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镇国好驸马 » 第五章:神兵利器

第五章:神兵利器

    捣鼓了半晌,画废了不少图纸,最终把确定下来的几种武器,美美的揣在自己的怀里,还用手拍了拍方自安心,起身对着还在书案后边愣神的美女公主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去。

    公主殿下回过神来,有些抵不住好奇,命画屏把他画的纸张拿过来。只见上面画着几种奇怪的武器,与现下大梁所用的,不论是样式还是宽厚,都各不相同,而且如此细长的刀身,能经得住不被人砍断吗?不过整体的感觉还是蛮漂亮的,难道驸马喜欢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这武器是用来装饰面子的不成?

    略过公主殿下的疑惑,暂且不提。这边赵明承带着画好图纸,找到了偏院的泥瓦匠和金匠,他们都是公主府中的标配,主要负责平时公主府的修砌和金银铁器的打制。

    两人刚想给驸马磕了个头,便被拽了起来,赵明承把图纸交给二人,问他们能不能照着做出模子,然后浇筑出来。他记得现代刀具的生产,都是直接照着模子浇出来,省时省力,铁匠只需要修缮定型即可。模子泥瓦匠没什么问题,想做成啥样都行,但是看着吞吞吐吐的金匠,似乎有话要说。

    “驸马有所不知,冶铁炉子流出来的是矿渣,不能用来打制武器,而熔炼出来的铁是凝结在炉底的铁块,至于驸马所说的直接流出铁水的炉子,俺老汉是真没见过。”牛姓金匠有些耿直的吐出实情。

    赵明承有些麻了,自己到底还是疏忽了技术的限制。大梁的武器之所以做的宽厚,是因为用煤练出来的铁掺杂了硫,特娘的脆的很。因为煤的产量高,用煤比较便宜,炉温也高能够省下不少燃料,所以冶铁的工匠们不得不选择煤炭。

    嗯,自己得好好想想,现代炼钢厂也不是用煤,而是用的焦炭,焦炭也是煤变出来的。这个操作自己比较熟,因为自己之前了解过这方面。看来想要炼出好钢,得先把焦炭整出来再说。

    说干就干,小命要紧,得抓紧时间整几把武器防身。这边指挥着铁匠洗煤碎煤,把煤尽可能的都粉碎,另一半让泥瓦匠砌出来一个封闭的蒸锅,留个门用来上料出料。等锅灶砌好,让人点了些小火烤干,防止一会大火猛烧的时候开裂。

    铁匠把煤粉碎了之后,通过蒸锅旁边开着的口子,加到里边的锅里,大概放了半锅,因为赵明承也不太清楚进多少料蒸多久,只能先试着做一次。等到把口封了之后,吩咐二人看着不要断火,赵明承便回了后殿,该吃中午饭了。

    等来到后殿吃饭的地方,转了一圈没看到人,赵明承也是一阵纳闷,难道来错了地方不成?转头一想,才拍起脑袋。虽然大梁商贾盛行,国富民强,但是一天三顿中也只注重早餐和晚餐,午餐饿的话只能吃点点心垫垫,这该死的习惯,好不适应啊。

    喊来个侍女,上了点心。吃饱喝足的赵明承,拖了把椅子就摆在亭子里,躺在初夏的太阳里惬意无比。脑海中回忆着上一世的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也是许久没有如此放松。

    这突然间来到梁国,生活的节奏一下子就慢了下来,这里没有打卡没有上下班,只有自己以及身边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太阳熨帖着身子,温暖舒适幸福无比。赵明承不由自主的摇起了椅子,闭着眼睛手上配合着打着拍子,一边慢慢的哼着自己改编的词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嗯

    故人不堪回首月明中,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

    来来回回的哼唱着这首词曲,声音越来越小,椅子上的人渐渐地沉入梦乡,嘴里依稀嘀咕着大河向东流,你有我有全都有……书房半遮半开的窗子里,依稀可见步摇上的凤翅花蕊珍珠流苏,随着轻微的拍子,一闪一俯……

    也不知睡了多久,院子里悄无声息,连侍女小厮门路过亭子的时候,都是轻手轻脚不言不语。

    赵明承醒的时候,身子上竟然盖了层薄裘,怪不得睡了一下午竟没觉得冷。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似乎忘记了什么事情,思索了一会才想起来,焦炭该好了吧都,便火急火燎的朝着铁匠这边跑去。

    到地方的时候,铁匠和泥瓦匠都在候着,锅下的火还在烧。问过时间差不多两个半时辰,也就是五个小时,也该可以了,便熄了火开始取焦炭。刚夹出来的焦炭成大块状,因为焦炭的炼制,就是通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高温环境中炼化热解,释放出一些水分焦油和大量的煤气等,然后重新凝结结成焦炭。

    取出的焦炭需要降温,但不能直接放入水中或者泼水,需要喷洒一些水慢慢降温。待温度降低,成型的质量好的焦炭会形成多孔结构,颜色银黑断面整齐。赵明承拿起来看了看,感叹不愧是宫中用品,都是最上乘的煤,只一下子就整出来质量还不错的焦炭,嘱咐铁匠用焦炭来炼制铁矿石,这样子铁就会直接变成钢水流出。

    牛铁匠按着驸马的要求,使用这种从未见过的燃料,心中却有些不信,这铁能直接变钢,还能以铁水的形式流出。等到炼炉当中通过不断的鼓风之后,很快就有杂质流出时,铁匠才信以为真,这种燃料炉温非常高,杂质熔化的时间缩短了不少。待杂质流尽稍作等待,便把唐刀的模子放在下边。不一会儿功夫,就见到白色的钢水流出,逐渐的填满下面的模具。

    这边待唐刀整个冷却定型,铁匠夹了出来试了试,随后又放入炉子继续加热,然后按着驸马的图纸和要求,进行不断的锤打。铁匠一边锤着刀,一边同两人传授经验,刚才出来的钢刀的确是好钢,但是质地过硬,俗话说钢则易折柔则长存,所以就需要用熟铁这种质地软塑性强延展性好的,进行交织叠打,能够降低刀的硬度,也使其具有韧性。

    听人劝,吃饱饭,很明显自己不太懂的事,还须交给专业人士。随着铁匠不停的加热锤叠,赵明承和泥瓦匠也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真是搞不懂男人为什么对这玩意兴趣如此之大。等铁匠感觉差不多的时候,便开始淬火处理,嗤的一声水响这把唐刀也是初具雏形。

    随后铁匠一并做了刀柄缠好,开了刀刃做了刀鞘,一把现代版的唐刀就出现在两人面前。赵明承接过唐刀,稍一掂量,入手不重,紧接着握着刀柄随手一拔,铿锵之声清脆入耳。刀身黑白纹路分明,唯有刀刃雪白明亮,锋利至极。刀头是倾斜的断刀式,也被开了刃,便于刺和划。手指一弹,顿时一阵钢铁之声响起,随手挽了个刀花,破空之声如九幽之朔风,似寒潭之龙跃。

    眼瞅着天色已晚,赵明承叮嘱二人,尽快的把其他几把刀具,都按着这个法子打制出来,便携着他新鲜出炉的唐刀,美滋滋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