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架构 9 皇权下乡,有法无规

第一百五十九章 架构 9 皇权下乡,有法无规

    在皇帝的勉慰下,群臣纷纷站直了身躯。

    身躯虽然站得很稳,内心却都不平静。有人是紧张的激动,有人是认同后兴奋的激动,各不相同,相同的是都很激动。近两个月来,皇帝的种种表现一次次地刷新他们的认知,每当升起“皇帝怎么会这样”的念头的时候,不久就会发现,皇帝居然还能再进一步。

    “另将部分五城兵马司人员改编设立水龙司,专责防火灭火。水龙司要将防火灭火的要点整理成水龙册,呈给朕过目。以后全国新建的房屋、新修的街路都要符合这册中的规矩。”

    最重要的彼此监督的监察体制架构确定了,王战开始改革更多的细节,开始进一步拆分五城兵马司,将人员分配到职责明确的专责部门中。

    “王徵,你那水铳之法朕已经交给工坊,让他们尽快生产出来。那水铳每生产一具都给你百分之二的专利费。”说道水龙司,王战猛然想起了王徵的水铳。

    此时的房屋多木质结构,就算墙是青砖的,屋架与檩条也都是木头的,防火与灭火都是民生大问题,而王徵的水铳基本就是后世灭火水枪的样子,利用的是短管喷流的原理,与现时大曌军中火油柜的喷油筒差不多,王战恰好知道他这个成果。

    “微臣遵旨,但微臣不需专利费,能为朝廷、为百姓安危做些事,微臣已经心满意足,不敢言利。”王徵施礼回话。他面上虽未表现出什么,心中对于皇帝居然知道这具体的成果却也是有些惊讶。

    “不要不行,你必须要。这是对钻研格物科学有成者的奖励和认可。农夫花费时间精力去种庄稼,收获粮食;商人花费时间精力去流通商货,收获巨利;而你这样的人花费时间精力去研究于国于民有大利的格物科学,理应也有收获,应该得到报酬。否则,长久下去,必让格物科学人才寒心,有害于圣人格物致知精神的发扬光大。你那书稿上的机械,只要是前人所无、是你自己钻研发明出来的,朕让工部都记入专利档案,以后无论是朕的工坊还是民间有其他商人大批制作售卖,都要给你专利费。”

    王战说的斩钉截铁,不要不行。

    王战如此倒并非是偏爱王徵,而是避免作为劳动力之一种的智力被忽视,避免脑力劳动成果被抹杀、被随意侵夺,因为只有如此,各种钻研与发明才能得到保护,得到保护才能得到大发展。

    “呃......”王徵微胖的脸上有些迟疑,他是真的不想要。

    “王先生莫要推辞,圣上如此制定规制,当是考虑了‘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之事,你若不受,反而有害于格物科学之发展壮大。此专利费,你当受之。”却是首辅黄立极从旁说话。王徵还没有官职,黄立极便不高不低的称其为先生。

    “嗯,正是如此。”王战冲着王徵微微点头,心中也十分满意黄立极。自己并没有想到黄立极说的这些,但黄立极这番发挥却是十分贴切,立刻把这专利制度显得十分高格调,立意立刻拔高了一个层次。

    “谢圣上厚爱,微臣遵旨。不过微臣有官身,微臣发明这些东西用了许多公务时间,呃......微臣又已经领取了俸禄,似乎不应再......”听皇帝说得情真意切,说连自己的工坊也要给专利费,黄立极这阉党......也说得十分有道理,王徵也便不再推让,但他后面的话说得却是有些期期艾艾,脸色有些红——他本性是个极其端方的人,再加上深受儒、佛、道的影响,平生绝对不肯撒谎,也不肯占便宜,此时皇帝硬要塞钱给他,他便要说明利用了公务时间,将一切置诸光天化日之下。

