已经开始逐渐削减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后面在朱允炆的建议下增设了海军都督府,分了五军都督府的权,不过由于五军都督府里的主官多是开国武勋之后,又都是打小在军队里久经战阵,在军队中的掌控能力,还是有不少保留的。

    朱允炆这次改军制,京营改编练新军,裁汰老弱兵卒他们倒是不在乎,让一批老弱归家这是仁政,少个几万人,他们也无非就是每年的额外收入砍掉一批,影响不大,但是新军成立,军中众将由铁铉自选,他们可就不乐意了,就算铁铉是陛下你的潜邸之臣,可我们在你当太孙后也都对你忠心耿耿啊!

    一下子,你当了皇帝,就让一个年轻人爬到我们这些个百战老将头上,这怎么行,不能让我们寒心不是?

    大家一窝蜂找到了徐辉祖、李景隆两人,希望能入宫面圣,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没辙,他们在这个开国武将逐渐凋零,没死的都被太祖杀怕了,都不想管事的时候,他们两人就相当于勋贵之首,军改之事又事关所有勋贵,他们拒绝不了,只好领着几十号人跑到午门外求见。

    朱允炆对此早有准备,直接便差人都给领进了武英殿,先让宝祥给他们搬了椅子让他们坐好,然后听他们好好地诉了一顿苦。

    “呵,京营,这是成了诸位的私兵了?”

    朱允炆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口气,缓缓的喝下,然后接着来了一句:“尔等是来,逼宫的吗?”

    以徐辉祖为首,所有人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伏地告罪。

    “看来还是朕年幼啊。”朱允炆冷哼几声,“太祖当年拆都督府为五军,可没见当初中山王他们,像尔等这般欺上殿来!”

    大家伙咚咚磕头:“臣等万死。”

    朱允炆冷眼看着他们,接下来的更是诛心之言:“朕不过是改革京营,既没有裁撤五军府,也没有削你们的爵,众位仍是一品二品的武勋重将,领着朝廷俸禄,享着万军敬仰,怎么着,动了你们的指挥之权,一个个便迫不及待的闯进宫来。

    好啊,我大明国朝不过三十年,太祖皇帝不过大行百日,尔等便如此欺朕年幼,你们这是想做王莽,董卓,还是曹操啊?”

    徐辉祖痛哭失声:“自古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陛下是君父,便是让臣子等赴死,我等也断然不敢犹豫丝毫,以致担不忠不孝之骂名。

    今日,臣等以一己私利而僭越,合该万死,但请陛下收回方才之语,不然,臣等后世儿孙,羞愧终生矣。”

    见殿内一片鬼哭狼嚎,还有几个,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头在地上都砸出了血,虽然这些武将都忠于自己,不过这些人还是在乎自己的那点利益,朱允炆叹了口气:“都起来吧,朕收回此话便是。”

    一群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哭的像个宝宝,这换谁能受得了。

    朱允炆也没想到自己一句话能把他们吓成这个熊样,只好又保证收回刚才之语,他们这才止住哭号之声。

    “宝祥,去把太医叫来,给几位将军包扎。”

    看到有几个,一脑袋哗哗的流血,朱允炆就感觉自己一阵头疼:“卿等皆为百战宿将,身子骨都是我大明的柱石,伤及丝毫,都是我大明江山社稷的损失,日后,万不可如此了。”

    “臣等刚才行径理当速死,陛下仁义宽赦,臣等又岂敢再劳陛下挂心。”

    朱允炆叹口气:“好了,卿等不必如此,新军操练,是朕为社稷念,非是不信卿等,更无夺权之想,待他日新军成军,外出作战,除了卿等,朕,又能信任谁呢?铁铉他毕竟不是军伍出身,对于行军打战纵有所得,却也是比不得卿等的。”

    “臣等不敢受陛下此等美誉。”

    他们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有几个的表情却是变得有些得意,可见是几个没城府的。

    大棒砸的够狠,怎么着也该给个甜枣了,朱允炆又开口道:“朕知道,因为前几年,皇爷爷增设海军都督府,分了卿等的权,又加上兵部的原因,大家伙都有些紧张,生怕有朝一日,这指挥作战的权利都丢给了兵部那一群书生,众位都是忧国重臣,所做的事,也都是以国事为重,朕欣慰还来不及呢。

