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普通人的一天 » 第二十六章下午14:17

第二十六章下午14:17

    电动车这种东西真的很方便,稳稳坐好,右握把给电,蹭一下就窜出去了,只要会骑自行车的人,就能轻松驾驭电动车,真的好简单。

    年轻妈妈无论学自行车,还是学电动车,貌似都是她姐姐教的。

    家里第一辆自行车是姨夫送给姐姐的,好像是姐姐生日吧,还是因为别的什么,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那辆自行车是蓝色的,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二八大杠,就是很普通那种,有个车筐,后座还能载人。

    姐姐上学的时候天天骑,也不知道她跟谁学的,年轻妈妈见姐姐骑着自行车,满眼羡慕之情,于是趁姐姐放学回来,她就把自行车偷走。

    一开始姐姐不让,怕给骑坏了,当然了,骑是骑不坏,主要担心不会骑给摔坏了,那年头的自行车,一摔车把就瓢,完了还得花钱去修理铺。

    可是年轻妈妈小,对自行车又真的很喜欢,感觉骑上去就高人一等似的,那种身轻如燕潇洒如风的感觉,简直做梦都在渴望。

    于是她每天都缠着姐姐教她骑车,可那辆自行车是家里唯一的联通工具,姐姐实在不想拿给年轻妈妈祸害。

    既然当面不行,年轻妈妈学就趁姐姐写作业,或者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摸一摸自行车,偶尔也爬上去坐坐。

    再后来就立到墙边,一手扶着墙,一手握着车把,学着姐姐的样子轻轻踩动车蹬,只不过是反着蹬,这样车子不会动,然后假装自己已经会骑车了。

    某次玩的正起兴,姐姐突然回来了,年轻妈妈被撞了个正着,本以为要迎来责备的,但是没有,姐姐看见一眼就走了,只是交代一句:

    “别摔了”

    不知道是心疼车,还是心疼人,自那以后年轻妈妈似乎放开了胆子,扶着墙也能向前蹬两下,多了不敢,胳膊没那么长。

    后来又开始尝试新玩法,就是双脚交叉,一只脚蹬两下,然后借着轮子转动空隙把另外一只脚抬起来。

    属于噶呦着走,骑老式二八大杠前晃悠的那么一两下,然后一个片腿跨上去。

    是这种起步前的动作,年轻妈妈也玩的很开心,一开始只能前行,且小范围试探,后来逐渐大胆,还可以拐个弯什么的。

    年轻妈妈不敢上路,就在自家院子里玩,渐渐觉得地方小,又到门前马路上练习,可路上总是过车,姥姥说那样太危险了,不行。

    年轻妈妈不想放弃自行车,她还没玩够呢,于是就推着车去老头家门前那条路,因为那里是背街,几乎不过车,相对安全些。

    那个时候小朋友也多,见一个玩自行车大家都出来玩,于是个家仓库里生锈几乎废弃的自行车,就被顽皮孩子翻了出来。

    大家凑在一起,吱嘎吱嘎的声音响了整条街,不会骑推着也要加入,有会的就在前面炫技。

    这群孩子组成了一个自行车小队,每天准时准点去那条街上玩,有人玩着玩着就会了,但年轻妈妈始终没能自主学会,只是嘎呦的更顺畅。

    骑车这种技术并不难,和轮滑一样,只要肯大胆迈出第一步,就会摔的很惨,然后在试。

    技能就是摔着摔着学会的,如果第一步都胆怯,那就永远都学不会。

    年轻妈妈怕疼,又怕摔坏了自行车被姐姐教训,所以上手一个多月,还没学会如何驾驭。

    后来姐姐看她真的很喜欢,就抽空帮年轻妈妈扶着车把,让她自己感受发力技巧,自行车在姐妹二人的努力之下,缓缓向前行驶。

    年轻妈妈好像发现了新大陆,那一刻的心情无比喜悦,可总是误伤姐姐裤子,一圈下来好几个脚印。

    渐渐熟悉发力之后,姐姐又教年轻妈妈控制方向:“身体坐直,头抬高,别看你脚下,看前面。”

    姐姐扶着后车座,年轻妈妈小心翼翼踩动车蹬,但骑车这事需要个快,有了速度才能平稳,越慢越容易摔倒。

    姐姐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教,每天放学回来,姐妹俩都回围着自行车玩一会。

    在无数次上去下来的过程中,年轻妈妈终于能在姐姐帮助下,成功骑上那么一段。

    但前提是姐姐得给她扶稳后座,其实她早就学会了,只是不敢克服心里的恐惧,每次骑车都回叮嘱姐姐:

