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普通人的一天 » 第十三章中午11:40

第十三章中午11:40

    年轻妈妈虽然对姥姥迟到不满,可姥姥回来了,她就像有了主心骨,就连工作也踏实不少。

    姥姥在厨房忙碌,阵阵香味从门缝透过来,是那熟悉的烟火气,让人闻着食指大动。

    姥爷电机声滋滋啦啦响,那边姥姥说话声也传了过来。

    “妈吃饭吧!”

    原来沙发上老太太已经醒了,只是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等会”老太太声音小,这两个字停起来很费力,但属于常规操作,每逢叫她吃饭,都会说“等会”,所以听不清也能猜得到。

    “你可别等了,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有糖尿病。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你快吃吧!这老太太可倔了。”

    对话到此为止,然后是一阵听不清的窸窸窣窣,估计老太太又在到处找药了,紧接着房门一阵吱嘎,老头沉重的拐棍紧随其后。

    早上来的有些晚,他还没上桌呢,就有人先动筷子了,老头吸取教训,中午11:40就来了,进屋一看,这回没有敲敲打打。

    因为饭菜都还没摆齐,老头按照规矩,他自己的规矩,把椅子拖到老地方,拐棍一靠,扶着餐桌缓缓坐下,然后再调整一个舒服的姿势,等待儿媳把自己的小锅端上来。

    这一切都常规的不能再常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此时三姨一家也踩着饭点进门,姐妹相见自然少不得一阵寒暄问好。

    她们姐妹处的瓷实,这么多年来感情一直深厚,亲情之中还有友情,不疏离不热烈,自然而然恰到好处。

    接下来是三个人的对话,其中两个人交谈,一个人独白。

    “大爷也在呢!二姐,快别忙活了,我就吃点小葱蘸酱就行。”

    “没整啥,就炒两个素菜,你快坐吧,冰箱里有雪糕吃点解暑,看把你热的满脸通红。”

    “我看你上午好像来了,咋没进屋呆会呢?”

    “这天太热,车里还闷,我正想问你家有没有雪糕呢!”

    “那能没有吗?你二姐夫天天干活回来都得吃一根解暑,我买了一整箱。”

    “最近忙啥呢?”

    “俺家那个一进院就跟我二姐夫唠嗑去了,我问问他俩吃不吃。”

    三姨扔下一句转身出门,老太太始终没得到女儿的回复,佝偻身影坐在餐椅上等待,二女儿把饭菜端上了,老太太却迟迟没动筷。

    三姨一进门就跟亲家老头打招呼,又跟二姐聊了两句,可离自己最近的母亲却没说一句话。

    年轻妈妈悄悄起身,此时宝宝睡得正熟,屋外嘈杂谈话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年轻妈妈开门出去,见没自己什么事,坐在沙发上继续工作。

    饭菜准备好了,餐桌盘盘碗碗摆了许多,都是家常菜,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一道青菜肉片,一个黄瓜丝拌的凉菜,还有一条鱼。

    老头的菜色一直没变,依旧是肥肉,大虾,萝卜块,用三只碗装着,摆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最后一碗米饭盛上来,老头不声不响的吃起来,那头老太太的专属粗粮冒着热气,形状完好。

    “妈你快吃呀!一会都凉了。”

    “不着急,我再等会。”

    一切都是执念,她也只想跟女儿女婿同桌用饭罢了,姥姥没再催促,知道催也没用,转头对年轻妈妈说道:

    “你也洗手吃饭。”

    “嗯”

    年轻妈妈敷衍着嗯了一声,可身体却没动,她要抓紧一切时间处理工作,这时屋外三人也回来了,交谈声瞬间大了起来。

    男人们嗓门粗,说话也没顾及,三姨提醒:“孩子睡觉呢,你们小点声。”

