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黄泉路上的做题家 » 第十八章 11926

第十八章 11926

    姜山虽是应付孟林君,但理由也是真的。

    没有事情的时候,感叹无所事事,而有了事情,又感觉时间紧促。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姜山连帖子都还没看,现在又要去查资料,感觉已经忙不过来了。

    手链帖不是标准简,无法用通讯器读显,只能意念进去。

    帖内仍是一百一十二式窍穴组的考核,姜山的心情说不上是好还是坏。

    实在是太多了!

    多练几式窍组虽然不是大事,以姜山现在的熟练程度,一两天就够,但这是十品修士修炼的前提啊。

    多一式窍组,代表帖中万物多很多,若每品都多些……

    姜山拍了拍脸。

    怪不得很多宗门对弟子的修炼进度把控严格,知道的多了,还没开始练功,就已经害怕,哪里会有成就。

    吼了两声收拾心情,摒除杂念,姜山开始练习新的窍组。

    帖内窍组比《三步构建灵宫法》里多了六十九式,但实际要练习的却有八十多式,多出的十几式是没有重合的部分。

    废寝忘食练了两天,姜山记熟各式,自我检查数次无误后,点开了考核。

    一气呵成,考试通过。

    考核通过后,手链发出了轻微的震动,像是什么东西爆开,两行字凭空而出。

    “此帖之难,非绝顶之人不可摹。”

    “若修炼者三年不过一物,移步他法方为正理,强修误己。”

    编者也知道能看到此处的人不会因为两句警告而放弃,说得多反显唠叨,于是在两句话后,六个光圈同时出现,下个阶段开启。

    光圈都是绿色,但绿得深浅不同,每个光圈代表着木行的一支。

    从左至右分别为大林木、桑拓木、松柏木、石榴木、平地木以及杨柳木。

    姜山没有探索,老老实实选择了自身属性,进入的瞬间,空间倏然增大,无数信息闪烁,待画面静止,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出现在了眼前。

    风迎草:0/11926。

    一万一千九百二十六种,比大百科上多出一半。

    姜山再三确认,但五个数字,哪里可能看错。

    草还是那支草,脆弱的根须,短短的茎秆,两三条叶子,如此简单的躯体,竟有上万种形态。

    认识万物,了解万物,拆分万物,重组万物。

    万万没想到,万物的意思是一物就有万种形态,这些都要认识临摹吗。

    姜山人有些麻,快速浏览,近一万两千种形态分为了三十个部分,每部有数百或上千种

    对修士来说,五、六、十、十二、三十都是敏感数字,看到三十,首先便会联想三十全属。

    事实也是如此,三十部分各自代表了一种属行,姜山看了几种形态,明白了其中道理。

    对生灵来说,每个生灵降生时都会确定唯一的属行,只要成长阶段不发生剧变,核心属行大概也不会改变。

    核心属行不同,不会影响生灵物种的变化。

    比如人类,不会因为你是天上火行而我是杨柳木行,我们其中就有一个不是人了。

    万物则恰恰相反,它们无论内在有多少形态,怎么变化,最终都会表现出唯一属行。

    以风迎草举例,此帖有一万多种形态,其根植的地方繁复多样,三十部分便是以其根所在的不同区域划分而出的,但最终表现出来的形态,都是杨柳木。

    如果表现出其他属行,那就不叫风迎草了。

    了解后,姜山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三十部分没有优先级,那么要从形态多的部分开始,还是少的部分开始呢。

    深思熟虑之后,姜山做出了决定,还是该从多处开始。

    形态多,代表它是适合风迎草生存的主流环境,虽然量大难啃,但肯定比那些长在火里的草要靠谱。

    下决定后,姜山退出手链帖,查看通讯器上有无事情。

    除韦澈拉了一个四人的小群,没有任何消息。

    这个群有什么用呢。

    姜山忍不住嘀咕,韦澈跟赵江鸦已离开酆都城了,大家都不在同一灵路网,怎么联系。

    水西川还没有回来,姜山摸鱼片刻,再次入帖。

    入帖还是六个绿圈,姜山都忘了还有这一步,略略寻思,决定探查一番,便选了最左侧的石榴木行。

    石榴木行的第一个物种名为刺棘,刺棘不是荆棘,是一种叶子边缘为锯齿状的小草。

    姜山直接看向数字,0/8821。

    退出,再选择大林木,物种为卷叶,0/19756。

    平地木,物种为柴藤,0/12041。

    桑拓木,物种为尚苓,0/6829。

    松柏木,物种为胡须针,0/9931。

    藏帖阁里珍而重之的大百科,这里有六份。

    六种行属,只有桑拓木的数量看上去正常些,还是相对其它五种,最多的大林木行甚至接近两万形态。

    如此看来,杨柳木行还算可以,第三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数量再多也要起头,姜山回到杨柳木区,开始。

    形态最多的风迎草,根植于大驿土中,有两千余种。

    大驿土为荒原之土,富砂石。

    此处风迎草的特点,扎根深,但根须不旺,地面无茎,叶子条状,每株草有叶三到五条。

    简单介绍一句,姜山继续向下看。

    【风迎草-姚界-水,生长于中界东域姚氏家族,姚家自成一界,此形态长于姚水上游河畔,含九窍,君行大驿土行,臣行大溪水行、长流水行、天河水行、金箔金行、白蜡金行、佛灯火行、平地木行、杨柳木行。】

