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在秦时当匠人 » 第三十二章 厚颜无耻

第三十二章 厚颜无耻

    吕不韦要是知道了他此时的想法,肯定会大骂。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我送了两箱黄金珠宝给你,结果你却盯上了我的人?

    属于是恩将仇报了。

    惊鲵还不知道对方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她身上,只是觉得他的眼神不太对劲。

    召知现在对惊鲵是越看越喜欢,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珍宝,时不时还会露出痴笑。

    他这个表情似曾相识,刚才召知看那两箱黄金珠宝的时候就是这个表情。

    “无耻之人!”

    惊鲵一看到这个表情就明白他在想什么了。

    召知没有放弃,反而追了上去。

    “惊鲵呀,你加入罗网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猜你以前肯定是个大家闺秀,不然怎么会长得如此好看?”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哪天不做杀手了,最想做什么?”

    “你想想看嘛,当罗网的杀手有什么好的,天天和人打打杀杀的。”

    “万一不小心死了多可惜,我会很伤心的。”

    “你说够了吗?”

    “还没呢,我想说....”

    这时她突然拔剑了,一剑快如闪电,却只斩下一缕发丝。

    召知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等他看清的时候,发丝已经掉落在地上了。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发丝,仍旧面不改色。

    “你的剑法真好,刚才我都没看清你出剑的样子。”

    “这缕发丝我就当作是你送我的礼物了,惊鲵以后我也送你一份礼物。”

    古人对自己的头发都非常重视,珍惜头发如同生命。

    故有说法:肌肤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甚至古代还有一种刑罚叫做髡(kun)刑,是一种把头发剪掉的刑罚,被视为五大刑罚之一。

    头发在古代对女子来说是情感的寄托,把自己的头发割断一束给谁,谁就是该女子这辈子认定的人。结婚时双方的一束头发编缠在一起,表明两个人永远不会分离,俗称为:结发夫妻。

    惊鲵只是斩断了一小截发丝,对召知来说微不足道,警告的意味却是非常明显。

    可惜召知不是正常的古人,他对头发没那么看重。

    “惊鲵你喜欢听故事吗?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是墨家祖师爷墨子的事迹,墨子有个很优秀的学生,名叫耕柱子。”

    有一天,墨子因为一件小事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忍不住回应他:“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

    墨子问他:“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

    耕柱子回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

    墨子又问:“为什么要良马呢?”

    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用来鞭责。”

    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这个故事讲完了,惊鲵你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吗?”

    “以后我遇到墨家弟子,一定不会让他废话。”

    “你这就有点根株牵连了,不过我喜欢你的性子。”

    “你再不知好歹,我下次斩的就不是头发了。”

    “没关系,只要你喜欢,我可以把自己的头砍下来送给你。”

    “对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墨家的祖师爷墨子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事迹,当初楚国想攻打宋国,墨子听闻连忙过去阻止,但是楚国国君不听他劝阻,墨子说道如果楚王愿意退兵,可以将自己的头斩下来送给他,楚王不信,便答应下来。结果墨子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头斩了下来送给楚王,楚王吓坏了,当即表示退兵,不再攻打宋国了。”

    “你如果答应我一件事,我就把它斩下来送给你。”

    她不明白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话多麻烦的人,现在她真的有点后悔接了这个任务。

    惊鲵冷哼一声,主动离开了。

    她怕自己再待下去,真的会忍不住斩了这个家伙的人头,这样会让自己的任务失败,同样无法和吕相交待。

    她走了之后召知才感到一阵阵后怕,连身体反应都反应不过来的速度,如果对方真的想杀他,他该如何才能活命呢?

    召知相信惊鲵是可以被感化的,他需要时间来做这件事。

    ............

    咸阳这几天可不平静,不少有心人都注意到了秦国的变化。

    曲辕犁的出现瞒不过六国的关注,想保密是不可能的,除非秦国自己不使用。

    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是个有经验的木匠都能够做出来,吕不韦在春耕这件事情上没有耽误,也不担心曲辕犁的技术流传出去了,他心里非常清楚,只有秦国才能将它利用到极致,那些别国的贵人又怎么会关心地里农民的死活呢?

    你以为他们会好心地给农户发工具配头牛吗?

    别做梦了,等他们有所行动的时候,春耕早就已经结束了。

    而且,在秦国,大家可以放下成见做事,别的国家说不定还会给你暗中使绊子,哪怕是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又能真正得到什么实惠吗?

    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暴秦发明出来的东西,他们不应该学习秦国。

    听听这些愚蠢的言论,他们眼里哪有什么百姓的死活?

    为了自己的一点绳头小利,有什么是他们不能舍弃的呢?

    其实有一点召知想错了,吕不韦是真的很看重他的才华,他认为秦国需要召知,需要他这样的人,而不是仅仅需要会打仗的人才。

    吕不韦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他认为未来的大秦,需要这样一位相国。

    秦国的人才大多数都是偏科严重的,吕不韦也不例外,他擅长的方向是经济,是治理国家的经术,但是大多数人只想着让他提供后勤,自己在前方打仗。

    这样的想法是秦国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眼里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打仗,商业是为战争服务的。

    吕不韦对此明显是不认同的,他在秦国甚至找不到一个同样懂经济的人来交流方案,这让他大受打击。他要打开咸阳的大门,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秦国,秦国这辆战车太庞大了,它很容易被自己的车轮子拌倒,他想让秦国这辆战车稍微停一停,注意脚下。

    为了做成这件事,他甚至没有跟咸阳的贵族过多的讨价还价,曲辕犁当然不会只发放给咸阳的百姓耕作,他的目标是整个秦国。

    这就是秦国相国的格局,试问七国之中,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呢?

    明知某件事情是对的,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却因为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去施行它,这样的六国又岂有不灭亡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