    “扶好了,千万别松手。”

    “行,我不松手。”

    直到有一次年轻妈妈骑了好远,摇摇晃晃中她还叮嘱姐姐:“你别松手。”

    姐姐没回应,扭头一看,她和姐姐已经隔了二十多米远,那次也是她第一摔倒,很疼,但好像也没那么恐惧。

    所有的事物都不可怕,包括鬼怪之说,可怕的是脑海里无限瞎想,然后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人就是需要一点敢于面对疼痛的勇气。

    无论触感上的,还是心里上的,疼痛是成长的助推剂。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就会有勇气尝试下一次,年轻妈妈终于可以独立骑行了,风在耳边呼呼吹过,真就是梦里的感觉。

    潇洒的,放肆的,不用脚就可以走好远好远的感觉,就连视线都不一样,好像骑上蓝色小车,天边都敢闯一闯。

    骑行是快乐的,它有风,但是没有太剧烈的风,徐徐柔柔划过手臂肌肤,吹着头发向后飘扬,速度由动作决定,行多远由体力决定,自由但不急躁,这就骑行的魅力。

    姐姐毕业了,自行车传到年轻妈妈手里,那个时候它的身体不在健壮,但是老骥伏枥,也还能继续用,修修补补好多年,它送年轻妈妈上完了小学。

    那个时候也还能骑,姥爷偶尔还骑车去市里呢!直到有一天,姥姥带回来一个跟它差不多形状,但是比它宽比它大的家伙,人类叫它电动车。

    家里第一台电动车黑色的,形似摩托车,只不过发动原理不同,小黑体积不小,不似现在市面电动那么轻便。

    家里有了小黑入驻,小蓝彻底下岗,年轻妈妈骑电动车也是姐姐教的,至于她自己怎么学会,还是无从得知,姐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

    她告诉年轻妈妈:“这个很简单,比自行车还容易学,只要把腿放上去,然后右手一拧就好了。”

    这个东西可扶不了后座,只能坐在后座,于是年轻妈妈第一次骑电动车,后座就载了一个人。

    这种东西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太方便了,又快又稳,想去哪去哪。

    年轻妈妈驾驶电动车,直路骑的特别顺畅,一遇到上坡下坡就发蒙,弯道更慌,一次拐弯的时候年轻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操作。

    又没捏刹车,也没减速,直接就朝路面深沟冲过去,好在身后载着姐姐,姐姐长臂一伸,精准捏到了刹车,电动车这才在沟边稳住。

    那是一个上坡旁边的沟,大概一米多深,里头没有水,全是尖锐的石头,这要真栽下去了,电动车铁定报废,人也好不到哪去。

    姐妹俩稳住身影,姐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无论遇到啥情况先别慌,记得右手是刹车,捏紧了就行。”

    姐妹俩回到家,差点掉沟里的事,谁也没敢跟父母提,起初学车都害怕,尤其需要弯弯岔岔的路,通常都是下车推过去,然后在坐上来骑走。

    后来知道减速,双脚撑着地面度过弯路,在后来熟悉了,技术上也有了很大进步,知道只要提前减速就好。

    学会了自行车,学会了电动车,年轻妈妈迄今为止还不会开车,大概因为姐姐也没学会吧!

    日子一天天的过,自行车在村里几乎看不见,满大街全是电动车,颜色五花八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不仅出行速度快了,还为社交提供了捷径。

    以前出行靠走的,谁和谁见面都要打个招呼,问问好,唠唠家长里短,双脚一停话题就开始。

    东家长西家短,普普通通的话题,俩人站马路边都能聊上半个小时,时间就这么消磨没了,虽然交流感情是好,但有些社恐人士,不愿意交流的呢!

