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西游之灵台方寸 » 第二十一章黄粱一梦

第二十一章黄粱一梦

    此粒黄粱米源于,八仙归位时,正阳祖师钟离权,以黄粱一梦点化纯阳祖师吕洞宾。

    而后,吕洞宾便将这粒黄粱米随身携带,相伴成仙。

    那吕洞宾身为,丹鼎派祖师,又称妙道天尊,孚佑帝君,修为岂是等闲,为道门之中,称的上数的大神通者。

    并且不同于其他仙人隐于世外,吕洞宾逍遥人间,于凡尘名声极广。

    这粒黄粱米,便是吕洞宾游于人间,遇到海蟾子刘海蟾,授其丹道时,一并传给了刘海蝉。

    又经刘海蟾传于张伯端,之后便存于南宗之中。

    仙人之物岂能是凡物,更何况,这粒黄粱米与吕洞宾,沾些成仙得道之缘,其蕴含着吕洞宾的纯阳之道。

    以李菩提如今的境界观之,也感其道玄妙无比,恐怕,以达仙之极致,是否为混元,李菩提不知,只觉不差,曾经相见的灵山如来。

    (嗯,吕洞宾和东王公有关系,但并不是一个人。

    东王公,前文提过,其号木公,又称东华帝君,东华紫府少阳君。

    而在道教中,全真道始祖,王玄甫,也称东华帝君。

    全真道将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尊为北宗五祖,并为一一相传的关系。)

    李菩提,回到房间后,便打算一探这黄粱米的玄妙。

    方一运灵觉沉入黄粱米中,不同于先前无意催动,此次主动催动,此宝神威全展,扑一发动,便将李菩提灵觉一裹,进入到一方非真非假,似实似虚的世界之中。

    李菩提再感之时,却是在一城中。

    这城入眼一副繁华之景,道路两边尽为商贩摊位,街上也都是行人。

    不过,这副繁华景象,却不同寻常。

    无论人还是景,入眼,都呈现灰色,不显其它颜色,入耳,亦无行人商贩的声音。

    李菩提灵觉一扫,却见一片虚无,眼前之人之景竟是不现于其灵觉之中,只能以眼相观。

    不过,这城中却有一处,弹开了李菩提的灵觉。

    感此异常。

    当即,李菩提便起身,前往那里。

    却是一处酒楼,门正紧闭。

    推开酒楼大门,顿时,眼前有了颜色,耳边有了声音。

    于城中的沉默寂静,仿若阴阳相冲,两仪相对,各为极端。

    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嘈嘈杂杂的喧闹声。

    一股脑的涌现出,连李菩提自身的存在,都仿佛在这一刹,变得更加生动深刻了一般。

    李菩提却知,这并非错觉,而是这酒楼的缘故。

    只一开了这酒楼之门,李菩提就感觉像是触碰打开了某种封印,酒楼中冲出了无量纯阳之气,从李菩提身上冲过,这也是自身有此变化的原因。

    纯阳之气,顾名思义,至纯至阳,既温和生发,又霸道酷烈,既能养育万物,又能摧毁众灵。

    以纯而增加李菩提的形质。

    以阳而造化李菩提的身神。

    浩浩荡荡的冲进城中,再感之时,城中也已有了颜色,生了声音。

    仿佛被祛除了莫名,拉回了本根。

    踏步而入,荡过丝丝缕缕的纯阳之气,越过各个觥筹交错的桌子。

    来到一桌只有一人独自相饮的坐处,在李菩提灵觉中,这里正是纯阳之气的源头。

    坐于桌边那人,生就金形木质的气象,虽身着儒服,却道骨仙风。

    再看其人,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皇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下有一黑点,身长八尺二寸,头顶着一华阳巾。

    李菩提见此既明,能于此黄粱米中之界,有此气象,拥此纯阳之气的人,除吕洞宾外,不做他人想。

    上前,入座,相见。

    李菩提,言道,“不想,纯阳真人竟留身于此。”

    吕洞宾,笑然,“这方之景,便是当初,我师钟离权点化于我之象,我一直不曾相忘,索性便留一念居此,后流到南宗,倒也时常有那南宗门人入此界,找贫道饮酒一番,也算贫道为道门助一份力,不想那张紫阳将黄粱米给了你,不知天师愿饮一杯否。”,说罢,递出一杯混浊黄酒给李菩提。

    李菩提,语道,“真人所言,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接过酒来,一口饮尽。

    吕洞宾见此,言道,大善。

    饮了这杯酒,明悟无上法。

    如是机缘到,既得混元行。

    李菩提,只觉,一字,醉。

    醉的,身神相沉,灵光相浮。

    一点灵光,梦于无极。

    醉,与,梦。

    自从,降于西游世界,读了书,明了智,清了神之后,早已不现。

    今,饮了吕洞宾这杯酒,只觉,再回元冥。

    相较,之前,为姬诩,奉茶老子那时,经老子运太上,所悟所感。

    这回,不悟有,不悟无,不悟天,不悟地。

    迷迷糊糊之中。

    李菩提,却悟于人。

    算来算去,李菩提也为从人而来。

    所见老子,孔子,张百忍,吕洞宾,张紫阳。

    皆为人,或由人再化,由人而得道。

    再想老君所言,女娲强盖太上之道,或于超脱混元而去。

    朦朦胧胧之间。

    又想到,女娲造人,老君教人,释迦解人。

    李菩提却感,自己的混元之道,怕是亦要应于人。

    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道相整。

    当即,灵觉一感。

    又想当初,所见,一炁化三清。

    就因此,才悟得灵宝之道。

    灵宝,灵宝。

    先见灵宝,位于大道终末,或再次轮转于元始,或亦做灵宝开辟起点。

    又明,于心。

    万物皆灵宝。

    人人皆灵宝。

    得持三宝玉如意。

    得悟混元之大道。

    人道,人道。

    上见三皇五帝诸圣先贤。

    下见秦汉晋隋唐宋元明。

    禅让,家国,贵族,世家。

    门阀,士族,文官,清流。

    开国靖难。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最终。

    终末。

    人道。

    人道。

    鼎故革新,革故鼎新。

    灵宝。

    破劫,而生。

    李菩提,不禁,哑然。

    难道,每个穿越者,都会不得安分。

    自己,并没有,穿越者,那种吸灾体质。

    反而一路颇顺。

    得天之幸,先有拜师老子,问理孔子,后又证得金仙,神威无量。

    化胡为佛,补天救世,如来相请。

    平淡而得真,随心而尽全。

    如今,看来,要想行进混元。

    怕是要掀起大劫。

    打破规则,打破世界,打破诸天神魔。

    自己不吸引灾劫,却只能,自造灾劫,控制灾劫,以达道果。

    既有决断,便不迟疑。

    己身要破劫而生,恐其他神佛不应。

    看来,要先隐于神佛之中。

    将鬼谷子王诩,鸿钧,须菩提,金蝉子,计划一番,再行。

    不知能瞒天多久。

    经几多之劫。

    方成灵宝。

    李菩提,既生此心,便再无所动。

    问道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