    “哈哈哈哈......很好,王徵你很好。既然利用了许多公务时间,那这就算是......嗯......职务发明,百分之二的专利费,一半归你,一半归朝廷,朕的工坊生产,水龙司付钱给工坊进行采购,户部将来监督工坊的销售额账目,朕按照销售额的百分之二支付专利费,给王徵一半,另一半收入国库。以后你发明的那些机械皆照此办理。另外,这专利也不是无限期的,期限是三十年。刑部,记得将这专利之法严密细化,将来列入《大曌律》。还有,朕这工坊也会缴纳占销售额百分之十的家国公赋。”

    对于王徵的极度端方与黄立极恰到好处的解说协调,王战十分开心。不过开心归开心,接下来的安排却是一丝不苟,坚决要让朝廷百官逐渐习惯商品经济、习惯市场交易、习惯得利既纳税、习惯尊重脑力劳动成果。

    “微臣遵旨。”刑部尚书薛贞出班领旨。

    “谢圣上,微臣再无异议。”王徵也不再说什么,倒是户部有点被一个小馅饼砸中的感觉。

    户部诸人还不知道这专利将来会有多大的收入,只觉得皇帝这思路简直是天马行空,商议三法司、都察院这等大事的时候,居然还能想到灭火的水铳,简直是......杂乱无章?......胡说,何敢腹诽圣上,明明是羚羊挂角——户部诸人心中念头连连。

    “五城兵马司一部分改为环卫司,负责所有街路清洁、清淤排污,锦衣卫中原来负责这部分的凭其自愿,可以调入环卫司,亦可以留在锦衣卫,但留在锦衣卫的要接受如同军队的考核。环卫司要在街路设立垃圾存放箱,以后百姓厨余垃圾等杂物不许乱扔,必须扔到这些垃圾存放箱内,由环卫司统一将垃圾清运出城。环卫司在打扫的同时需负责监督街道之整洁,不可任经营者随意丢弃杂物弄脏街路,违者可处以十个铜钱的罚款。水龙司与环卫司归属民政范畴,从此由府、州、县民政官员辖制。”王战条理分明的推出自己后续的规划,职能繁杂的五城兵马司被继续拆分着。

    王战不打算单独设立城管一类的部门,还是想尽可能的让官吏队伍精干,避免吃皇粮的人过多。环境卫生本就与市容市貌直接相关,清扫街路之人本就行走于街路,管理沿街商贩也就是顺手的事,所以王战干脆就让负责卫生之人直接管理小商小贩、维护市貌。

    “关于管理与处罚的细则,同样由刑部负责,将来列入大曌律。爱卿不必出班了。”说到这里,王战看着就要出班领旨的薛贞摆摆手。

    之所以把这样的小事的细则也交由刑部立成法条,是因为王战不想在将来社会前进、行业分工越来越多之后,朝廷官府出台越来越多的规定。

    王战希望“一断于法”,希望将来一切涉及百姓民生的收费与罚款都能由最严肃的律法来规定,都由设想中的将来的万民议政大会来确定,而不是哪个高官、哪个部门出于部门小集团的利益去随意出台规定。王战希望将来大曌只有出自万民议政大会的、艰难确定的、严肃的法,不希望大曌有出自少数高官的法,更不希望大曌有轻易出台的“烂规定”。

    对于那些收费罚款的“烂规定”,王战深知,只要出台,再想废除就极难,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所以王战打算从根子上就做到大曌只有出自万民议政大会的法、没有出自内阁少数高官的法,更没有出自部门的规定。

    对于普通百姓,王战希望法律能够能够细化并涵盖他们的生活,然后做到对老百姓“法无禁止既可为”,对官府做到“法无许可既禁为”。就算这样不够灵活,律法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的应时而变,各种法条只能等待万民议政大会的审议,但王战觉得这还是值得的:宁可跟不上,慢一些,也不能让少数人或部门随意出台律法或规定。王战相信,这样一定能减少许多乱收费、乱罚款,一定能让老百姓更幸福一些,大曌的律法也能更神圣、更严肃一些。