    熟人面对面,不打招呼怕被人诟病,打了招呼又怕对方多问,就很尴尬。

    后来有了自行车,关系一般的就点个头,关系好的脚杵地聊两句,联通工具给了人和人边界,社交也随之变换。

    后来电动车取代自行车,迎面路过个熟人,张嘴打声招呼,“嗨”字还没出口呢!就被风闷在了嗓子眼儿里,然后好一阵咳嗽。

    所以骑电动遇到熟人打招呼,点个头是彼此能付出的全部,遇到不愿意搭理的,就直接目视前方,右手加速,如风般呼啸而过,装没看见。

    时代在发现,人类在进步,后来小黑也被淘汰了,换成现在的小白,小白小巧可爱,续航能力强,还有个电子显示盘。

    骑上小白很安稳,因为车座低了好多,比自行车小蓝还要低,主打就是一个秀外慧中。

    年轻妈妈穿着不怕议论的丑裙子,骑着拒绝无效社交的小白电动车,吹着风顶着日头,路过村里的消息集散中心,全程神态自若。

    一路悠闲来到老头家,老头家大门拉开一挑缝,这说明老头此时在家,电动车丝滑开到院子中心,停稳下车。

    来到老头屋里,发现老头在睡觉,嘴巴张开着,双手十指交叉置于腹前,胸口一高一低起伏。

    电视播放着老头喜欢的京剧,声音大到离谱,但上了年纪的人觉沉,无论震耳欲聋的京剧,还是年轻妈妈的到来,都没有打扰但老头休息。

    年轻妈妈没出声,自顾自到厨房转了一圈,几个电锅还能用,调料品也在,就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了,估计还是老太太在世用剩的。

    好在年轻妈妈出门前,把老头常吃的几样东西都打包了,现在放锅里热热就行。

    电锅可以定时,年轻妈妈把指针调到20分钟,添了水,摆上笼屉和饭菜,电锅启动,年轻妈妈准备告诉老头一声。

    “爷爷,爷爷,爷爷。”年轻妈妈一边呼唤,一边轻轻摇晃老头。

    老头睁开惺忪睡眼:“啊!小孙女来了。”

    “爷爷,我和我妈今天下午去参加亲戚家喜宴,晚饭我给你放锅里了,就在厨房,一会你饿了直接吃就行,不用再折腾一趟了。”

    “嗯嗯”老头木讷点头,然后似乎想起什么,缓缓挪下炕,费劲拉开冰箱门,取出一只蓝色塑料袋。

    “把这个煮上。”

    “啥呀?”

    “蚕蛹,煮七八个就行,晚上我好吃。”

    年轻妈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我害怕。”

    这种直接了当的拒绝,似乎不是出于情理,而是本能,到也不是害怕的本能,就是本能的拒绝,而害怕只是借口罢了。

    年轻妈妈说的时候还有些得意,因为老头早上给姥姥脸色看,年轻妈妈觉得自己在替姥姥报仇。

    但是看着老头什么都没说,直接收回了手,年轻妈妈又觉得后悔。

    “爷爷,把袋子给我吧!我可以用筷子夹,不碰就好了。”

    老头可以对儿媳苛刻,但是对孙女总是无限包容:“没事,我这顿不吃了。”

    年轻妈妈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就是个恶人,她在以爱之名,欺负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

    “给我吧爷爷,有袋子呢,我不碰它,也不看它,这样就不害怕了。”

    年轻妈妈到底害不害怕蚕蛹,害怕,而且很怕,女生怕虫子不稀奇,尤其没脚的,会蠕动的虫子,有一次在手机里看到一张图片,年轻妈妈把手机都扔了。

    但是蚕蛹有个壳子,最主要它是椭圆的,而且它不会动,还有就是黑色很常见,何况它不是那种软软的,以及………

    它是爷爷递过来的,真的怕吗?怕呀,怕拒绝之后再也没有下一次,怕此生留遗憾。

    老头是真的心疼孙女,已经回身开冰箱门了:“不用不用,不吃了。”

    “真的没事的,我不看碰它好了,只要不碰它就不害怕了。”

    “我明天再吃,今天不吃了,不吃了。”

    祖孙俩相互推拒,为得都是让对方舒心,姥姥刚嫁过来的时候不会做饭,老头曾对她说过:“你会吃就得会做。”

    可是现在为了孙女一句害怕,他就放弃了自己想吃的事物,公公对儿媳妇是挑剔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爷爷对孙女是宠爱的,无条件相信你每一句话,并且愿意为了孙女做出让步。

    蚕蛹还是下锅了,年轻妈妈用筷子夹的,也许用手也敢,只是还没到那个份上。

    这东西煮七八分钟就好,时常一长就空了,年轻妈妈掐着时间,放在锅里是14:17,捞出来是14:25。

    煮好蚕蛹,又等到饭菜热熟,然后一起放在锅里温着,年轻妈妈跟老头打了声招呼:

    “爷爷都弄好了,饿了直接吃就行,我先走啦,明天再来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