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黄泉路上的做题家 » 第十九章 不存在的形态

第十九章 不存在的形态

    行七十七周,耗时一天,数字变为了1/11926。

    确实一点都不难,但太慢了,按照这个速度,摹完这一种需要三十年。

    完成一种形态后,姜山终于察觉到了一点变化,土右沛式九窍积累的少许能量反馈到骸体上,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算舒服,有些冰凉,为了缓和这种冰凉,姜山不得不停下修炼步伐,休息了一个多时辰。

    这难道就是延寿的感觉?

    看到变为灰色的第一种形态以及变化的数字,姜山摸不到头脑。

    毫无疑问,此种形态已经摹成,但他并没有例如神清气爽周身通透等健康变化。

    是修炼没到位,还是这寿命是按天延长,感受不到。

    姜山觉得不太划算。

    修炼时间一天半,延寿一天,亏损半天,一边修炼一边等死是吧。

    有了完成第一种形态的经验,接下来的修炼顺利很多。

    因为顺序打乱,第二种形态不再以大驿土为君行,换成了海中金。

    此种形态无论生长环境,还是内在属行,都与前者有着差异。

    第二种形态的灵基是金雷二式,与土右沛式的九窍全不相同,姜山按照要求,摆出形态后引入九十二道灵力。

    第二种形态完成。

    接连完成两种形态,姜山对这个阶段的恐慌大大降低。

    不出意外,本阶段就是周而复始地临摹形态,摹完为止,数量不少,但没啥难度。

    只是枯燥。

    接下来的半个月,姜山足不出户,一口气临摹了十七种形态。

    十九种形态临摹下来,他对本阶段的达成目标有了猜测。

    每种形态用到九窍,十九种形态共用一百七十一个窍穴,在这许多的窍穴里,只有一个是重复的。

    也就是说,姜山的体内有一百七十个窍穴或多或少的存了能量。

    这绝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姜山已然明白为什么选完第一种形态之后,帖内形态的排序会发生变化。

    因为强化窍穴需要按照顺序来。

    艾冀讲述三十全属理论时,曾解释过它为什么难以实现,修炼要一步步走,先强化的属行会消磨掉其克者,便是这种情况。

    如所料不差,待到周身窍穴充盈着各种属行的能量且能保持平衡时,修炼就可以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了。

    真是厉害。

    上万种形态,每一种形态用九窍,用少则五种多则九种属行,在每个窍穴中留下强度不等的能量,最后在三百六十一窍之间达到平衡。

    何其庞大的计算量,姜山对编帖之人佩服到无以复加。

    法是好法,帖也是好帖。

    只是我太慢了。

    以现在的能力,一天可以临摹一个形态,距离帖要求的三年完成11926种,差了十倍。

    还要继续熟练,越快越好。

    姜山深感时不我待,直接开启了第二十种形态。

    【风迎草-二二二零,本形态为笔者重组,六界无。

    前文有守存界松白山,每隔三月有罡风一道,若罡风改为两月一道,形态该如何变化方能保证不灭。

    备注:灵基变更为金孤正式。】

    首存界松白山是第十二种形态风迎草成长的地方,姜山刚刚临摹完成,此时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第一句上。

    笔者重组,六界无!

    临摹前十九形态时,姜山只觉得简单,没有多想,看到此处才算明白,难点出现了。

    认识万物,了解万物,拆分万物,重组万物。

    前十九种形态只占前二,而此种占了后二。

    怪不得帖内形态数量比大百科多出四千余种,大百科只收录六界的现存万物,而帖中却包含着作者的重组万物。

    它们是不存在于六界的。

    略过此形态向下看去,第二十九种形态为重组,再向下看,第三十五形态也是重组。

    前面的重组形态尚不密集,姜山干脆大幅度向后拉,在第一万种形态之后,几乎全部都是重组。

    拖回到第二十种形态,二二二零号重组风迎草,除了两行字外没有更多的介绍,也没有现存形态都有的配图,更不要提幽精魂的行走脉络了。

    首次出现的重组形态,难度不至于提升这般大吧。

    姜山强忍下拿出通讯器询问的艾冀的冲动,自行寻找答案。

    首存界松白山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十二种形态,这条对环境有着简单的描写,此地有地火,三个月运动一次,发出一道火行的罡风。

    罡风为火行,若改为两个月一道,毫无疑问,在当地的五行环境中,火行会提高,灵基的变化正是因由此处。

    而此地风迎草的根系君行为剑锋金,剑锋金喜霹雳火,遇天上火、炉中火,无水则夭。

    水是大溪水,所以剑锋金遇炉中火,需要大溪水行来平衡。

    姜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以第十二种现存形态为模板,一点点完善猜想。

    接下来就是量的问题。

    罡风从一年四次增加为六次,数量增加了一半,那是否火行就算增加一半呢。

    姜山思索片刻,认为只能按照这个数值去理解,不然这题就太大了。

    属行的变化影响着各个方面,若完全以现实为依据,此地风迎草在火行增加时就该灭绝,就算天降大溪水侥幸不死,新来的水行又会破坏五行平衡,形态将再次变化,这岂不是没完没了。

    所以,就该只看题干的表述,按照火行增加一半来算,哪怕它很不合理。

    外部环境的量简单粗暴的决定,内部的五行却要精确平衡,不然形态不稳。

    而此量,要在前文确定。

    姜山已然明白了此帖编纂的逻辑,临摹过的十九种现存形态,每一种都详细注明了各窍各属性所掌控的灵力强弱,他之前从未在意

    只要按照要求在体内形成形态,吸收灵力时便会自行分配,还记什么呢。

    直到此时重组形态什么都没有,他才明白帖里没有废话。

    之前没有在意,现在就要重来。

    姜山很庆幸,亏得还早,纠错成本不高。

    摆开姿势,将十九种形态重新临摹,体会着各行所占比重。

    此形态为首个重组形态,编者不会让修炼之人为难,细心观察便可发现,前十九种形态有着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

    此重组形态与首存界松白山的现存形态非常相似,七魄的占位也没有变化,甚至幽精连窍的顺序也没有变化,胎光魂连系的窍组题干给了,需要推演的,只是各窍所占的灵力。

    而这份灵力变化,也能在前文寻得规律,没用多久,姜山就推演出了两个结果。

    两个结果都有可能,谁真谁假要试试看了。