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太史慈之从黄巾围城开始 » 第三十九章:刘备入汉中

第三十九章:刘备入汉中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浮客转定坐,归舟应谨行。

    关山同一照,喜鹊东风来。

    欲得淮王术,风吹不可迷。

    第三日,刘宏召刘焉进宫商议州牧人选。对于州牧这样的大事,刘宏还是很谨慎,整整思虑两日,终于决心在各州初设州牧,看情况再推进全国。

    “太常来了,坐!”

    “谢陛下!”刘焉恭敬地跪坐好。

    “我欲纳卿之策,欲初设几州州牧,不知太常你有何人荐我?”刘宏问。

    “陛下,宗正刘虞,仁厚为公,机敏聪慧,忠于陛下,可为人选。”刘焉首先推荐了刘虞这个老兄弟。

    “还有吗?”刘宏也比较认可,毕竟这样的封疆大吏,非可靠忠心之人,怎能轻授。

    “太仆黄琬,清明四传,治能突出,忠于陛下,当为人选。”刘焉再说。

    “嗯,太仆黄琬忠厚勤事,素有清明,亦可。”刘宏对黄琬和满意,整个黄巾起义,也就是他最先扑灭青州黄巾,也把青州治理不错。

    “还有人吗?”刘宏眼神打趣道。

    “额,这个,陛下,老臣愿为陛下守边,我听闻交州时有蛮人叛乱,我想去镇守一方。”刘焉谨慎地说。

    “哈哈!太常忠心我自是了解,只不过交州太过遥远,容朕在思量一番。”刘宏觉得刘焉敢提出设立州牧,自己肯定也是有着一番心思的,不过天下大乱,各地政局不稳,还真的要靠这些宗室老臣以及清明重臣帮自己镇守一方才行。

    “呵呵,太常还有何人举荐?”刘宏问。

    “嗯,老臣认为陶谦、刘表、刘岱、韩馥、陈温等人皆有刺史之才,陛下可酌情使用。”刘焉想了想说,这些人都不是大世家,而且素有贤名,值得信任。

    “呵呵,好,我再思虑思虑。”刘宏沉思一会,“哦,那太常就先回去吧。”

    “老臣告退。”刘焉告退回府。

    天下没有不透秘的墙。就在刘焉上书之后,袁家、杨家、王家等诸多世家纷纷聚集商议,想拿下一州之地,本来还正愁没有机会,但刘宏自己却松了一个大口子。

    这日,侍中董扶深夜前来拜访。

    “茂安,何故如此夜访?”刘焉在书房接见了董扶。

    “君郎,我听闻你想去几千里之外的交州?这如何使得啊!”

    “唉,不瞒你说,我只是给自己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罢了,现在啊,这天下眼见乱了啊。”

    “那也不至于去那偏僻的交州,君郎若去,恐怕难回故土了啊!”

    “茂安,何意?”刘焉听出了董扶话里有话。

    “您对益州如何看?”

    “益州?太祖龙脉之所,但现在我大汉龙脉应该在南阳,那是世祖起兵之处啊。”

    “益州,天府之国,沃地千里,秦得之则有东出函谷之基,太祖得之则有暗度陈仓之实,又有剑门、葭萌、涪水三关,四面环山,只要据此而守,当能兴百年。此乃龙兴之所!以刘公献策之功,益州定为汝之根基,此乃天授!益州有天子气焉!我见刘宏色中饿鬼、而子嗣弱小,他若归天,大汉立亡,这时候需要刘公你振臂高呼,天下归汝!”

    “这!好!”刘焉满眼放光。本来就不瞒刘宏所作为我,如今听到董扶如此分析,马上心动了。

    第二日,刘焉马上进宫。

    “陛下,老臣近日思虑良久,觉得我这老身病体还能撑几年,还想为陛下牧野一方啊,只是交州疲敝,而如今益州黄巾作乱,刺史贪婪,百姓困苦,老臣想替陛下扫清益州。”

    “呵呵,太常来的正好,我正有此意。益州乃我大汉粮仓,不可丢,不可乱,那此番就拜托你了。”刘宏说。

    “固所愿尔!”刘焉大喜。

    “如何去得?”刘焉问。

    “陛下可知刘备、刘玄德?”