    文字旁边还有着一株小草的立体图,明明白白地标记九窍以能量流向,各窍处还有数字标明,便于理解。

    【摹此形态,灵基为土右沛式,七魄以雀阴为君,占第五窍,吞魄贼占二三,伏矢魄占一……

    七魄站位后,幽精魂自第五窍而动,依次过七八九,回五,再去六四,至一,顺二三返五,行七十七周。】

    好像不难啊,只是把七魄分灵站位而已。

    姜山很快理解了内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幽精魂的连窍顺序,开始第一次操作。

    舒展胎光覆盖窍穴为基,七魄占位,两步结束之后,幽精魂的连窍出现了问题。

    不是操作失误,而是时间不够。

    因为首次操作,姜山过于谨慎,操作太慢致使胎光魂复形。

    不是问题,再来。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一蹴而就。

    这就完了?

    姜山很是疑惑,没感觉啊。

    成型的形态在体内坚持了几个呼吸,散去,姜山莫名其妙,随后再一次操作,仍是如此。

    姜山回到手链帖内,此形态只有三段话,没有多余言语,往下是另外一种形态。

    绝对有问题,摆个造型又不难,如果这就算摹帖,那上万种形态也不过几个月的事情。

    姜山瞄了眼帖上方的数字,没有变化,依旧是0/11926。

    问人!

    姜山熟练地拿起通讯器,点开置顶的艾冀:

    “艾前辈,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摹帖时,胎光魂为基,七魄站位,幽精连窍……”

    嗯?

    输入内容时,姜山习惯性地数了数三魂七魄,怎么少了一魂,爽灵哪去了。

    姜山好像明白了,删掉内容,把通讯器扔到一边。

    到现在为止,我所做的所有操作,舒展胎光为灵基也好,幽精连魄成形态也好,都在体内进行。

    在体内,再怎么折腾都是自己的事,与外界无关。

    内外相连才能有变化啊。

    所以这就是灵宫的第三步以爽灵连表里吧。

    姜山悟了,坐好姿势,胎光为基,幽精连窍,摆出风迎草形态,然后发现,不知该怎么连。

    散掉了形态,取出《三步构造灵宫法》,翻来覆去又看了数遍,只找到了一句可能有用的话。

    “爽灵与意念一体两面。”

    大概还是要从意念入手。

    意念的使用方式,是如触手般外触摸,简也好、帖也好,都是如此,那么修炼时该摸什么呢。

    姜山边寻思便在屋内寻摸,胡乱触碰了些有的没有,最终只发现了房间内一点值钱东西都没有。

    难道要出去走走。

    念头一起,姜山就否定摇头。

    常听人说“谁谁谁闭死关上百年”,闭关是肯定不会出门的,所以他们会怎么做。

    有了思路,姜山发散思索。

    闭关时多选择灵气充沛之地,有时还会布置聚灵阵法,这些灵气都是天地灵气,野生的,所以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是这些灵力。

    姜山有所理解,再次意念延出体外,这次他没有动作,任凭它游离在身边。

    意念探出后,胎光魂舒展,七魄归位,幽精连窍。

    当幽精魂走完九窍成型时,变化终于发生。

    一丝丝又清凉又灼热的复杂能量从四面八方通过游离的意念,或者是说通过爽灵魂进入体内,直奔摹出的形态。

    能量在幽精魂引导下,游过九窍,每过一窍,就会被处在其位的七魄抽掉一丝能量。

    沿着形态转过一圈之后,复杂能量已被彻底分离,充盈在窍穴里。

    能量并非持续不断的入体,而是几息一断,有一道一道的节奏,两道能量之后,姜山控制不住,无法维持风迎草形态。

    形态散掉的同时,没有走完一圈的第三道能量失控,在体内横冲直撞。

    姜山只知道吸收,没学过释放,不知所措。

    好在能量不强,不足以对身体造成伤害,使主人疼了两下后便被抵消掉了。

    以我的水平,只能两道,三道不行。

    姜山心有余悸,愈发觉得辅助药丹很有必要。

    缓过这口气,内视体内,土右沛式的九窍似乎有了些不同,但变化太小,小到让姜山无法确定是心里作用还是真的发生了变化。

    所以这一次算成功了吗?

    姜山揣着怀疑,再看手链帖,发现帖内排版发生了巨大变化。

    规整的三十部分界限消失不见,所有形态以看不懂的规则重新排列,第一条就是【风迎草-姚界-水】。

    难道说第一种形态选哪个都行,但确定之后,帖会根据选择排出摹帖顺序?

    姜山研究了一会,没有结论。

    但无所怎么说,路应该是走对了,姜山再看【风迎草-姚氏-水】的三段描述,全部理解了。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理解的时候,大字在眼前都看不到,理解后大骂自己是瞎子。

    三段描述的最后一句,是行七十七周毕,明显就是要吸收七十七道能量。

    还差七十五,姜山不耽误时间,开始了再一次摹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