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灵台方寸 » 第十三章菩提祖师

第十三章菩提祖师

    只见,太上老君,一挥拂尘,周围一切都在坍塌,压缩,回溯。

    却成一圆圈,被太上老君捏入手中,捏做一丹丸,收入袖中。

    随即,却见。

    两人两牛,在姬诩(灵宝)无甚所觉时便来到了混沌未开之时。

    那太上老君又一挥拂尘,仿若太乙轮转阴阳,无极化生太极。天开地辟,清浊相生,乾坤相离,天地相分。

    此拂尘,显浮沉,清浮浊沉。

    乃是,老子成为太上老君后,自然生成,自有太上大道相合,不想竟然有如此开天辟地之大神通。

    此时,天升地降。

    大地亦为一浑圆之形,一体之状。

    只见,太上老君,再一挥拂尘。

    大地分裂。

    分为五者。

    中间最小,只成一山凸起。

    其余四者,既为四大部州。

    拂尘之力,于其间,化地火水风四象之力。

    地者,对四大部州提升本源,稳固体量。

    火者,于地后对四大部州,凝练,炼升。

    水风,相合,风推四大部州,相离相远。

    水于风后,占据相隔的空间,又贯穿奔腾于四大部州,使四者,虽分,然,气亦相连。

    风,火之力,此间成后,一者,升于天,托扶清天,一者,潜于地,合藏岩地。

    只余,地水,凝固成就灵山福地洞天水府,交织覆盖地水龙脉。

    四大部洲,乃成,即生造化,木气,阳气,阴气,万气勃发,生机涌现,万灵亦生。

    如此,太上老君,三挥拂尘,一回混沌,二开乾坤,三成天地。

    太上老君,指着,世界中心的那一山,对姬诩(灵宝),说道,“此山,既为须弥山。”

    两人,两牛,落到此山中。

    姬诩(灵宝)却见,这须弥山,不似四大部州那般万气生机具现,此地只有金气。

    虽然,金气,为不朽之象。

    但,却,抑制抹除了生机的发展。

    何况,此山,如此凝聚,浓烈的金气,使能由金气化生造化的生灵都无法孕育。

    这时,却听太上老君说道。

    “这须弥山,以成,需有佛陀出世,才全此行。”

    “道友,可与我一同施力。”

    姬诩(灵宝),连忙施礼,说道,“不敢当老师,道友相称,如何行事,全凭老师吩咐。”

    太上老君,说道,“道友,师傅,身份如何,全在你的认知,无须在意。”

    “我今,化胡为佛,既造此须弥山,亦当有佛,我想化出一气,开此界佛道。”

    “这天地初开之时,你也可化一先天之灵,相伴而出。”

    “虽然,对于,我所传,你所悟的金丹大道而言,到达金仙之境,已不拘于先天后天之别,但,在此之前,先天的跟脚却不是寻常后天能比拟的,你如经历先天之身,亦能大有所得。”

    说完,只见,太上老君,呼散出一气,化作一人,盘膝而坐。

    此人,成象庄严,散露圆满之道。

    随后,太上老君虚推姬诩(灵宝)。

    姬诩(灵宝),顺力,落于,太上老君之气所化的人,身后。

    化作一树,郁郁葱葱,形成华盖,遮于那人之上。

    姬诩(灵宝)所化之树,成就先天庚金祖根之灵。

    本体,散发阵阵,神光。

    姬诩(灵宝)沉于其中,不知不觉。

    却感,灵宝之道,暂且,不思不用。

    姬诩之姓名,再无所定,至此不存。

    再回,悟道灵宝之前,心光大盛。

    照耀而出,通体光明。

    成,大智慧,大光明,大觉悟,大圆满。

    与树下那人相映,助其,思考明悟。

    觉智,觉悲,觉行,觉愿。

    亦明般若,亦悟金刚。

    只觉,身存之树,似有似无。

    此中之心,似明镜,似灵台。

    似居神山,似还圣洞。

    过往,未来,种种大道,都如化作尘埃般,落于明镜之上,蒙于灵台之表。

    被现在之力,觉悟擦拭。

    此心,再复玲珑剔透。

    所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却又突然,如意于冥冥而降。

    灵宝再现。

    三宝玉如意生发神光。

    打碎明镜,掀翻灵台。

    天翻地覆,称霸现在。

    正如,此心本就通明,哪须擦拭,何用外染。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

    所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突觉,空寂之觉。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在此之间,混混沌沌。