    可提醒也不怎么管用,男人们一口应下,转头又是高声大嗓的聊天,姥姥招呼大家坐下吃饭,三姨只说自己有些晕车,休息休息再吃。

    老头放下筷子,拉出身边餐椅,招呼三姨夫坐下,他不喜欢亲家老太太,却对三姨夫妻俩很热情。

    一墙之隔,中间还有道敞开的窗户,年轻妈妈坐在沙发这头,随手关上窗,虽然没啥用,但好歹能隔绝一些声音。

    一桌人各自就坐,男人们谈论土地和秧苗,女人们对着菜色各抒己见。

    老头年纪大了喜欢热闹,一边享受晚辈的照顾,一边吃着喜欢的食物,脸上看不出表情,却时不时的点点头,这表示他心情不错。

    老太太缩在一角,她吃的很慢很慢,饭菜在她嘴里需要反复咀嚼多次,不太好用的假牙今天有功了。

    年轻妈妈依旧沉浸工作,反正餐桌也没位置,沙发宽敞舒适,比窝在地上一边充电,一边打字强多了。

    姐妹间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一个过度到另外一个,仅仅是姥姥的一句话而已。

    “我跟你说,这把小王家两口子吃了大亏,牙掉了都得往肚子里咽。”

    三姨有一搭没一搭回应:“那也没办法,这事谁摊上谁倒霉。”

    姥爷觉得话题不对劲,连忙插了句:“姑娘,你咋还不吃饭呢,一会孩子醒了看你咋办。”

    年轻妈妈遥遥回了句:“那我就不吃了。”

    姥爷神色有些落寞,不仅没和女儿达成共识,反而被冷落,姥姥没发现姥爷的用意,继续刚才的话题。

    “六十多万呀!一夜之间全没了,可真够她俩受的。”

    姥姥口中的小王,是她非常要好的一位女同学,和三姨也认识,她们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偶尔也在一起吃个饭。

    同学小王很认干,人长的也不错,大高个,身材好,皮肤白,嫁了个丈夫也勤快,两人一起弄了个养猪场,这几年挣了不少钱。

    唯一的儿子也成了家,人生大事完成,夫妻俩经营养猪场,抽空还能出门旅游,日子过得舒心愉快。

    可就在今年年初,同学小王经熟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大老板,几顿饭下来,夫妻俩对这位见多识广的老板很佩服。

    一次酒局上,大老板说自己手里有个项目,很挣钱,风险也低,只要半年就能回本,找他投资的人都排上队了,只是不知道该选谁,有些苦恼。

    其他人一听,还有这好事,连忙趁机会推荐自己,小王夫妇也再其列,她们本就有钱,但做父母的,总想给儿子留下更多。

    大老板被灌了好多酒,终于开口答应,给在座诸位都留些份额,小王夫妇回到家,赶紧从一堆存折中挑出一个。

    里面有六十万存款,是养猪攒下的,夫妻俩本想把所有存折都拿去投资,可猪场需要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就留了一部份,最后只把这六十万投了进去。

    刚开始还挺好的,仅仅几个月时间,本金陆陆续续回来些,投资更多的人,甚至已经看见收益了。

    大家一合计,又把钱再次交给大老板,见到收益那几户,额外追加了几百万,小王夫妇也想投,可他家没有那么多余钱,只能把收回来的本金再次放里。

    为这事夫妻还后悔过,当初胆子太小,要不现在也成大股东了。也幸好是胆子小了些,否则满大道溜达唱歌的精神病患者,又得多加俩人。

    第二次投资过后,大老板渐渐淡出视野,几次酒局都没来,没多过久,电话也打不通了,这个人彻底消失,连带着他们的投资款。

    有反应快的,即刻报了警,可这时候已经晚了,大老板的注册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向有关部门申请了破产。

    也就是第一次见面那会,现在审批手续都下来了,这就是个套,大老板坑了这几户人家,已经拿钱跑路了。

    投资那些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五雷轰顶,有好几位气急攻心,当时就送到医院去了。

    虽然大老板已经申请破产,这些个投资人属于商业亏损,钱不用还,但涉案数目巨大,已经超过千万,这事按法律来讲属于诈骗,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可地球这么大,想找一个诈骗犯谈何容易,有少多人是过了十年八年才抓回来的,而且钱财早以挥霍一空,又有多少人根本就抓不回来。