    “可是太祖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帮皇甫嵩击破黄巾的刘备?”刘宏想起这么个人,“他现在何处?”

    “陛下,玄德现任中山国相,我听闻其将中山治理井井有条,功绩斐然,没有丝毫反贼山匪,如今任期将至,目前在京述职。”

    “哦,你这么一说,我记起来,前不久中山王刘稚还上书夸赞。看来这刘备文武双全啊?”刘宏满意道,“他何年?在我刘氏族谱中,辈分如何?”

    “据我所知,刘备延熹四年人,今二十有九,按辈分与陛下同辈分。”

    “哦,是吗?那就是等于我皇弟咯?”刘宏有点欣喜,没想到自家里面出了这么一个年轻俊才。

    “呵呵,按道理来说,刘备是陛下的族弟。而这也是我提及他的原因,我素知其有带兵统帅只能,故而向陛下推荐其为汉中太守,一是助我扫清益州,二是替陛下镇守秦蜀要道,免被奸人所得,以至我益州失联。”

    “好!太常所言我知,我明日就召见刘备。”

    这时候,陈妃走了进来,拉着刘宏的胳膊撒娇。

    “陛下,你说好的陪我欣赏冀州来的凤凰鸟的啊,怎么还不走,我生气了……”

    “好好,这就去,我们去西园。”刘宏一边安抚,一边跟刘焉说,“就这么安排先吧。”

    “诺!老臣告退。”刘焉见刘宏如此荒诞,气的青筋直冒,但也无奈出宫。

    隔了三日,刘宏终于召见了刘备,在与之详谈后,命人拿出族谱比对,果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于是当场任刘备为族弟,并任命为汉中太守,助刘焉入蜀。并于当日宣布,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

    洛阳,太常刘焉府。

    “多谢大人举荐!备不胜感激!”刘备听闻自己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大喜,马上来向刘焉道谢。确实,刘焉对刘备真的有伯乐之恩。

    “呵呵,都是玄德你自己功绩出色,我啊只是耍了嘴皮子。”刘焉说。

    “不、不,没有大人的引见,我就是在大的功绩,相对于天下官员,我也不是最出色啊!”刘备感慨道,“时间紧,备没有带来什么礼物,只是我这几日在洛阳南城发现一本奇书,想请大人鉴阅。”刘备说。

    “哦,什么书?”刘焉好奇道。

    “四弟,你说一下。”刘备说,因为之前已经见过,刘备也不介绍。

    “刘公,此乃我兄长在南城一书店发现的,请过目!”太史慈呈上。

    “《淮南子》中六卷?嘶!这不是当年被一火烧之不见的那第六卷吗?”刘焉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见到此等遗失巨著。《淮南子》原版在王莽之乱时,被人一火焚烧,好在刘氏族人抢救,但也只是抢出内篇、部分中篇以及大部分外篇,其他都没烧的一干二净。

    “哈哈,恭喜大人喜得巨章!”刘备恭喜道。

    “哈哈,如此之物,你我不是外人,我就却之不恭了啊!”刘焉喜滋滋的收下。

    “玄德,你打算何时上任啊?”刘焉问。

    “刘公,我打算七日之后带我四弟及随从先行至汉中,先整顿兵马,再从中山国借郡兵5000,然后一路打通剑门、葭萌关,这样不出两月,大人就可从长安一路南下,由我护送至益州。

    “嗯,善,那我也随你一起先去汉中吧。反正洛阳这边无事。”

    七日之后,刘备、太史慈护送刘焉,西出洛阳,至陇西,走眉县斜谷入汉中。

    关羽、张飞等率2000骑兵先行南下,张郃率5000精兵随后,自洛阳、长安,从斜谷入汉中。孙乾、徐猛、周仓等护送家属缓行入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