    仿若,鸿蒙初辟。

    于此,方知。

    灵宝,显化。

    三光,皆发。

    再明,一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为无,耨多罗为上。

    三藐为正,三为遍。

    菩提为道。

    统而译之。

    名为,无上正遍道。

    亦可明。

    阿云无,耨多罗云上。

    三云正,藐云等。

    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得此心者。

    即为。

    无上正等觉者。

    即为。

    佛陀。

    要有此觉。

    须悟,空。

    所谓。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既如此,姬诩,再得一悟,当为,菩提。

    如此之树,即为,菩提树。

    一觉此知。

    金丹大道,直入,炼神还虚,即成金仙之境。

    此间金丹妙法,称得仙中大品之名。

    道曰。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丹诀,儒释道,并兼,三道合一。

    太上老君,见有此悟,拂须,称善。

    树下之人,亦即得大道。

    只见,其刹那间成就,顶成肉髻相,眉间白毫相等三十二相,身伴八十随形好。

    起身,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我今,既为。”

    “阿弥陀佛!”

    此中的我,并不单指其本身,乃是指,众生。

    指的是众生都具有的那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天真佛性。

    而世间,非世间的一切色相、非色相的东西都是这天真佛性所显现的。

    惟我独尊。

    既众生超脱。

    姬诩听得此号,亦从树中,仿若,金蝉脱壳般,脱身而出。

    却见得,其成就非凡,神圣之气象。

    所谓。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亦道曰。

    “我今,既为。”

    “菩提祖师!”

    自此姬诩无需灵宝定性命,再得姓名,因应菩提树而得,固有菩提之名,自号祖师。

    得称,菩提祖师。

    说完,唤出,三宝玉如意,运斩三身之法。

    一指,其脱身而出的菩提树。

    既见,那菩提树,应变而化。

    分做两者。

    一者,为树身,树体。

    化作,一人。

    菩提祖师,言道,“尔得空生,既为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

    “实为,解空第一。”

    “应以,我菩提之名,相伴侍奉阿弥陀佛左右,为其弟子,既全我这段因其而悟的因果,又得斩而延续我与老子,与太上老君的师徒缘分。”

    “你今既为。”

    “须菩提!”

    却见那人,应言而得。

    一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果。

    (这里借用了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须陀洹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

    其余三果依次为,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此四果既声闻四果,阿罗汉为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佛教声闻中最高果位。)

    须菩提,礼拜过本尊过后,便站于阿弥陀佛身后,闭目不语。

    那菩提树所化另一者,却为一团金光,如木心,又若树脂,尽得庚金菩提之意,似金丹,又成舍利。

    浑圆圆,金灿灿。

    菩提祖师,说道,“尔亦应空之妙理,亦因佛而生,虽无需相伴阿弥陀佛,但却当宣行禅理。”

    说罢,那金光圆物,既得变化。

    却见其,因应一禅。

    而化一蝉。

    菩提祖师,见此,不禁叹言,“不想,竟为一蝉也,难言,非是此化胡为佛因果所缘。”

    “既如此,你便为。”

    “金蝉子!”

    那金蝉子,上下于菩提祖师身旁纷飞一番,便落入,祖师袖中。

    太上老君,见此间事了,便对菩提祖师,说道,“道友,此斩身之法,既了却种种,亦斩去经此所得先天跟脚,全于自身精纯,只保留道之所悟,真乃大神通也。”

    菩提祖师,因再斩三身之行,以了却称太上老君,师傅,道友之别。

    回道,“全赖老君成全。”

    又听得,太上老君,说道,“化胡为佛,今以有始,有本,使佛教众神,已有现世之因,但尚不知何时何日,需用些手段。”

    “不如接下来,由你,行事,如何?”

    菩提祖师,闻言,连忙,说道,“老君,在下,恐力有不及,怕行事不妥。”

    太上老君,笑道,“放心,有我在一旁担着,你只管施为。”

    “不过,这一行事,你亦应有一趁手之兵器灵宝,方可随意得心。”

    菩提祖师,说道,“在下,有一三宝玉如意,甚合心意,亦含大神威,管是什么,魑魅魍魉,一记如意砸下去,皆身死道消,无需老君费心。”

    太上老君,闻言,说道,“你那如意是个玉器,准打着便好,如打不着对方的魁首元灵要害,要是撞着对方的奇铁兵刃,岂不打碎了?何况,那是你大道之宝,与你相伴相合,沾染杀伐业障,倒是瞅着不甚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