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五[国事·军改]

五[国事·军改]

    新官上任三把火,内阁便是朱允炆的第一把火,而这第二把火便是朝着军队去的。

    本来朱允炆最开始是想先对军队动手,兵权在手心不颤抖,等改完了军制,自然便是无上权力加身,到时候无论想推行什么新政,朱允炆也可以彰显自己帝王的的权威了。

    不过朱允炆后来仔细一想,内阁早晚要提出来的,没必要弄到后面,早弄出来,他也可以早点腾出许多时间去处理其他事。

    而且以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文官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朝堂上也少了一些鸡零狗碎的事,不过也只有初期能这样了,时间长了肯定该什么样什么样。

    “宝祥,传铁铉武英殿陛见。”

    “奴婢遵旨。”宝祥应了后转身唤来一个小太监让他去传旨了,自己则是跟在朱允炆身后,缓步朝着武英殿走去。

    朱允炆和朱元璋一样,都喜欢走路,不喜欢坐舆轿,更何况朱元璋曾经规定过,轿子只能妇女、老年的官员或者有残疾的官员所使用,平民百姓也是如此,其他正常人只能以马或车代步工具。

    朱允炆觉得这样挺好,可以让官员不贪图享乐,他作为天子,自然更应该以身作则。

    ……

    铁铉在太监的带领下走到武英殿外,一路上他都十分激动,因为他知道,他大显身手的时候来了。

    他正了正衣冠,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便迈进了武英殿,在御案下跪拜道:“臣铁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朱允炆这时正在看海军都督府上报的关于靖海军剿匪战报,只是抬头看了眼铁铉,然后对着宝祥说道:“赐座,上茶”。

    铁铉谢过后也没客气,接过茶坐在小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下,慢悠悠的喝起了茶。

    “你倒是不客气,怎么样,朕的茶味道可还行?”朱允炆看完战报后对着铁铉一笑。

    “回陛下,和陛下当年在太孙府的茶一个味。”铁铉也笑道。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曾经审理悬而未决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决,深得朱元璋器重,朱元璋给他赐字“鼎石”。

    他自从朱允炆被封为吴王时就跟随朱允炆,至今已经六年了,但朱允炆并没有给他多高的官职,而是不断把他外放,到军中任职。

    不论是边塞,地方,还是刚成立几年的靖海军,铁铉都去待过。

    “鼎石,你可知今日我召你来所为何事?”朱允炆也没有继续和鼎石玩笑。

    “启禀陛下,臣以为是…”铁铉顿了下,又道:“编练新军!”

    “没错,朕欲军改,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朱允炆说着走下了御案。

    “陛下,臣这几年到过不少军队任职,臣以为我大明之军乃是王者之师。百战强军,但京营之兵略有不如,九边之军,一年数战,活下来的俱是精锐,京营虽装备精良,然良莠相存,参差不齐,若经战阵,不能久持,故臣以为陛下若要军改,应先改京营之军,然后徐徐图之。”

    铁铉这里所说的不能久持,指的是军队的意志力,也就是所谓的对伤亡率的接受度。

    一支军队,当死伤数量达到全军一定比例的时候,军队就会产生溃散,所谓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如此。

    这个比例,有高有低,越是杂牌军越是容易溃散,首屈一指的便是淝水之战的苻坚秦军,八十万杂牌军投鞭断流,只因为渡江受阻便一哄而散,吓得草木皆兵,堪称军队的笑话。

    明朝中后期的军队也如此,土木之变,五十万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精良装备的大军因皇帝被俘便四散而逃、全军覆没。

    再往后,十几万大军野战打不过区区几千女真更是家常便饭,以致夸口“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殊不知,即使是成吉思汗留下的征服半个世界的蒙古骑兵,也曾被徐达、常遇春以区区几万人,在河北大地以野战的形式打得狼奔豕突,如丧家之犬。

    而死战不退的也比比皆是,最早如项羽之楚项,破釜沉舟,一万人硬撼章邯二十多万大军,大获全胜。

    汉末亦有陷阵、先登。

    所以军队的意志很重要,而能做到全国军人一体同心、视死如归的,在后世也只有两支军队:红朝解放军、斯大林保卫战中的苏联红军。

    那是实打实的钢铁意志,用的是信仰武装!

    朱允炆不可能用后世的信仰去武装现在的军队,真那么做就是找死,如果是战乱时期还有一点可能性,但现在可是太平年间。

    后世的信仰虽然不能用,但朱允炆可以借用训练体系,而且思想工作也还是要做的,古代的兵说句不好听的话,有奶就是娘,朱明正统对他们除了大义上统治之外,也是因为能让他们吃饱饭,拿到饷银,不加强思想工作,难道跟五代时的兵那样,一边打仗一边管后方要饷银?

    安排一个类似政治委员的思想导员,负责在军队基层鼓舞士气,还有就是给他们讲清楚他们是为谁而战的,是谁给他们发军饷的,让他们忠君,避免出现只知将不知君的情况。

    还有的作用就是让军队不再出现杀良冒功的情况,而且就算达不到后世军队的伟大,做到军民一家亲应该还是可以。

    “说的不错,你先看看这个。”说着,朱允炆拿出一个奏本递给铁铉。

    铁铉接过后打开一看,“陛下大才,有了这闻所未闻的练兵之法,臣可以打包票,必可为陛下练一只无敌强军。”

    朱允炆给铁铉的奏本上写的正是后世的练兵之法,当然,没有枪械训练,有的只是体力训练,如负重跑,练军姿等等,另外的便是技术训练,比如怎么用刀杀人省力,格斗技巧等等。

    “另外,新军编制改为营哨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旗,五旗为队,五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五营为一军。

    且朕欲在新军新增一项职务,思想训导,且每伍设伍训导一名,旗哨总亦如此,营则增且训导处,军部设训导总处,具体详情你自己看,朕都写好了。”

    这里朱允炆提出的营哨制是他借鉴历史上明朝后期的营哨制,营哨制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

    而且明朝的募兵制开始于正统年间,到了嘉靖年间,募兵有了正式编制,也就是营哨制,同时营哨制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主要军队编制形式,当然,卫所军依旧存在,只是和营哨军的分工不同罢了。

    “微臣明白。”铁铉拱手道。

    朱允炆走上御案,拿出一封圣旨对宝祥说道:“宝祥,宣旨吧。”

    宝祥恭敬地接过圣旨,然后展开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日起,原京营改护国军,护国军暂下设三军,分别为控鹤,捧日,射声,神机营不变。

    擢铁铉护国军都指挥使,正二品,授骠骑将军衔,专司新军练兵事宜,自京营之中,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皆入新军,五军都督府之将,汝可自挑入军,将此册誊抄,新军军制,朕册内有注,诸训导,及旗官以上,皆人手一本。”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