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九[叩阙]

九[叩阙]

    大善殿的家宴散了后朱允炆径直朝寝宫而去。

    “都散了?”

    看到马琪慧双颊微醺,带着三分酒意,朱允炆乐了起来,迎上前扶住要施礼的前者:“都说了几遍,你我夫妻,以后不要行礼了。”

    “散了。”

    马琪慧被朱允炆扶着坐到榻上,“除了几个出嫁的姑姑,一众王妃我都差人送出宫去了。”

    朱允炆点点头,突然苦起脸:“今儿可心疼死我了。”

    马琪慧抿嘴乐了起来:“皇上这是心疼起内库了?太祖给咱留下的好东西,今晚上可是一点没剩下。”

    朱允炆摆摆手,“你这还真说错了,那些玩意在朕眼里一文不值,朕心疼的是那几个郡府啊。”

    马琪慧调笑道:“那这下可是要乐死几位王叔了呢。”

    软香在侧,朱允炆也有些心猿意马,轻轻搂住佳人:“咱们夫妻二人今晚可是大出血,等将来,朕要想办法都收回来。”

    “朕要想个办法,不仅要把他们的封国收回来,还得把他们的俸禄跟国家的收入分割开来。”

    皇子就藩封国,老朱家一代代生养下去,大明在大,又能容下几个王爷?

    据王世贞著的《皇明盛事述》载:“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子一百,俱成长,其中长子朱美埥袭封庆成王,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聚会,同父兄弟间竟不相识”。

    看看,要是有个皇帝这么能生,都不用等个五六代了,天下一代就有几百个亲王了。

    弘治年间,大明就面临着发不起宗族年俸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削减宗族俸禄,即便如此,待等到万历年间,宗族俸禄几乎占据了大明一年税收的大半,国家财政年年吃紧,赤字居高不下。

    大明亡国,跟这群皇家猪的存在是有极大关系的。

    朱允炆愁眉紧锁:“国库里的钱是天下百姓交上来的,要建设国家、要强化军队、要留着赈灾,不能用来养一群闲人,这样,老百姓会骂娘的。”

    “咱们是天家,天家无私事,都是国事,既然是国事,陛下何必要分的如此清楚呢。”

    马琪慧宽慰道,“叔叔们镇守边疆,流血卖命的保卫国家,当兵还有饷银呢,叔叔们领俸禄不是自然的吗?”

    朱允炆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向马琪慧来解释,或许,这就是因为他的思想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症结所在。

    他明知道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弊政,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些弊政却又是天经地义本就应该存在的。

    不过幸好他劝住了朱元璋,皇明祖训虽然还是颁布了,但关于藩王的供用这些内容朱元璋没有加上去,不征之国更是只字未提。

    马琪慧看到朱允炆兴致不高,也就缄口不言了,俏脸憋的通红:“皇上,臣妾醉了,就寝吧。”

    要么说酒能助性呢。朱允炆现在看马琪慧,那是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

    自太祖龙驭宾天后,细数起来,也有快四个月了,自己倒是一直守身如玉,主要也是热孝期间可不能干那事。

    现在热孝过了,内阁都督府加上京营改革的差不多了,酒足饭饱,朱允炆竟然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两口子进了被窝之后的事,这里按下不表,只说翌日清晨,朱允炆一觉睡醒,不觉竟然以日上三竿,怀中空空荡荡,仅有一抹余香暗存。

    朱允炆这边一有声响,门便被从外面推开,几个小宫女捧着衣冠走了进来,跪在榻前不说话。

    朱允炆打了个哈欠,慢慢掀起被子下了榻,光着屁股任由这几名宫女上下其手。

    堪堪洗漱好,就看到马恩慧自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列捧着盅碟的内侍。

    “陛下您醒了。”

    马琪慧捧着一杯茶递过来,“看您睡的挺香,晨时便没唤您,差尚膳局做了些糕点,本打算来了在叫您,倒是赶了个巧。”

    “陛下日理万机,这身子骨,可得细致着点。”

    朱允炆接过茶,掀盖一看,脸都黑:“朕才及冠之年,至于还冲杯参茶吗。”

    马琪慧像哄孩子一样:“陛下,快些趁热喝了,凉了可就没效果。”

    朱允炆浅浅的抿了一口,刚要喝的时候,手里的动作却停了下来。

    咚,咚!

    那是鼓声,微弱的鼓声。

    咚咚,由远到近,很慢很慢。

    咚咚,虽然微弱,却在震撼天地。

    原本阴云下有些沉闷的宫城,顿时变得起风了。

    咚咚,咚咚!

    哗啦,朱允炆起身之时,碰到了桌上的杯子,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眺望远方,鼓声传来的方向,正是宫城的承天门。

    君王承天意,治理天下,谓之承天门。

    咚咚!鼓声仍在,震撼人心。

    承天门那儿,肃立着当年陪太祖皇帝征战四方的一门战鼓,称之为阙。乃是当年太祖为天下万民所立,立阙时圣谕明发天下,凡百姓有不平者,蒙受冤屈者,可叩阙奏报皇帝,伸张正义,且臣民叩阙,皇帝当开洪武门迎之,审天下之不平,查臣民之冤,治罪人之罪,昭告天下!

    “陛下,有人叩阙。”宝祥在门外声音颤抖的说道。

    有人,叩阙啊!

    有人,要告惊天的御状,而且,还是在太祖宾天不过百日之后!

    “梓潼,给朕更衣,换冕服!”朱允炆一口喝完了参茶,然后对马琪慧正色道。

    “是,陛下。”

    数十个太监在马琪慧的指挥下在殿中忙碌起来,朱允炆头戴十二旒皇帝冕,身着盘龙衮衣十二章。

    这是大明皇帝最隆重的礼服,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fufu,是一种礼服用的花纹,明代的衮衣是黑青色,或者说从西周开始就是一种式样,没有变过,比龙袍还要高级的礼服。西周持续到明,清无冕服,只保留了十二章。)

    “到底是谁的胆子这么大,皇爷爷宾天不过百日,就敢逼的百姓叩阙告御状了?”

    朱允炆的脸色很难看,这已经不仅仅是告御状这么简单了,这是打他的脸,他刚登基御极百日,年号都还没改呢,就有百姓告御状,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他的威信必会骤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