    皇帝不停推进着,群臣则开动脑筋听着,持续开动脑筋紧追着皇帝的思路。他们当然不知道皇帝安排背后的某些原因、想法,对于皇帝要求刑部将这样涉及小商小贩的、十文罚款的小事都要立法,他们都十分不解。

    “以上种种,各部各司事有专责,治安抓捕的、防火灭火的,街市卫生的,权责清晰,避免了推诿扯皮。百姓亦可清晰各部各司之职责,求助有门。轻罪可速断,重罪亦有监察,不必担心不公。”

    “朝廷中枢、道、府、州县、乡、村,这是大曌将来的行政层级,以后县令之下要设乡长,吏员也要一直设置到乡一级,乡级吏员要统管各项乡村农田水利、牲畜养殖、一般邻里纠纷等民生事务。与朝廷各部对应的司局衙门也要设置到州县一级,原有的各县六房吏员分别进入这些衙门,负责地方上的农田水利、修桥铺路、兴办厂坊、流通商业等。比如工部,对应在府设工业司,在县设工业局,平时公务归知府、县令主掌,共同议事,同时也要如同巡捕、水龙和环卫一样同时接受本部司上级对公务的指导与考核。朕还要增设农部、宣传部、学院之类。”

    “所有这些官吏皆归属民政系统。民政系统的官员如知府、县令等,不再负责断案,更不得干预军事,只负责主掌地方诸般民生事务。”

    “兵部以外朕要增设参谋部、装备部、后勤部、军事巡捕司、军法大理寺、军政都察院、宣导部等武职部门,此为军政系统,军政官员不得干预民事,军民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除巡捕司设置要到乡一级,大理寺、刑部都只设置到州县一级,此为法政系统,接受举告,负责抓捕、审判、监审,对完善律法提出建议。”

    “南、北都察院、六科、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东厂,此为都察系统,都察系统不在各地常设,都察系统所有人员皆为中枢派出,归朕直辖,有密奏直抵御前之权。都察系统所有人的俸禄皆由京城户部发放。”

    一条条、一款款,一个个新设部司,连珠炮一般从皇帝嘴里说出,灌入群臣脑海。

    在这里,王战做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混淆:将东厂、锦衣卫说成了是与都察院和六科一样的监察系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朝政亦如此理,朕决定,阁老实行任期制,每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期。然而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此之后,阁老任满之后愿意回乡养老的就回乡荣养,愿意留下的就进入翰林院,称为国务咨政,以毕生经验备朕垂询。翰林院不再录用没有任何民生治政经验的新科进士,只接受阁老作为咨政,现有的翰林院官员全部在接受民生实务培训之后外放地方,先在州县观政半年,然后从乡长做起。”

    至此,王战又推出了任期制。

    其他人还好,大曌的官员本来就有任期,到期都要接受考凭,地方官通常为三年,京官五年。但是阁老实行任期制是破天荒头一遭,闻言,人人心里都动起了心思。

    六部之下的群臣大都是比较兴奋的,毕竟实行任期制,大家就多了许多机会,作为文臣,谁不想以阁老、大学士的身份荣归故里呢?愿意留下来还可以做国务咨政,听名字就知道是既尊荣又清闲的清贵之位。

    翰林院的官员则最为郁闷,面带苦色:本来最为清贵,最擅长的也是文章辞赋、引经据典,现在居然要外放?皇上这一改,咱这向来清贵之人就都要去做那些俗务了?而且连县令都不能做,还要从那新设的乡长做起?唉!......

    倒是几位阁老,毕竟是宦海半生,养气功夫深厚,并无丝毫动容之色,虽然心里已经开始琢磨。

    刘宗周听闻皇帝要将新设立的部司一直设到州县一级,巡捕司更是设置到乡,不由再次皱起了眉头,但这次并未急于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