    朕定不会行弱宋自掘坟墓,重文抑武那一套的,我大明不是那弱宋,也只有赵匡胤那等得国不正之人才会行杯酒释兵权这种无耻行径。

    所谓以善兵者将兵,专业的事情当然要用专业的人,兵部尚书齐泰,是朕浅邸之臣,朕了解此人,书生耳,不通兵事,所以,朕打算,以后兵部只负责募兵、清点名册、检查军备,至于练兵、指挥事宜,还都是由五军都督府来定。”

    众人听到这眼里发出一道精光,赶忙颂赞:“陛下圣明。”

    “朕能信得过的,终究是卿等肱骨之臣。”

    朱允炆推心置腹的说道:“不过重将强藩,终是不稳,五军都督府加上海军都督府节制天下兵马,但是四地边防,各有规制,以致隐患不少。

    故海军都督府成立不过三年,无需改制,朕打算将五军都督府改为陆军都督府,下设中、东、南、西、北五个军区都督府。

    九边、辽东、漠南归北部军区,羌氐州、蜀州、关西七卫归西部军区,鲁州卫、江州卫、皖州卫、闽州卫等归东部军区,滇州、交州卫、粤州卫、桂州卫等归南部军区,护国军归中央军区,诸位觉得如何?”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徐辉祖跟李景隆对视一眼,心里都觉得皇帝这是在拿他们开涮,如此一来天下兵权皆归五军都督府,不,该叫陆军都督府了,会有这般好事?

    大家伙狂喜过后又是一阵惊疑不定,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说话,都猜不透朱允炆心里在想什么。

    “精简机构,才能方便军令通达,不然贻误军机便是误国误民。”

    朱允炆主动开口解释道,“以往,朝廷用兵,军令出兵部,然后在五军都督府转一圈再到九边,九边塞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斟酌更改,繁琐复杂,朕实为不喜。

    朕欲再设总参谋府,将来,若有战事,由总参谋府制定军略,陆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出将,总参谋府出随军参谋,边疆只负责出兵即可。”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把军权放下来!

    边地出兵、五军都督府选将、总参谋府制定军略?

    指挥权不全在你老人家手里攥着!有了总参谋府,五军都督府名义上节制天下兵马,其实就只负责练兵和军备了。

    大家伙心里发苦,却又觉得这样一来也挺好,起码少了日后君臣猜疑,以致杀身之祸。

    “朕还知道,众位卿家常常因军费事宜与户部屡生龃龉之事。”

    朱允炆继续说着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军队是我大明国之屏障,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天下太平,若生出后勤怠慢、抚恤不及的事情,难免寒将士之心。

    朝堂之上的众公,哪知边疆苦寒,屡生禽兽行径,因此,朕决定设置总后勤部,置于总参谋府之下,日后军中换装、粮秣、军费等一应开支,皆有总后勤部协调,直接对朕负责,绕过户部,便不会再出耽搁了。”

    皇帝好狠的手段!

    收了指挥权,再收后勤,他们这群陆军都督府的武勋,再也别指望捞一点油水了。

    以往军费多少,都是他们自己信口而说,先狮子大开口,要个七八百万两,再跟户部讨价还价,磨磨嘴皮子,最后,总会有个四五百万下来,到时候,按军中实际人头发放银钱、粮食,剩下的大家伙分分多好。

    现在可好,兵部核查兵士,总后勤部直接进驻发放,他们这些武勋只能干瞪眼!

    罢了,反正我们都有爵位了,有了这传家的俸禄,再加上这些年积累的财富也够后世子孙享福了,军费捞不了就捞不了吧,只是苦了后来人,捞不着这好处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被朱元璋杀怕了,虽然这世因为朱允炆的改变,朱元璋没有兴明初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玉案,但还是将蓝玉族诛,如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等都被夺爵,只有傅友文和詹徽逃过一劫,更让他们不敢有二心,反正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只要能活,寒碜一点就寒碜一点吧,更何况朱允炆还是给他们留了余地的。

    想明白后,众人皆对朱允炆山呼万岁,陛下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