    跨境办案这种事,阻碍太多,这些骗子早就预备好退路,周边国家都不去,专往欧洲那片跑,尤其某个国家的庇护下,简直就成了骗子们的首选之地。

    要不姥姥怎么说“小王家打碎了牙只能往肚子里咽。”

    人能不能抓回来不知道,那六十万指定是回不来了,其实他家也还算好的,猪场还在,存款也没见底,就是吃了好大一个亏。

    那场酒局里,就他家投入的最少,那些一把搭进去几百万的,才叫要命呢!据说有人在医院直接住了ICU,即使出来也得落个终身瘫痪。

    想比之下小王夫妇幸运多了,人没事,就是上了场大火,打了几针点滴,家里根基也没受啥影响,六十万的亏损,过个三五年也就缓过来了。

    这事的确闹心,可终究发生在别人家,就算是好朋友,也没什么不能提的,姥爷之所以想拦着姥姥,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姨家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只不过被骗的不是他们夫妻俩,而是他们的小女儿,小女儿早早结婚,婆家经营了两个玉石批发店铺,家底厚实,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三姨的女婿。

    小夫妻俩成家没压力,手里有钱,还生了一个可爱宝宝,也是男孩,婆婆全心全意帮着他们,生活富足。

    两人不用为了经理发愁,也没稳定工作,有空就帮着打理打理店铺生意,闲暇时间也多,没事就会上网看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理财产品,不是银行的,也不是什么大公司,因为收益微薄回钱还慢,相比之下,这个小理财软件就吸引了夫妻俩的注意力。

    圈钱骗钱都是一个套路,先给点甜头,后在套大的,因为理财软件广撒网,多捕捞,所以没人知道它套了多少钱,也不知道那个人才是亏损最多的一位。

    拒当事者本人说,那天她正在做美甲,突然接到公安局电话,说自己被骗了,那理财软件就是个套,十万块钱打了水漂。

    年轻人看得开,事后还调侃说道:“原本打算攒钱买个车的,现在好,车轱辘钱都赔进入了。”

    可他们想得开,父母却未必,这种伤心事,姥爷自然不愿意姥姥当着人家的面提起,虽是亲姐妹,但说话也要有些顾及。

    要说这年头什么人最可恨,当然就是骗子了,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本根不把对方当人,不是有那么个词吗“杀猪盘”。

    骗子没人性,只把受害者当成肥猪,不宰透了刮净了,绝不善罢甘休,才不会关你背后有多少苦衷,钱是不是借来的。

    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成了普遍存在,尤其大学校园里,平均每个寝室就会出一个被骗的,钱都是小钱,但受害者众多。

    他们利用大学生想勤工俭学的心理,一般都会推出些网上兼职活动,比如刷单啦,注册软件啦,一类的。

    更有甚者直接退出小额贷款,主要宰杀对象,刚入学的,想换手机买电脑,有不敢跟家里要钱的。

    各中各样的大学生小额贷款满天飞,还有手机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贷款软件,它们化成一把无形刀,刀刀割想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犹记年轻妈妈刚入学的时候,开学典礼,学生班会,导师讲话,所有的声音都在警告同学们,不要相信贷款。

    可总有那这个不听话的,背地里为了手机,为了限量版秋鞋,落入非法贷款的圈套里。

    她们大学就流传这样一则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学姐,学姐家庭条件一般,不足以支撑学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于是学姐就找上了贷款公司。

    没借太多,仅仅几千元而已,想着周转一下这个月用度,等下个月家里打钱过来,贷款就能还上了。

    可真等还贷的时候,利息那一栏多出好几个零,原本订的百分之十利率,一下变成十分之百,这可让学姐愁怀了。

    她自己还不上,就怕事躲了起来,不想追债的人居然闹到学校,家长也被请来了,这么一折腾,利息由五位数变成了六位数。

    学姐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打死也没想到,送女儿出去读书,居然能读出这么多负债来,最终贷款还没还上不知道,反正学姐是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